雍正王朝:是谁最先识破雍正想除掉隆科多的意图,并发起弹劾的?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是雍正的拥立之臣。早年跟康熙征战,立下不少功勋,不当个御前侍卫也就罢了,康熙还将他外派去带兵吃苦,骨子里带有傲气的隆科多,越想越不爽,就撂担子不干,因而留下了“逃兵”的污点,所以一直被康熙冷落和压制。然而,这次好不容易受康熙安排成为拥立之臣,却又从龙之臣到获罪遭囚。

隆科多骨子里的傲气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第一次出场是在追比户部欠款的时候,面对田文镜的酷吏,隆科多虽然看不惯,但他绝不会硬杠。

这是我们对隆科多的首次印象,隆科多比大阿哥胤禔的门人马国成低调多了。面对田文镜的咄咄逼人,他并没有像老十胤䄉那样狠揍一顿田文镜出气,而是趁机溜走。将康熙皇帝亲赐宝刀抵押来偿还欠款。

那么,隆科多为何不找他的六叔佟国维借钱或者康熙求情呢?又为何不像那些“抵账不还”的“顽固派”大臣,誓死不还国库欠款,而需要将御赐宝刀抵押来偿还呢?

其实,隆科多骨子里的傲气,让他不会低头,这份傲气是来自于他的出身和背景,高贵身份给他带来的已经深入骨子里的傲气。

他深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千古不变的道理,对于康熙亲自下达的追讨命令,隆科多当然明白其中利害。

追讨欠款,看似简单,但其中牵扯了皇子利益、牵扯了朝臣利益、牵扯了康熙皇帝的皇权稳固,稍不留心就会被当成负面典型而受到严惩。

所以,隆科多宁肯抵押御赐宝刀,也不愿意触及这层官场规则,从这件小事来看,隆科多绝对称得上有眼力劲的人。因为隆科多不会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就得罪任何一个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子。

这一点,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废,十三阿哥胤祥被圈禁理藩院的时候,也能够得到证实。

当时隆科多被佟国维安排去理藩院守监,目的就是让他靠近十三爷,烧四阿哥胤禛的“冷灶”。所以,隆科多对十三阿哥格外照顾,还特意安排阿兰和十三爷“洞房花烛”!

要知道,当时太子胤礽被废,十三阿哥胤祥也被圈禁,就当时的情形而言,胤祥和胤禛几乎都没有继承皇位的机会。

但隆科多并没有考虑这些,更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以一个下属的姿态招待十三爷胤祥。

十三阿哥胤祥见状:好你一个隆科多,官职不升,倒是学会拍我十三爷的马屁了!

隆科多笑脸相迎,说:我的十三爷嗳,咱俩谁不了解谁啊,就像我们之前一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起侃大山,你觉得如何?

十三阿哥胤祥满意地说道:好样的,不愧是我十三爷当年带出来的部署!

就这样,隆科多在理藩院混得有滋有味的!随着太子胤礽二次被废,隆科多的高光时刻也随之而来,突然“咸鱼翻身”。

隆科多立下“拥立之功”

推举新太子风波的时候,康熙觉得佟国维私心太重,一把心思只想拥立八阿哥胤禩为帝,康熙觉得是时候该换掉老奸巨猾的佟国维,培养新人,于是,康熙想起了当年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小多子,他问佟国维:小多子这些年历练也差不多了。你佟国维年纪大了,该退休了,让小多子上场了。

果不其然,在康熙弥留之际,康熙启用了隆科多,而且通过恩威并用,让隆科多绝对服从他的安排。随后,拉着隆科多的手,道出隐藏这些年的秘密:小多子,这些年不是朕把你忘记,而是朕故意在压制你。

隆科多顿时傻了,傻愣愣待那里,还没缓过神,康熙又对他抛出“三道旨”:

第一道:“隆科多私自勾结八爷党,结党私营,扰乱朝政,在此,赐立即自裁。”

隆科多一脸不解看着康熙,回过神来,猛磕头,求康熙看他当年的功劳的份上饶他一命。

惶恐不安之余,康熙又让张廷玉亮出第二道旨:“看在隆科多你多次立功勋的份上,赐爵一等公,太子太保、领侍卫内大臣。

第三道旨:将康熙亲自御赐的宝刀赎回,归还给隆科多。宝刀的再次出现,让隆科多一下子找回了当年的存在感、荣誉感、以及自豪感。

隆科多明白,只有按照康熙的旨意执行,他的小命才保,所以康熙崩逝后,他配合张廷玉拥立胤禛上位,胤禛顺利登上至尊宝座!

不得不说,康熙驾驭人之术实在是高明!

成为清朝唯一以“舅舅”尊称的宠臣

康熙崩逝后,皇宫内外暗藏杀机,这时候,势力相当的八阿哥胤禩和四阿哥胤禛都在为争夺帝位而做好准备,雍正能在八阿哥一伙眼皮底下顺利继承皇位,隆科多可出了不少力。

雍正继位后,隆科多成了拥立功臣,位高权重,还尊称隆科多为“舅舅”,可谓皇恩浩荡!

此外隆科多除了九门提督要职,还兼职管理着藩院事,就连马齐等内阁大学士都望尘莫及。张廷玉与其无法相提并论的,雍正初期的隆科多可谓风光无限,显赫一时。

雍正对他可谓是独宠,正因为如此,经他一手操办“佟选”,可见,当时的隆科多处于人生巅峰期。

隆科多知道雍正不会一直信任自己,虽然他是拥立之臣,但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雍正又是生性多疑的主儿,担心自己的地位不能得到长期保障。

为此,隆科多便想着给雍正推荐人才,留个好印象,岂不知,就因这个举动使他彻底失宠!

因诺敏事件,隆科多被“弹劾”

都知道,全国藩库吃紧,雍正大力整顿,隆科多趁机推举诺敏出任山西巡抚,这个诺敏本是一个清贫如洗的官员,但较功利,出任山西巡抚期间,放了大话,说半年时间就可以将藩库欠下的三百万库银追回,雍正一听龙颜大悦,大赞隆科多荐人得当。

诺敏真的在规定时间将亏空的三百万库银补齐。雍正高兴地命人下发通告,以诺敏为榜样,连夜让人赶制了一块牌匾,这时的十三爷胤祥欲言又止!

对于山西十几年的亏空,诺敏是用了什么锦囊妙计在短短半年之间内还清的?文武百官都议论纷纷,尤其是路过山西的田文镜,他很快就发现了这其中的端倪,于是,田文镜立马上奏给雍正浇了一头冷水。

这时候,雍正不淡定了,万一诺敏是造假,那块牌匾岂不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了?自己刚上位,皇位还没稳住,就闹出这样的笑话,面子重要,还是真相重要?雍正思前想后,找来张廷玉,张廷玉建议让田文镜就地以验收为名义暗中调查。

结果,诺敏联合山西上下官员一起对付田文镜,田文镜虽觉得其中有蹊跷,但也无从下手,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邬思道出现了!

邬思道点醒田文镜:藩库里的台州锭或者京锭才是真正的官银。田文镜拍下脑袋:对哦,我怎么没想到?

此时,李卫贼笑道:要是你能看到这一层,还用上我们这位“神算子”邬先生吗?

田文镜不解问道:杂银又从何而来呢?

邬思道与李卫对视一笑,点拔田文镜:官府向富商借钱再还,不是什么难事,田文镜恍然大悟!

田文镜按邬思道的指点封锁藩库,诺敏又气又恼,立即上奏雍正,弹劾田文镜嫉妒贤能、吹毛求疵、企图破坏新朝的大好局面。

雍正收到奏折,意识到,田文镜可能会受到山西官员的杯葛,处境艰难。雍正马上派出第二位钦差大臣:大内侍卫领班图里琛。

这时隆科多有点慌了,连夜召图里琛,提醒他这次去山西办事,关系到皇上的圣明、朝廷的脸面,担子很重。隆科多暗里威胁图里琛:皇上好不容易树立了山西的榜样,如果这次搞砸了,可不知如何收场啊!

图里琛虽怕得罪隆科多,但雍正的指示十分明确:弄清事实、及时汇报!所以图里琛领命而去,接踵而至来到山西暗查诺敏。

就这样,图里琛在田文镜暗中安排的侦破计划,成功揭穿了诺敏和山西大员们的欺上瞒下的事实,很快,雍正收到田文镜与图里琛的联名弹劾:诺敏及其山西两百多名官员上下串通,欺上瞒下的事实。

这一弹劾,连带隆科多也被指在其中,收到弹劾后,雍正不隐瞒事实,召集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隆科多,公布调查结果。

张廷玉等人纷纷跪请雍正治失察之罪,隆科多自知自己难逃追责,于是,自保的指出:诺敏错是在急于邀功,不是玩忽职守、贪赃枉法。马齐反驳:那是欺君之罪,比贪赃枉法玩忽职守更可恶!隆科多又为自己争辩:如果处分诺敏,会有损君威,雍正听后,更是龙颜大怒,制止了争论。

诺敏被查的结果不胫而走,一时间朝野哗然。纷纷有官员们上奏雍正,要严惩诺敏,严惩他背后的支持者,此时隆科多就更慌了!毕竟,人是他荐的,主意是他出的,要是处置诺敏,他也很难逃过追责!

事实证明,隆科多的担忧是真的。雍正把这次“诺敏事件”的气撒在旁观者身上,雍正大怒,:事先没人提醒,事后个个诸葛亮!

十三爷胤祥小心翼翼地承认: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在的四哥已经是皇上,有些话想说也不敢说了……

张廷玉表态:不一定是不敢说,是怕说了会冷了皇上励精图治的决心!隆科多此时连争辩都不敢出声,低头不语。雍正怒气冲冲,拂袖而去,隆科多也因而失宠……

这时候,隆科多的霉运又来了……

隆科多倒向八爷党,被打入狱

诺敏事件发生后,八爷党一面幸灾乐祸看着雍正的笑话,一面纷纷上奏要保诺敏,理由:朝廷的脸面、诺敏是个清官,罪不至死。

八爷认为雍正极要面子,不会严惩诺敏。八爷党表面上是好心保住雍正的脸面,却是一步阴招:保住雍正的笑话,保一个活靶子。

但雍正可不是一个脸皮薄的领导,他并没有被八爷党迷惑,他召集文武大臣,承认自己轻信他人、急功近利,甚至自欺欺人,才使诺敏等人有机可乘,自己要承担责任,向天下人认错!朝廷的脸面,自己的脸面与江山社稷相比于天下苍生相比,都算不了什么!诺敏必须严惩!藩库必须还清!

最终,诺敏人头落地,隆科多也随之地位不保!

隆科多失宠后,这时候便想起了他的六叔佟国维的话:要想使佟氏家族长盛不衰,那就不要在一条路走到黑,必要时要“冷热灶”同时烧。

所以,随着八阿哥胤禩谋划着“八王议政”,隆科多倒向八阿哥,但他不是烧八阿哥胤禩这个“热灶”,而是强调烧三阿哥弘时的“冷灶”。

可惜,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一条祖训不显灵了,“八王议政”才刚开始,还没到扶持三阿哥弘时上位,就以失败而告终了。

随着“八王议政”的失败,隆科多被打入狱,就这样隆科多彻底失宠,再无翻身之地。

不过,这面里倒还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据说隆科多的倒霉是邬先生以田文镜名义弹劾的。但在《雍正王朝》中的情节并没有展现。

田文镜上任河南巡抚后,李卫以八千两一年幕筹将邬思道推向田文镜后,邬思道便在田文镜处当幕僚,期间,田文镜政治优异,大力推行新政“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虽得罪不少当地官员和士绅不少弹劾,但也受雍正依旧欣赏他的干实事的那股劲,并把田文镜标榜为封疆大吏的典范。成为当时各省封疆之中当红得力干将。

田文镜深得雍正重用和信赖,官场混得如鱼得水,除了他善于迎合雍正的意愿,别忘了,他还有一个料事如神的邬思道指点。

据说,邬先生虽只是田文镜的幕僚,但乐于表现,他认为田文镜应该打破此时的这种庸庸碌碌的现状,争取更好的仕途。

有一天,邬先生终于忍不住地问田文镜:“东翁,你要做扬名天下的封疆大吏,不能安于现状,只做一个庸庸碌碌的官员。

田文镜一听,很诧异:人生在世,有几个不想留名青史呢,我自然想名驰名天下啊!

邬先生笑道:东翁,如果你真想扬名立万,只需我写一封奏折给你上奏朝廷就能实现!

田文镜自从诺敏事件后,特别敬佩邬先生的本领,毫无疑虑,就派人将邬先生的奏章送往京城。这所谓的奏章,就是以他的名义弹劾隆科多的!

邬先生虽只是幕僚,但是时刻关心朝廷朝局的动向,这一点跟《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完全吻合,同样能洞悉人心之术,他洞悉雍正想除掉隆科多,此奏章正迎合了雍正的心意,于是他以田文镜的名义弹劾隆科多。

果不其然,雍正接到田文镜的奏章,正合雍正的心思,雍正便以此借口打击隆科多势力,惩罚隆科多的下属和他的儿子玉柱。

隆科多削爵,被诸位大臣拟定了41条大罪,雍正顾忌于他的功劳,并没有赐死,而是将他幽禁。雍正六年,隆科多死在囚禁地。

写到最后

其实,隆科多就算没有被弹劾,没有倒向八阿哥,他也可能跟年羹尧的下场一样,因为功高盖主受到雍正猜忌,也因为权势过盛,和年羹尧一样居功自傲,所以触犯了雍正大忌。虽说年羹尧死后,隆科多已势单力孤,对雍正皇权已形不成什么威胁,但隆科多当时已是位极人臣,雍正对擅作威福的隆科多自然不放心,雍正再不出手,他有可能会威胁到下一任新君,所以,雍正才会急不可耐处理他和他的势力!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雍正   王朝   奏章   阿哥   宝刀   山西   脸面   傲气   意图   康熙   官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