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之光丨唐颐:《中国·三都澳邮史研究》序

“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湾阔似天湖。”

这一个甲子以来,人们只要谈及闽东三都澳,就会提起郭沫若的这两句诗。大文豪有别于一般文人的思维就在于此,能让自己笔下平白如话的诗句,最为形象地概括了三都澳的地理特征和显赫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发三都澳,建设国际大港”成为了闽东人民的“三大梦想”之一,“海上天湖三都澳”也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足见文化的力量在于深植人心。郭老先生可谓功不可没。

其实,两个甲子之前,三都澳也曾名噪一时。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正式开放三都澳,设立福海关,开辟对外贸易港口。随后,意、英、美、德、日、俄、荷、瑞典、葡萄牙等24个国家在此修建泊位、设立办事处或代表处,三都澳迅速热闹繁华起来,“商号林立,商贾云集,渔舟唱晚,驳船竞渡”,俨然罩上了“小上海”“小青岛”的光环。最为难得的是,随着国际经贸往来,附设在福海关内的三都澳邮局正式开办,并很快发展壮大为独立的邮界,成了全国35个邮界之一。从此,“三都澳”一跃成为世界性地名,国内外邮件只要写上“中国·三都澳”,便可寄到。但由于政治与经济的变幻盛衰,三都澳邮局也随之兴盛衰废,从邮局开办到邮界撤销,持续了18年时间。之后,1916年降为二等邮局,1941年再次降为邮政代办所。可以说,三都澳邮局见证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一个甲子的三都澳历史沧桑变幻,也可折射出那个特殊时期中国邮政的光影。

近年来,宁德集邮协会骨干成员李贤亮、叶明祥、庞宁辉、吴鸿基、彭瑾等同仁倡议编纂《中国·三都澳邮史研究》一书,得到我省多位邮学人士和邮史爱好者的积极响应。邮史研究调研、考证工作得到三都镇党委和镇政府的鼎力支持,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本逾12万余字,图片360余帧,图文并茂,朴实厚重之书即将附梓,堪称闽东邮界一大盛事,可喜可贺。

纵览全书,我以为特色鲜明之处有三。一是高屋建瓴,邮史丰富。全书所选入的文图,以三都澳邮局、三都澳邮界的邮史为核心内容,并扩展到整个闽东地区。这种编著构思高屋建瓴,因为三都澳邮局毕竟奠定了闽东地区近代邮政历史,开启了闽东近代邮政发展先河,也曾经作为管辖闽东地区邮政的邮界。同时,本书也将所厘定的时间范围延续到现代,以彰显三都澳邮局在闽东近代邮政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无疑地使邮史内容更加丰富。 二是史料翔实,考据严谨。全书分两个部分,“邮史探骊”与“封片说史”。许多论文与邮文,都能认真研析资料,厘清邮史发展脉络,提出自己观点;许多封片,都能挖掘出蕴含的历史人物与发生事件。可以认为,《中国三都澳邮史研究》为福建地方邮史研究做出了示范性的贡献。如吴鸿基先生《三都澳邮局旧址及历任主管初探》,秉承田野调查的优良风范,考据出自1899年5月8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三都澳海关(福海关)正式开关,同日,关内设立的三都澳邮局也正式开办,从此拉开了三都澳邮政历史的帷幕;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福海关办公大楼在三都岛落成,内设三都澳邮局;1911年三都澳邮局从福海关搬出迁到外街,入住街上连排建筑中,与亚细亚洋行、福成洋行毗邻;而后邮局地址几经变更,抗日战争期间毁火战火。直至新中国成立至今,三都澳邮局地址的发展变化,逐一考证核实。对于三都澳邮局历任主管,从1899年5月,英国人麦嘉林(C.A.Mcllum)任福海关首任主管,兼任邮局主管,至2022年底,三都澳邮局历任55位主管,逐一考证出来,形成一份详细表册。该文具有很强的史料性。三是图文并茂,可读性强。邮史邮文的写作,特别容易落入枯燥无味的八股文模式,但该书让人欣喜的是,不乏生动多彩,有声有色的作品。如陈苏先生《值得三都澳邮史骄傲的林卓午先生》。1981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J70纪念邮票——周恩来同志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从而揭开了抗日战争期间,时任国民政府第三军邮总视察的福安人氏林卓午,为推动国共地区通邮作出杰出贡献,周恩来题词相赠,并钤印勉之的一段尘封往事。该文挖掘了这位从三都澳邮界走出的福安穆阳少年,在中华民族风云激荡的岁月里,如何怀抱实干兴邦的理想,在邮政领域中救亡图存,从而成长为名扬中国邮政历史人物的过程,堪称是一篇生动且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乡土教材。

又如彭瑾先生《见证福海关税务司谭安退休前后的一组通信》。该文用1923年6月至1924年初,从法国等地寄给福海关税务司查尔斯.谭安(Charlesw.Tanant)的八枚实寄封片,解读了一段历史故事。由于谭安曾是“大清邮政”最高层主管官员之一(任过署理邮政副总办),在中国清末民初邮政史上占一席之位,他又是一名著名的邮票、钱币收藏家,因此,对他这段时间实寄封片的研究,窥斑见豹,很有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三都澳邮史研究》一书中,收集彭瑾先生文章最多,达10篇,多是上乘之作。

再如李伟先生《三都澳早期邮史二三事》。对三都澳邮局初在何处、邮局初为何名、所谓排名、三都澳邮局管辖权问题䃼述、海关史料中的邮史记录、日本谍报中的三都澳邮政情况等,进行考证。难得的是,作者展示了诸多新发现史料,回答了三都澳早期邮史的若干个重要问题。特别是以多份日本军事谍报中的三都澳邮政资料和多帧珍贵的历史照片作为佐证,令人信服。文章最后阐述了“三都澳近代邮史虽然短暂,却不平凡。这个在世纪之交对外通商的口岸,蕴含了一个旧帝国最后的幻梦和一个新政权最初的壮志”的主题。令人赞叹。

我算是一名“资深”的集邮爱好者,出生于50年代初,爱好产生于60年代。而今一个甲子过去,虽然在集邮领域研究得不深不透,但聊以自慰的是,自1980年《集邮》杂志复刊,历今四十余载,成为我唯一坚持不懈的订阅刊物,说明爱好依然,足以为证。所以今日能为《中国·三都澳邮史研究》一书作序,感到高兴与荣幸。

盛世修史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三都澳是块风水宝地,地灵人亦杰。作为邮界同仁与集邮爱好者,身处盛世,有责任为后人留下一部系统详实的三都澳邮政史料,为建设“海上天湖”三都港提供借鉴作用,尽绵薄之力。

祝贺《中国·三都澳邮史研究》付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福海   天湖   中国   福安   抗日战争   周恩来   实寄封   同仁   甲子   历任   史料   近代   邮政   邮局   正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