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赤佬”来了

“赤佬”是一个贬义词,它可以用来鄙视人,也可以用来骂人。上海人在提起某个他所不屑一顾的、或者不愿理睬的人时,往往会称那人为“迭格(这个)死赤佬”。

“赤佬”是上海的一句俗语。

那么,“赤佬”是从何而来,也就是说它的出典在哪里?这就要从上海的开埠时谈起了。

一百多年前,上海最热闹的地方并非是南京路;那时,南京路还长没有被开发出来,还只是一片荒滩野地,没有什么人烟。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是在县城里,也就是现在南市区的地域。那里是上海老县城的所在地,而城里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又在大东门、小东门一带,这是因为那里紧靠着黄浦江西岸沿线。出于商栈货运、南北交通得需要,这一带营造了一些船码头。头脑灵活的大小商家们也纷纷在这一带建起了商号。又因洽谈生意的需要,茶楼、酒馆也随之而起。在旧上海滩上,“酒色财气”是连体兄弟,密不可分。于是,大小妓院、勾栏青楼也就像一张张狗皮膏药似的贴到了此地。


如果不是洋人闯入,如果没有租界,上海的繁华也许会定格在这块老城厢。当清王朝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屈辱地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后,情况就变了。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款规定:“准许英国人带所属家眷寄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1843年11月17日,清政府正式宣布上海为华洋通商口岸。英国所派第一任领事官巴富尔上尉乘坐“密求沙”轮船抵达上海。

那时,上海城里几乎没有洋人,更无从谈居所。巴富尔的领事馆还是临时租借的。伦敦、广州的英国商行比较守旧,大多不愿意来上海经商。因此,少数的商人只是在黄浦江边建造了一些极为简陋的商住两用的房子,一共只有十一间房二十三家商行。这些房子离江边也就有十多丈远,为的是留出空地便于装卸货物,并给民船的纤夫留出一条纤道。两年后,巴富尔胁迫上海道台宫慕久订立了《上海租地章程》,形成租界。由此洋人就渐渐地涌入上海,择地造屋,以为永久居留之地。

租界的建立,并形成规模,鼓动了世界各地的商人、殖民者、冒险者到上海这块原本非常陌生的地方来“淘金”。一时间,开进黄浦江的外国轮船一天多比一天,到上海来的洋人也越来越多了。

“赤佬”的绰号首先是那些推“江北车”的苦力中叫开的。那些赤发、红面孔、绿眼睛的英国佬自恃是殖民者,眼中根本就不把中国穷苦力当人看。他们对那些在码头上搬运货物的工人随意欺侮,动辄打骂。那些穷苦的小车工人因为生活所迫,敢怒而不敢言,于背地里就以那些英国佬的发肤,骂他们为“赤佬!”

说来也叫发噱,“赤佬”的绰号,同时也是上海滩的妓女给叫出来的。那是洋泾浜以南是老城区,浜北是刚刚建立起来的英租界。而毗邻洋泾浜不远的地方,正是大东门、小东门的繁华地带。那里的妓院集中,黄昏、夜晚妓女出没于此。妓女就把皮肉生意做到了洋人的身上。然而,他们原本想新开“财源”,却发现得不偿失。于是,大多妓女见了那些前来寻欢的赤发的洋鬼子,如同惊弓之鸟,立时四下里奔逃如鸟兽散。它们一边逃,一边惊呼:“赤佬来了,赤佬来了!”

“赤佬”来了!是的。他们不是友好地、通过正当的外交途径来的,他们是扛着洋枪、洋炮来的。在此后的百余年里对上海实行殖民的过程中,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城邑   黄浦江   上海   南京路   东门   上海滩   殖民者   租界   穷苦   英国   妓院   南京   洋人   妓女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