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高峰期,张雪峰住院了?到底发生了啥?

一、


张雪峰“病了”。

在2023年高考结束,即将迎来报考高峰期的关键时刻,一个做高考志愿咨询的老师“突然”病了。

他说自己是劳累过度,胸闷心悸。

但很多人都知道,他到底是因为什么病的。

前一阵,张雪峰在直播间的一段视频,在网上火了。

因为当时有一个理科590的学生,想要报考新闻专业,结果张雪峰把他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这事儿每天在张雪峰的直播间都会发生,其实不是啥大事儿。

可坏就坏在,张雪峰说了一些“不合适”的话。

这些话,像是一根针,刺破了一些人的玻璃心。

他对家长说:

别报新闻,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

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张雪峰这话,引起无数新闻学子的共鸣。

有人说,张雪峰就是《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喊话的小孩。

也有人说:

我就是学新闻的,咋说呢?不是没用,是真没用。

还有人说:

有一种无法的重来叫:但凡当年认识了张雪峰老师。

张雪峰和一众新闻学子一笑而过。但没想到,这些话却让重庆大学的一名教授坐不住了。

这个教授为啥坐不住了呢?

因为这位教授,就是新闻学专业。

教授用自己毕生所学,写了一篇长文驳斥张雪峰。他在文中声称,张雪峰“害人不浅、误导公众”。

为了证明新闻行业就业前景好,这位教授还列举了真实案例。

他说,今年从自己手里毕业的研究生,有3个考了公务员,有一个去了青岛海尔、一个去了吉利汽车,还有一个去了其他企业。

去年毕业的研究生,有两个进了主流媒体,还有两个考了公。

这篇反驳看起来有理有据,但实际上却一言难尽。

就像当年有记者为了验证,春运期间是否一票难求。

他上了火车随机采访返乡人员,结果竟然发现,买票的人员占了100%。于是,他得出结论,根本不存在一票难求的现象。

教授用已经就业的研究生来证明,新闻专业就业前景好的逻辑,与这位记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还有网友发现了其他亮点,就是这位教授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没干这个专业。

后来,张雪峰在采访中,进一步解释了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试图给事件降温,可惜事与愿违。

很多网友和粉丝自发为张雪峰发声,导致事件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直到这时,张雪峰有点慌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突然有种感觉,我离被人搞不远了。


二、


为什么很多人心甘情愿为张雪峰发声?

因为张雪峰是真的能站在普通人这边,替普通家庭考虑的。

就像他自己说的,他出身于普通老百姓,深知那些普通家庭的家长在担心什么,也知道如果专业选错,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将要面临的是什么。

这不是在唱高调,这是赤裸裸的现实。

作为一个普通家庭里出来的孩子,难道张雪峰没有过自己的星辰大海吗?

当然有。

张雪峰当初最想干的并不是老师,而是想当一个主持人。

他去参加了很多比赛,也拿了不少奖项。

后来,他去参加一个高级别的主持人比赛。得知评委在上台前要先看一下他们穿的衣服。

具体看什么呢?看衣服的品牌。

张雪峰的衣服,是妈妈在县城里找裁缝做的,没有牌子。

评委看了一眼后,只说了一句话:

你上大街上换一身衣服。

听到这句话,张雪峰就明白,主持人这事儿是干不了了。

同时他也明白星辰大海虽然好,但如果不先解决温饱问题,很有可能在看见星辰大海之前,就已经饿死了。

所以,当年淋过雨的张雪峰,如今想给其他同学撑把伞,这有错吗?

万小刀觉得,他没错。

而且很多事情不能只看媒体的报道,因为很多报道都是断章取义,在故意带节奏。

张雪峰真的是无脑劝学生只考虑就业,不考虑梦想吗?


三、


无论是在直播间,还是流传出的视频,张雪峰始终都在强调,报考专业要看学生家庭背景。

如果学生条件优渥,那么他当然可以追求梦想,去看星辰大海。那种家庭的学生,无论怎么选专业都有理,根本不存在错不错的问题。

但前提一定是,你的家里有矿,能做你坚强的后盾。

可很多媒体的报道,并没有这段话。

当初曾有一个家长咨询张雪峰,说自己家的孩子就喜欢种花,想报园艺。

张雪峰先是一脸疑惑,然后问了一下家庭条件。

当得知学生家庭条件很好时,他并没有阻拦学生报园艺。

你看,不是不可以追求星辰大海,只是星辰大海只是少数人的特权。

如果你是这种少数人,那么追求梦想并没错。

但如果你不是这种少数人,他更希望你把就业和温饱问题,放在第一位。

还有一种考生,虽然目标明确,但仍有一丝顾虑。

当初曾有家长找张雪峰咨询,说自己的孩子高考690分,想学理论物理。

张雪峰并没有直接劝退,而是问了两个问题:

1. 搞科研,她能耐得住寂寞吗?

2. 她能接受,未来有一天,她的待遇会不如当初那些分数比她低的同学吗?

当得到肯定答案时,张雪峰果断劝导家长,你一定要支持孩子的梦想。

你看,张雪峰从来都没想过扼杀学生的梦想,但梦想一定要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才能放手去追。

所以我觉得,张雪峰在报考这方面,是懂得因材施教的。

他会告诉家长,如果家里没有国网的关系,就不要报考电气,因为普通人很有可能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

他也会告诉家长,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资源,不要一窝蜂去报考金融。那个专业最看重的不是学生的能力,而是你们家长的资源。

还有家长准备拿出40万,让孩子出国留学镀金,问张雪峰怎么看。

张雪峰告诉家长,如果这40万只是九牛一毛,那么送孩子出国留学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这40万是砸锅卖铁凑出来的,我劝你要慎重。毕竟孩子留学回来,可能很多年都攒不出来这40万。

同时,他还告诉学生,如果家里给你拿了这40万,让你出国留学,你应该怎么学,心里要有个数。

这些话难道有错吗?当然没有。

但张雪峰真的没错吗?

也不见得。


四、


常看张雪峰直播的人,肯定知道他的七字真言,“法学财会汉语言”。

只要是学文,又没有明确的目标,张雪峰就会搬出这七个字。

理由也很简单,如果找不到工作,以后可以考公,而且选择范围很广。

有人觉得,张雪峰太绝对,一棍子打死。

这话对,但也不对。

因为张雪峰很明白,自己的粉丝群体都是什么样的人。

那些手握清北通知书的天之骄子,不会来找他。那些家里有矿,能把孩子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人,不会来找他。那些家里有关系,能把孩子送进相关单位的人,也不会来找他。

除了那一小波来听相声的人,只有那些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那些专业背后该如何就业的普通家庭,才会来找张雪峰。

比如那个给孩子送水的环卫大姐,比如那些起早贪黑送外卖的大哥,比如那些勤勤恳恳一辈子,不希望孩子再种地的农民伯伯们。

还有那些看不懂冰冷的数据,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调查大学的情况,甚至很多人除了清华北大,都不知道几所大学的名字。

这些家庭的家长,拼尽全力把孩子送到大学的门口。他们不希望孩子再吃苦,但又没法给孩子很好的报考建议,所以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张雪峰身上。

对他们来说,张雪峰是一盏实打实的明灯,他的建议更是实打实的出路。

这也是为什么,张雪峰能一直深得人心的原因。

但张雪峰真的没错吗?

他也有错。

他不该那么莽撞。

要知道,新闻学作为曾经文科专业的半边天,曾辉煌了整整一个时代。

虽然纸媒逐渐没落,但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

除了像张教授这样实实在在的既得利益者,其背后更是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

所以,张雪峰凭借三言两语,就否定了新闻专业的存在,那些人能不急吗?

他一语道破的不仅是现实社会的真相,更是许多人切实的利益。

所以,他担心的那些不就都来了吗?


五、


自从新闻学事件发酵后,张雪峰就肉眼可见地小心起来。

不仅发了一个“求饶”的动态:

瑟瑟发抖地问一句,这个事儿过去了吗?我是不是以后改名叫莫言比较好。

后来更是搞出“无中生友”,试图蒙混过关。

但有些人的盘子里是,是实打实的少了肉,他们怎么可能让张雪峰这么轻而易举就蒙混过关?

6月23日,官方发表一篇名为《警惕“网红”言论误导志愿填报》的文章,算是正式表态。

这篇文章,毫无疑问会成为张雪峰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以后的日子里,张雪峰或许还在,但肯定不再是那个敢说敢讲的张雪峰了。

官方表态的第二天,张雪峰“恰好”因为过度劳累,生病住院,需要安心修养几天。

这或许是,张雪峰自从业以来最轻松,但又最不“轻松”的一个高考季。

希望他能早日恢复健康,再次为无数迷茫的高考家庭指点迷津。

这个夏天虽然酷热无比,但很多人却感受不到一丝暖意,因为生活的寒意,我们总是冷暖自知。

无数人都渴望下一个春天的到来,但我们更渴望的是,下一个春天还能看到张雪峰的身影。

不是那个谨言慎行的张雪峰,也不是那个无中生友的张雪峰,而是那个依旧敢嬉笑怒骂,一语道破现实真相的张雪峰。

本文作者:万小刀,写明星、写八卦,有凭有据;形象正、影子斜,皆由自取,欢迎关注@万小刀头条号

#张雪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实打实   新闻学   小刀   高峰期   星辰   志愿   当初   大海   家里   家长   教授   梦想   孩子   家庭   学生   专业   新闻   张雪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