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去世当天,叶剑英邓小平纷纷到场,江青当众高喊:小超小超

文|锦知意

编辑|锦知意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一、伟人逝世,举国哀悼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人民领袖,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78岁。

听闻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世界也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联合国更是降半旗缅怀周总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领导人就此表示哀悼。纷纷下半旗表示缅怀。

几年前,医生对周总理身体进行检查时,发现了膀胱癌。这个检查结果宛如重锤敲打在每一个人心上。

长时间的过度劳累,早已经让总理的身体过度透支。疾病的折磨,让他的状态越加差劲,但他还是每天坚持工作。

随后的一段时间,他的病情恶化的更加厉害,情况非常不乐观。

知道自己病情的他,除去治疗,剩下时间他几乎全用在了工作上。批改文件、接待外宾、指示工作……

在工作中他是快乐的,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对国家有作用。这种快乐让他忘记了疼痛,时常需要专门的人来提醒他休息,不然总理不舍得浪费每一分钟。

1976年一月初,总理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情况已经恶劣到极点。为了能够让总理苏醒,大批知名专家齐聚病房。

事与愿违,上天似乎也不愿他再忍受病痛的折磨,1976年1月8日,心系国家的周总理心脏停止了跳动。

尽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当听到噩耗传来的那一刻,周总理的挚友们还是不愿意相信,他们很多都是国家重要领导人,一生中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但这一刻,他们仍然希望这是一场梦。

消息一经传出,全国人民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许多人民的眼中充满着热泪,他们再也没办法见到自己敬爱的周总理了。

此时的“四人帮”,害怕北京群众自发举行悼念活动,对他们造成威胁。便要求不准私设灵堂,也不准佩戴黑纱。但许多同志坚持在礼堂为总理布置了灵堂,不少同志自发的戴上了黑纱。

不仅北京,知道周总理逝世后,许多地方的黑纱和白花不到一夜之间就被买光了,这些民众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用自己能做的办法,为这个一生都在守护国家的伟人送行。

1月10日,总理的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为总理治疗的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脸上充斥悲伤和自责,他们多么能够出现奇迹,尽管他们已经用尽了全部的努力,但还是没能将总理留下来。

多年生死之交的朱德也来了,近90岁高龄的他身穿军装,来为好友送行。在敬礼的那一刻,他彷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看到了意气风发的二人,为了国家相聚在一起的场面。

邓夫人始终不愿相信,与自己相伴几十年的丈夫就这样离开了。泣不成声的她没有半点力气,献花圈过程中,有人搀扶的她才能勉强走到遗体边。

看到丈夫熟悉的面容,悲痛欲绝的邓大姐,用颤抖的双手摸着丈夫的脸庞。泪流满面的同时,她还不停的喊着丈夫的名字,“恩来,恩来你看看我”。

看到邓大姐如此沉痛,知道她身体有问题的好友赶忙将她拉到一旁安抚。

很快,中央的一些领导人也相继到来。但最晚到来的是江青,她一进门就在那里大喊,“小超、小超,小超在哪里?”看到走出来的邓大姐,她赶忙上前抱着。

周总理的好友叶剑英到北京医院对遗体进行告别。他不禁回忆起,几年前总理刚住进医院的场景。

周总理病情刚检查出来的时候,对病情非常重视的中央,成立了专门的医疗领导小组,由叶剑英负责牵头,专门负责周总理的治疗工作。

几年的时间里,叶剑英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对周总理病情的照顾上。总理的每一次检查、手术他几乎都会赶到。直到多次询问医生,得知总理病情好转,他才能够安心休息。

哪怕用完了所有的努力,几乎找遍了顶尖的医生,但总理的身体并没有很大的好转。他的体重由于长期的药物治疗,从一百多斤消瘦到只有80多斤。

每一次来到医院的叶剑英,都承受着一场心灵上的煎熬。

因为他和周总理深厚的友谊,许多人希望,他担任几天后追悼大会致辞人,他摆了摆手并推荐了邓小平。因为这时的他还记着总理生前交代的事情,他要让总理走的无憾。


二、最后的遗愿


当中央的领导同志到齐了之后,邓大姐也向他们转达了周总理生前的几个请求。

邓大姐说:“恩来生前说过,在他走之后。不要保留他的骨灰,把骨灰洒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上,让他陪着国家发展。”

丧事标准不要超过任何人,也不要搞追悼会。

”邓大姐接着说自己的想法:“我的意见是尊重恩来,一切从简,不给国家添麻烦”。

马上提出自己建议的是李先念同志,他说对总理不能不办追悼会,不仅我们心中过意不去,这同样是违背民心的,也没有办法向人民群众作出交代。”多轮商讨后,众人决定请示毛主席。

原来周总理生前就不止一次的对妻子邓颖超说过,要将土葬改革为火葬,一定会有许多百姓不能理解,那就从我们这些领导人开始实行。不然以后土葬占那么大地方,老百姓的耕种怎么办?

早在前些年,当中央领导人做出去世之后改用火葬的决定后,周恩来和邓颖超就相互保证,不论谁走在前边,不管别人怎么反对,都要实行火葬。

为了不给妻子太多的压力,也为了能保证骨灰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执行,周恩来专门对邓颖超的秘书也做了谈话。

在谈话中总理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和颖超很早就约定好了,我们走后都不保留骨灰。我现在的身体越来越不好。担心她到时候心软做不到。

之后的谈话中,总理希望自己的骨灰能撒到祖国的土地上,他希望能够看到祖国江山,发展的越来越好的面貌

听到此话的秘书为之震动,总理对国家的热爱,值得她一生来学习。

毛主席同意了邓小平的申请,决定一切不能从简。刚工作人员问主席是否参加追悼会时,消沉落寞的主席回答说:“我走不动了”。

二人多年亦师亦友的情谊,主席不能亲自到场,他心中的伤痛该有多大。之后的主席派人为之周总理送去了花圈,又让自己的秘书代表自己去参加追悼会。

1月11日,尽管刺骨的寒风呼啸着,但仍有许人民自发的赶到了天安门广场,表达他们对总理的哀思之情。他们中有许多是当地的北京人民,还有许多是专门从外地赶到北京为总理送行的。

当承载着总理遗体的灵车和随行的黑色轿车,经过天安门广场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时,送行的群众占满了两侧道路。无数人泣不成声,想再看一眼这个为了国家劳累一辈子的领袖

见到这种情况的司机,将车速放慢再放慢,他明白百姓的心意,他也想让总理多看看他守护了一生的人民。

总理的一生都用在了为国家奉献上,他这一生没有留下什么遗产,也没有自己的子女。但他有着无数心中怀念他的百姓,有着十里长街百万民众流泪为他送别。

送行的群众得知总理的遗体要被火化,还没接受新观点的他们,生怕总理被人针对。不解的群众挡住了送行的车辆,直到邓夫人解释说是总理自己的要求。

总理遗体火化后,邓颖超找到了副卫士长张树迎和高振普、赵烨三个人,想要跟他们商量总理骨灰如何抛撒的事情。

邓颖超对他们几个人说:“恩来不保留骨灰的请求,党中央已经批准过了,你们对他也非常了解,今天来找你们,就是看把骨灰撒在什么地方最为合适”。

最后,中央决定根据总理生前的遗愿,确定抛洒骨灰的地点。并且由专人乘坐飞机完成总理最后的遗愿。

在总理的影响下,群众也改变了自己的观念,不少老人对自己身边的孩子说:“如果将来自己过世了,也要效仿总理火葬,不给后辈添麻烦”。

将一生奉献给国家的总理,用他人生的最后一程路,帮助国人完成观念的改革。

三、悲痛的追悼会


《人民日报》刊登了周总理覆盖着党旗的遗体照片。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前去瞻仰总理的骨灰盒。为了参加吊唁活动,很多人一大早就在广场排队。

早上7时,吊唁活动开始。许多外宾也前来参加缅怀,他们表情沉痛,在灵堂中,他们向这个为中国革命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对世界和平起到巨大力量的中国革命者哀悼。

每一个人都在总理遗像前深深三鞠躬,为了不打搅总理的在天之灵,很多人默哀后静静的离去,一些太过伤心的同志,没能忍住当场痛苦。

追悼会上,由王洪文主持,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致悼词。感情几乎从不外露的他,在读到“我们的总理”时声音哽咽。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在这时,肃静站立,眼中的泪水止不住的落下。

邓小平宣读的悼词中说:周恩来为党,为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为工人、农民和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做出了贡献。他为无产阶级专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总是顾全大局,遵守党纪,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为其他领导人树立了生活艰苦朴素的榜样。

追悼会结束后,邓夫人走到骨灰盒面前,双手轻轻的抚摸着骨灰盒,双眼满含热泪的说;“恩来同志,你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你安息吧!”

四、遗愿实现


为了完成周总理最后的愿望。张树迎、高振普等四位同志从邓夫人手中接过骨灰盒,随后一行人前往机场。

飞机起飞后,第一把骨灰洒在了北京,那是他一生的终点。也是在那里,他见证了一个伟大国家的诞生。

第二把洒在了密云,他希望国家能够不再有灾害。

第三把洒在了天津,那里是他成长的地方,也是他革命理想诞生的地方。

第四把洒向了滨州,落叶归根,他希望能够陪伴家乡。

虽然总理不希望留下骨灰,但他一直留在我们心中。国家发展的越加强大,总理越发开心。这盛世,是否如您所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周恩来   天安门广场   骨灰盒   遗愿   追悼会   遗体   骨灰   生前   北京   病情   大姐   领导人   总理   当天   同志   国家   邓小平   江青   叶剑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