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历史典故/故事(四十二)太平军与太平桥

在茌平县冯官屯镇政府驻地西边,有座并不起眼的小桥,桥面是用几块水泥板搭成的,整座桥也就是几十平方米大小,而它却是历史上名声显赫的太平桥。

相传太平天国及其援军在冯官屯全军覆没,在如今的冯官屯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说是太平军当年进驻冯官屯时早就有了太平桥,而太平军过了太平桥,就好像是把造反者逼到了"太平",所以太平军也就必然走到了终点站。还有说李开芳当年曾在屯内叹息说:"军师不让驻屯,不让过太平桥,悔不该不听军师的话。

莫非太平军遭遇灭顶之灾真的是因为过了太平桥吗?当年的具体实情又是怎样的呢?

1853年(咸丰三年)5月,太平天国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2万多精兵北伐,11月逼近天津。由于天冷,北伐军缺少衣粮,清军又围追堵截,致使北伐军不得不南撤。先是在静海、独流两地驻扎,后又撤至阜城。1854年5月5日,太平军北伐军由阜城突围东走,占领东光县的连镇。连镇横跨运河,分东西两镇,分别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部据守。当天,僧格林沁即率马队追来,不久步队也赶到,又将北伐军紧紧包围。北伐军为了"另择一处"牵制清军,便商定由李开芳率领经过挑选的健卒六百余人骑马突围南下。5月28日,李开芳率队自东连镇突围成功,过吴桥,入山东境,29日袭占高唐。清军将领胜保在临清歼灭了北伐援军后,于5月19日返抵连镇外围,得知北伐军突围南下,立即率马队跟踪追击。

李开芳率领的六百余人(突围途中扩充近千人)占据高唐的当天,胜保即率马队三百名赶到,不久大队清军聚集高唐城外,使这支太平军又陷入重围。李开芳得知援军溃败,早已退出临清,而高唐城高池深,粮草尚多,遂组织居民在城外立栅筑垒,开掘壕沟,并在城内挖掘地道多处,直通城外,准备依城固守。这时,胜保拥兵万余,先后用云梯、吕公车攻城,均未得逞,便改用临时铸造的重炮轰击。太平军利用壕沟地道作掩护,保存自己,并于黑夜抢修被敌人轰塌的城墙。以后,清军又改取挖地道、埋地雷的办法,也未能破城。太平军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利用夜暗袭击敌营,前后三十余次,毙伤不少清军。

高唐久攻不下,胜保先后受到拔去花翎和革职留任的处分。留守连镇的北伐军被歼后,清廷便命僧格林沁移师进攻高唐,胜保被解京问罪。僧格林沁于3月11日选精兵八千余名,抵达高唐外围,使围城清军增至二万余人。此时,李开芳得知林凤祥部已覆没,决意突围南返。僧格林沁从俘获的太平军人员中得到李开芳等急欲突围的情报后,便于3月17日夜密令南面清军分开队伍,故作疏防之势,诱使太平军由此突围。李开芳没有识破敌人的诡计,于当日午夜率部突出,向南急走。僧格林沁以马队五百余名衔尾紧追,李开芳部依靠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作向导,阴差阳错就入据了离高唐约五十里的在平县冯官屯。

冯官屯有三村相连,外有高墙。太平军占据后又掘壕立栅,严密防守。太平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周围二三十里地的群众也纷纷赶来支援,前后有300多名青年自愿随军反清。据传当时冯官屯人爱赶集,便有顺口溜说:"冯官屯人真大胆,敢把反叛当集赶。"不过也有不少冯屯人逃离走了,据说如今距冯官屯以东八九里的张冯村,就是当时从冯屯逃过去的,而且这个村过去就曾叫过长毛哄和小冯屯等。

18日,僧格林沁率马队赶到,首先占据西边二村,然后在四面安放大炮,向冯官屯轰击,将房屋尽行轰塌。太平军在屯内挖掘纵横交错的壕沟、地道和地窖,待敌人进至鸟枪射程以内时,通过工事射孔开枪射击,清军始终无法攻入屯内。传说僧格林沁曾有一门八千斤的重名曰"黑虎"的巨炮,每次装药数十斤,开炮前必祭之以酒,轰隆声中,每次都打死不少太平军。但李开芳观察仔细了巨炮炮台位置后,命人掘地道,直达炮台正下方,然后堆满炸药,牵长长引信而出,点燃后,一声巨响,炮台上的"黑虎"以及百十号炮兵,全部被炸飞上天。僧格林沁见久攻不下,决定采用施大厨提供的水灌法,先是找来地方官四处寻民夫,一边在冯官屯寨外筑一围墙,一边开挖从聊城三孔庙至冯官屯太平桥全长一百二十余里的新河,一天给这些人发三百文工钱,昼夜不停干活。尔后引运河水至冯官屯。4月20日,开始放水浸灌,转天一大早,就有营中难民凫水逃出,报告说由于大水突涌,不仅把太平军在营内的地道灌塌淹死多人,营中炸药也被水浸湿,成为废物。再仔细询问,僧王得知太平军已经挖通二十多条地道达往清营之中,正运送火药。如果没有运河水灌入,火药齐发之下,不知又会炸死几千清军士兵。僧王思及此,冷汗直冒。屯内平地水深数尺,就连做饭也是在树上支锅,传言冯官屯为泥窝村就是如此原因。当时李开芳也曾多次组织突围,但清军却又捉来蛤蟆放入壕内,用以侦探太平军突围动静,哪里蛤蟆不叫说明哪里就有太平军,清军便随即增兵于此。

过了十来天穷愁之下的李开芳想出一计。他派人往营外送降书,表示投降。僧格林沁不傻,深知李开芳有诈降之意,就派人牵两条巨绳,绳头放在冯官屯中,绳尾系于清营大树上,命令"投降"的太平军脚踏一绳,手牵一绳,一个一个过来。清军将士在营内严防,对过来的每个人登记造册后,皆一一捆缚,押往营后集中。刚刚出来一百三十多人,冯官屯内的太平军在李开芳指挥下忽然以残存炸药点燃大炮,向外猛轰。但是,僧格林沁早有防备,射程内根本无清兵密集,仅仅砂弹溅伤数人而已,太平军诈降突围失败。最倒霉的是那一百多号诈降兵士,依次被清军斩首处决。其间,清军一个施刑的马兵见一名太平军手上有巨大金镯,见财起意,上前掠取。太平军士兵说,这镯子戴得紧,反正我要死了,留此何用?你给我松绑,我自己取下,你再斩我,咱们两方便。马兵很高兴,忙替太平军兵士松绑。说时迟那时快,太平军兵士忽然抽拔清军马兵的腰刀,挥手把对方砍成两段,夺马狂逃,沿途砍伤十多个清兵。由于天黑不辨方向,这位太平军最终不能逸出,为清军包围搏杀。

一直坚持到5月30日,僧格林沁一面用大炮轰击,一面继续对太平军展开诱降活动。他派人谈判,提出条件说:"只要太平军交出李开芳,放下武器就解甲归里。"李开芳却说:"只要放我部下回乡,杀我一人在所不惜。"在水困粮绝,突围又不能取胜的情况下,李开芳只得亲笔写降表表示投降。僧格林沁以解甲归里为名,要求太平军将士伐木当船从冯官屯内载出,并要求每五人一组,一船只能坐五人。也有说是僧格林沁命军士乘船而入,二十人一批,分批押送降兵出外。而等太平军将士们坐船出来后,随即被清军擒拿了,押解到离冯官屯以西三里地远的范庄村东,那里有一片洼地,早已预先挖好了万人坑,坐船出来的千百名太平军被全部活埋杀死。也有说这些被生俘的太平军士兵一一绑缚后,分送各营处决,共计两千多人。而太平军高级军将以及跟随李开芳的两名美貌娈童等9人,均被清兵捆绑结实,齐跪于供案之前。僧格林沁下令把这些人生剖挖心,祭奠数日来在高唐州、连镇、冯官屯被太平军打死的八千多清军将士。李开芳本人后被押解至北京,不过,他不是以胜利者姿态,而是以一个俘囚身份坐槛车而入的,并于6月11日在西市受剐刑而死。

也有说太平军并未受降,据传在5月31日这一天,清军围攻益急,太平军粮弹告罄,陷入绝境,李开芳率八十余人突围,被清军俘获,后解送北京,于6月11日遇害,其中军师被遭凌迟。至此,这支由数万精锐组成的北伐军,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奋战,最终全军覆没。

至于太平天国北伐军全军覆没,是不是真和北伐军过了太平桥有关,这恐怕只是人们的演义罢了,而且据传当时给李开芳当向导的那个小孩也没被问罪。

另外,至今还有传说当年冯官屯大户六娃娃家族,之所以那般殷富,原因是六娃娃的长辈看到北伐军走后,屯中的水井中藏有白花花的银两,便悄悄捞了上来,自此也便为之发家,成了地方上的第一大户。

来源《聊城古今五千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太平军   高唐   太平天国   炮台   僧格林沁   聊城   北伐军   壕沟   清兵   马队   典故   地道   故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