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委屈的皇后,干得好不如会撒娇 被废后,太后心疼,皇帝后悔…

在明朝历代皇后中,有这样的一朵奇葩。她端庄贤惠,静雅恭俭。她贤惠到什么程度呢?皇帝想废后却没找不到理由,她便主动提出申请,废除了自己的皇后之位。

这个“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女人,便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位皇后胡善祥。

有人说,胡善祥被废,是因为性格不讨喜,再加上没生出儿子,情敌又太过强大。这些都没错,但这场悲剧的源头,其实是朱棣乱点鸳鸯谱,朱瞻基逢场作戏。

朱棣乱点鸳鸯谱。

公元1417年,朱瞻基年满18岁,他的皇帝爷爷朱棣便开始操心起孙儿的婚姻大事。

可以说,从朱瞻基出生开始,他的祖父朱棣就对他倾注了全部的关怀与期待。

朱瞻基生于建文元年的二月,那时候,朱元璋去世不到一年。

朱瞻基出生的那天夜里,他的爷爷,也就是燕王朱棣做了一个奇异的梦。

他梦见朱元璋将一块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大圭递到他手里,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梦醒之后,刚好有人来报,长孙降生了。

朱棣连忙起身去看孙子,他抱着襁褓中的男婴,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这个长孙长得十分英气,眉宇间神似祖父朱棣。

朱棣又联想到自己刚才做的梦,他越看越觉得,宝贝孙子就是梦中那个“传世之孙”,他不禁喃喃自语道:“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朱瞻基出生后不久,他的祖父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变,推翻了朱允炆的龙椅,自己坐了上去,是为明成祖。

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13岁的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

朱瞻基18岁的时候,朱棣开始张罗孙子的婚事。

在朱棣心里,宝贝孙子朱瞻基将来要继承老朱家的江山大业。所以,在娶老婆这件事上,绝对不能含糊。

为了选到最心仪的孙儿媳,朱棣规定:只要是身世清白的良家女子,不论出身高低,不看家庭贫富,都有机会入选。

一般来说,皇家选妻,都是从皇亲贵胄里面挑选。但明朝为了防止外戚专权,特意选平民或者低等小官的女儿作为皇储或者皇帝的妻室。

选妃的诏令一经下达,天下臣民纷纷响应,热闹轰动,堪称海选。

经过层层筛选后,最终,一位来自山东的女孩夺得了桂冠,她就是胡善祥。

胡善祥比朱瞻基小三岁。非要论家世的话,她家祖上曾出过一个8品县丞,到了胡荣这一代,基本上和平民百姓无异。

胡善祥的父亲胡荣一共有2个儿子,7个女儿。胡善祥在姐妹中排行老三。

后来,胡荣的大女儿胡善围进宫当了宫女,由于工作工作能力突出,竟然当了个正5品的女官。

长女争气,胡家也跟着沾光,胡荣被封了一个锦衣卫百户的官职。

胡善祥长大后,她和大姐胡善围很相似,姿色秀丽,端庄老成,是长辈们喜爱的闺秀典型。

正基于此,善良忠厚,满腹才华的胡善祥被朱棣一眼看中,选她当作皇太孙正妃,也就是朱瞻基的嫡妻。

朱棣没想到的是,他劳心费力、亲自选出的这个完美的孙儿媳,最终只有他自己一人满意。

在朱瞻基的心里,嫡妻的位子早就另有其人。

不过,不过,朱瞻基从小就与朱棣祖孙情深,他不忍违背祖父的意愿,而是遵从朱棣的安排,与胡善祥完成了婚礼。

婚礼上的胡善祥,带着娇羞幸福的笑容。她完全没有意识到,有一个红着眼眶的姑娘正幽怨地盯着她。

这个愤怒的姑娘,正是朱瞻基那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孙氏。

皇家少年的“红玫瑰”。

能和皇孙朱瞻基一起长大,这位孙姑娘的身份应该不简单吧?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说起来,孙氏的出身,还不如胡善祥。她的父亲孙忠,只是永城县的主簿。

一个小小的县城主簿的女儿能被接到皇宫生活,主要是沾了朱瞻基外婆的光。

说来也巧,朱棣和他的亲家母在给孙儿找媳妇这件事上,思路如出一辙。只不过,朱瞻基的外婆出手比较快。

在朱瞻基十来岁的时候,朱瞻基的外婆就给他物色了一个姑娘,也就是孙氏。

朱瞻基外婆是彭城伯夫人,她也是永城人,和孙忠不仅是老乡,关系还十分亲密。

彭城伯夫人看着孙姑娘一天天长大,便有心将她介绍给自己的外孙朱瞻基。

于是,彭城伯夫人就趁着入宫探望女儿的机会,在女儿张氏面前将孙家女儿一顿猛夸。

朱瞻基的母亲听后也觉得不错,就去向朱棣申请。

当时朱瞻基还小,朱棣也压根没指望别人做媒,但亲家母一番好意,他也不能驳人家面子,于是就客气地应允了。

孙姑娘与朱瞻基同岁,她十岁进宫,跟着朱瞻基的母亲学习宫中礼仪。

孙姑娘长得漂亮乖巧,又能察言观色,深得朱瞻基父母的喜欢。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孙姑娘被养在宫中,与年少的朱瞻基朝夕相处,日子久了,爱情的种子就在少男少女心中萌发。

在年少情深的朱瞻基心里,孙姑娘就是他此生要白头偕老的妻子。

永乐十五年的时候,孙氏已年满十八,按理说,她早就该出宫嫁人。但宫中也没人安排她出宫。

包括朱瞻基和孙氏在内,大家早已将孙氏默认为未来的太孙妃。因此,众人都心照不宣地,等着朝廷赐婚的那一天。

然而,朱棣却出其不意地搞起了选妃,选中了不满16岁的胡善祥。

这个结果,就连朱瞻基本人都感觉意外。当然,最伤心的人,就是孙姑娘。

孙氏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整整8年的朝夕相伴,竟然败给了半路出现的胡善祥。

朱棣没有选择孙姑娘作为孙儿媳妇,也算是拂了亲家母彭城伯夫人的脸面。为了安慰人心,朱棣就将孙氏封为朱瞻基的嫔。

事实证明,朱棣看人的眼光非常不错。早期他给儿子朱高炽选的老婆张氏是个好媳妇,后来给孙子朱瞻基选的妻子胡善祥,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

一家欢喜一家愁,落选的孙姑娘,在独自哭红了眼睛后,她又鼓起了劲头,笑脸盈盈地面对一切。

孙氏十分清楚,朱瞻基心爱的人是自己。仅凭这一点,即便胡善祥是正妻,她也未必能笑到最后。

于是,孙氏处处表现着温柔大度,看着新婚期愁眉紧锁的朱瞻基,孙氏连连安慰,还劝他善待胡善祥。

如此一来,朱瞻基更觉得孙氏善良体贴,通情达理。他将心爱之人的委屈记在心里,发誓日后绝不辜负她。

所以,尽管朱瞻基大婚的事并不遂男女主人公之意,但也并没有醋海翻腾,反而很平静。

朱瞻基和胡善祥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胡善祥确实是个好妻子,他也乐意享受齐人之福。

于是,朱瞻基就和胡善祥、孙氏,一起过上了其乐融融的“小三口”的日子。

人无千日好,这种看似和谐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太久。

朱瞻基的“厚此薄彼”。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驾崩,他的儿子朱高炽登基仅10个月后,也病逝西去了。

时年26岁的朱瞻基,成了明朝第五位皇帝。

顺理成章的,朱瞻基的正妻胡善祥被封为皇后,孙氏则被成了孙贵妃。

随着朱瞻基身份的蜕变,孙贵妃也开始“性情大变”。她不再像之前那样隐忍谦卑,也不愿再跟胡善祥扮演姐妹情深。

孙氏开始在皇帝丈夫面前楚楚可怜,她使出那千娇百媚的媚功,表达自己多年来遭受的委屈。

说到底,孙氏一直都对自己是妾室心存芥蒂。

当年她不争不闹,是因为皇爷爷当家,她闹不得,争不到。但今时不同往日,皇爷爷、皇爸爸相继去世,自己的男人朱瞻基当皇帝了,她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吐为快了。

当然,孙贵妃扬眉吐气的前提,是她牢牢抓住了皇帝的心。

于是乎,朱瞻基一登基,孙贵妃就迫不及待地向皇后胡善祥“宣战”。

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初九日,在完成皇后和孙贵妃的册封仪式之后,孙贵妃就带着着刚得到的金册,跑去找皇帝哭诉了。

原来,按照旧时的宫廷礼制,皇后被册立后赐金册、金宝印,而贵妃以下级别的,只有金册,无宝印。

孙贵妃不甘落后,她心里明明想要和皇后一样的宝印,但嘴里却说着不求名分,只求长相守。

看着梨花带雨,但依旧体贴懂事的孙贵妃,朱瞻基实在是心疼。他想起这些年孙氏一次次隐忍落泪,如今他当上皇帝,坚决不能再亏待心爱之人了。

于是,朱瞻基就打破常规,向母亲张太后请示,制金宝印赐与孙氏。

贵妃有金宝,这可是整个大明朝的史无前例。

此后,明朝诸帝贵妃都被册封,均册、宝俱备。

不久后,朱瞻基又将孙贵妃的封号,改为皇贵妃,位同副后。

朱瞻基处处优待孙贵妃,宫里渐渐也有了议论声。作为正牌皇后胡善祥,却对此充耳不闻。

此时的皇后,可以说是非常“惨”了。

嫁进宫后,胡善祥才得知朱瞻基和孙氏早就情根深种。在夫妻关系里,她虽有正妻名分,却没有丈夫的关爱疼惜。

就连生皇子这事,也被孙氏抢了先。

在朱瞻基登基之前,胡善祥先后生下了两个女儿,顺德公主、永清公主。

孙贵妃也紧随其后,生下了女儿常德公主。

生了两个女儿之后,胡善祥的身体落下了病症,身体一直很虚弱,朱瞻基对她更加漠视。

而另一边的孙贵妃,却给朱瞻基生了第一个皇子朱祁镇。

朱瞻基终于有了儿子,这也就意味着大明江山有了继承人。朱瞻基十分高兴,孙贵妃也愈加受宠。

风头正盛的孙贵妃,也越来越不把皇后放在眼里。

面对孙贵妃有意无意的奚落和嘲讽,胡善祥始终保持着皇后的母仪风范,她将所有委屈都咽到肚子里,在皇帝面前从不失态,不撒娇,也不诉苦。

胡善祥秉持着皇后的本分,维系着皇室的尊严。殊不知,在朱瞻基看来,她这是对丈夫的冷冰冰、无所谓、以及满不在乎。

胡皇后越是端庄持重,朱瞻基就越是恼火。

一边是病歪歪且态度冷漠的皇后,另一边是活泼娇媚善解人意的明艳贵妃。换作其他男人,也会和朱瞻基一样“厚此薄彼”吧。

“谢谢你的成全”。

明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皇帝朱瞻基神秘兮兮的把朝中重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全都请到后殿,声称有要事商量。

原来,朱瞻基眼见着长子朱祁镇一天天长大,他希望给孙贵妃母子更好的名分,而胡善祥却占着皇后的位子,与他距离越来越远。

朱瞻基有一个强烈的念想,那就是废掉胡善祥的皇后之位。

等大臣们到齐后,朱瞻基开门见山地说:“朕年过三十了还未有儿子,现在孙贵妃有子,母从子贵,古亦有之。但皇后应该何如处置?”

古代废后也是有标准的,除非皇后犯了重大过错。否则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随口说废就废。

更何况,皇后胡善祥平时谨言慎行,待人处事都分寸有度,实在挑不出毛病。

朱瞻基也十分清楚,于是,他决定攻击皇后的软肋,他以皇后未生儿子为过失,想以此来获得支持票。

朱瞻基话音刚落,大臣们连连摇头,轮番劝说皇帝三思。

皇太后得知后,也多次苦口婆心地劝阻儿子。奈何朱瞻基心意已决,根本就听不进去。

得知朱瞻基提出要废后,孙贵妃心中暗喜,她表面上却谦虚推辞道:“皇后病愈之后肯定能生下皇子,我的儿子怎么能先于皇后的儿子呢?”

废后事宜还没商量出结果,宫里却沸沸扬扬。就在朱瞻基得不到支持的时候,胡善祥主动来找他了。

令朱瞻基意外的是,一向矜节有度的皇后,竟然主动写下了一纸请求废除自己皇后之位的奏章。

这还是朱瞻基第一次觉得,胡皇后如此“体贴识趣”。

就这样,朱瞻基轻轻松松地就将胡皇后给废除了。

婆婆是“守护神”。

在废后这件事上,胡善祥做得很体面,不仅缓解了朱瞻基的尴尬,也给自己保留了尊严。

或许是出于感动,也或许是因为歉疚,朱瞻基给了废后胡善祥很多优待。

胡善祥被废后,她选择了出家当女道士,法号“静慈仙师“。

不过,她依旧住在长安宫,可以在宫中走动,依然受到宫人们如常的尊敬。

孙贵妃终成夙愿,坐上了皇后的宝座。她赢得了胜利,但心里却并不痛快。

因为,胡善祥虽然被废,却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情,其中就包括她们的婆婆皇太后。

说起来,皇太后与孙贵妃的相处时间更长,孙氏进宫之初,就一直跟着皇太后。

或许是女人更了解女人,皇太后十分清楚胡善祥被废的原因和委屈,因此非常心疼这位儿媳妇。

为了关照胡善祥,皇太后甚至还把胡善祥接到自己的寝宫,婆媳二人一起生活。

胡善祥的两个女儿过世得早,女儿们离世后,婆婆就是胡善祥在深宫里唯一的靠山和精神支柱。这对婆媳不是母女,却情同母女。

逢年过节的时候,宫里都会举办宴会。皇太后都特意把胡善祥请过来,每次都把胡善祥的座位安排到孙皇后的上手。

即便孙皇后心里一万个不服气,也只能憋着。

公元1442年,胡善祥的守护神,婆婆张氏病故了。

婆婆张氏关照了胡善祥整整15年,这15年,也是胡善祥在宫里最开心,最温暖的15年。

皇太后病故,胡善祥悲痛大哭,从此一病不起。

一年后,卧病在床的胡善祥也撒手人寰,终年42岁。

朱瞻基是个短命皇帝,胡善祥离世时,朱瞻基早已去世了7年。

此时的孙皇后,也终于从媳妇熬成了婆。她的儿子继位称帝,她又顺利晋级为皇太后。

听闻胡善祥离世的消息,孙太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在孙太后的安排下,胡善祥以嫔位的规格下葬,也没有任何后妃谥号,墓志铭只写她出家的法号“静慈仙师“。

“正统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崩,后痛哭不已,逾年亦崩,用嫔御礼葬金山。”

很显然,孙太后这样打发胡善祥的身后事,也是发泄自己积压了几十年的怨气。

一直到1462年,孙太后过世后,明英宗夫妻同情胡善祥的遭遇,才重新给了她皇后的谥号,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还按照皇后的规制重新给她修了陵寝。

朕,悔之晚矣。

胡善祥是唯一一个没有过错,却主动请求皇帝废掉名分的皇后。

她的前半生一飞冲天,从普通女子成为一国之母。但她的后半生又无尽委屈,丈夫和情敌合起伙撵她下台。

她被废后,不仅得到婆婆怜惜,还引得天下人同情。这样独特的人生经历,在史书上也是独一份的。

让人不解的是,像胡善祥这样温柔贤惠、有才又有德的女人,她能被婆婆当作女儿般疼爱,怎么就做不了丈夫眼里的好妻子呢?

多年后,故事的主人公朱瞻基给出了答案。

胡善祥被废后的几年,朱瞻基曾十分愧疚地感叹:“那时候年轻不懂事啊。”

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很显然,废掉胡善祥之后,朱瞻基后悔了。

其实,不是胡善祥不够好,而是她的丈夫,当时没发现她的好。

朱瞻基的这两个皇后,像极了张爱玲笔下的两朵花儿。

胡善祥像是白玫瑰,圣洁清雅,不染尘埃。

孙皇后则像红玫瑰,热情诡谲,浓情带刺。

可是呢,人往往就是这样:看多了白玫瑰,只觉得白玫瑰不够红。拥有了红玫瑰,又觉得红玫瑰太红了。

或许,在孙皇后往后那些骄纵献媚的日子里,在精神疲倦、月光皎洁的夜晚,朱瞻基也会想起当年,那朵在清风中摇曳的白玫瑰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皇后   皇帝   明朝   孙子   孙儿   皇太后   贵妃   太后   心疼   委屈   后悔   儿子   姑娘   女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