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找华国锋等人谈话:遗憾2件事没搞定,得要交给下一代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6月15日,毛主席同华国锋等中央领导人进行了一次重要谈话,当时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眼神中也充满了伤感。

“我已经八十多岁了,离‘盖棺’也不远了。我这一生就干了两件事,但还未干完,只能交给你们下一代人了。”主席定定的看向华国锋等人,这一群青壮年,未来国家交到他们手里,主席还有些担忧。

“这两件事交给你们,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毛主席

从毛主席略带无奈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他晚年内心的煎熬,自知时日无多的他对中国的未来感到无比担忧。让毛主席感到遗憾的究竟是哪两件事?他在人生最后那段时间又做了哪些安排呢?


他从风雨中走来,开创美好新时代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相信很多人都对这首歌曲耳熟能详,每每唱起,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都油然而生。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新中国。是他带领中国人民脱离苦难,从此翻身做了主人,再也不必忍受奴役和压迫。

毛主席的一生贯穿了中国整个近代史,他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见证了“三民主义”的诞生,也见证了中华大地在军阀的割据统治下变得四分五裂。他从风雨中走来,将人民的苦难尽收眼底,从此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势,毅然决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毛主席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身为13个与会的创始人之一,从那一刻开始,毛主席就和革命结下了不解情缘,由此开启了一条曲折的救国之路。然而因为内部指挥人员的失误和外部势力的打压,中国革命几度走到了失败的边缘,革命的火苗在狂风中摇摇欲灭。

在那些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时刻,毛主席站了出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从此革命的火种越烧越旺,原来星星之火真的可以燎原!遵义会议后,党中央确立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从此中国革命正式步入正轨,老百姓终于有了盼头。

13年抗战,4年内战,人生能有几个17年?当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那一天,曾经那个“风度翩翩、书生意气”的青年也随记忆一同淡去,只剩下一个两鬓斑白、眼窝深陷的中年男人。可无论容貌如何变化,他眼中的坚定丝毫未减,他依然是全国人民心里的一根“定海神针”。

毛主席

“只要毛主席在,中国就有希望。”相信这是当时无数人的心声,可是每个人都会变老,毛主席能护人民一时,却不可能护人民一世。随着主席一天天老去,中央开始出现一些问题,由此引发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浩劫。

如果毛主席能够一直健在的话,这些问题一定不会影响中国的发展。可步入晚年后,毛主席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这让他不得不提前思考“接班人”的人选。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面前,没有人享有特权,毛主席只能在人生最后那段时间尽可能作出一些有益于国家发展的安排。

1973年8月,中央召开了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次具有纪念意义的大会,是在林彪事件发生后,为庆祝国内形势好转而召开的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年仅40岁的王洪文正式成为中央副主席,而50岁出头的华国锋则意外成为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洪文

根据这次会议的结果,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毛主席是把王洪文当作接班人在培养,否则他绝无可能在40岁的年纪便入主中央核心领导层。在王洪文之前,毛主席的第一人选是林彪。可惜林彪的野心太过膨胀,最终落得个机毁人亡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而事实证明王洪文也难堪大用,他的政治觉悟不够高,政治嗅觉也不够灵敏,更无法令中央其他几位领导人信服。在最高权利即将过渡的关键时刻,依然是毛主席站了出来,他以极其毒辣的眼光选中了华国锋,由此实现了对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进而实现了国家政权的平稳过渡。

之所以我们上面会用“意外”这个词形容华国锋的入选,完全是因为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也只有他能作出如此令人惊艳的安排。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华国锋不过只是个小小的县委书记,虽然在任上作出了不少成绩,但绝对不具备进入中央的资格。

华国锋任湘潭县委书记时

如果一切都正常发展的话,华国锋政治生涯的顶峰最多也就是进入省委,可当他遇到毛主席后,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两次任命显智慧,“四人小组”被摧毁

当时华国锋在毛主席的老家湖南湘潭做调研,恰好毛主席看到了他提交的报告,华国锋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快毛主席就亲自接见了华国锋,他发现这个人不仅很有能力,而且忠厚老实,这一点让毛主席对他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短暂的相处过后,毛主席便认定华国锋是个忠实可靠的干部。后来毛主席钦定的接班人林彪出现问题,心灰意冷的毛主席越发重视身边人的品格。

林彪与毛主席

当时国家正处于特殊时期,大多数党内元老都被迫远离政治中心,毛主席只能把目光放在政坛的一些“新人”身上。踏实沉稳的华国锋的确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华国锋缺少参与大型战争的经历,政治阅历也略显不足,所以毛主席并未考虑到他。

可后来毛主席看中的另一人选王洪文又和江青等人成立了“四人小组”,根本没有执掌国家大权的能力。他只能仰仗党内的一些元老,并有意开始培养华国锋。一步步将华国锋推上了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的位置。

从1971年开始,华国锋便一直在国务院工作。后来周总理去世后,毛主席直接让华国锋出任代总理,这一指示引起了江青等人的不满。他们认为以华国锋的资历完全无法胜任总理一职,可毛主席不但坚持任用华国锋,还让他担任中央副主席一职。

江青

当时很多人都对毛主席的任命感到不解,可等到毛主席去世后,他们才明白主席的安排是多么明智。在叶剑英、汪东兴等人的配合下,华国锋迅速粉碎了“四人小组”,并为不少遭到不公待遇的干部进行平反,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了那场文化浩劫带来的恶劣影响。

可以说,在那段动荡的历史中,华国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他的能力不足,但他忠厚可靠的性格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他之外,也许中央再找不出第二个人比他更适合处理这件事,而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

尽管压力重重,华国锋还是圆满完成了主席生前交给他的任务,国家因此重新步入发展正轨,国家最高权力也实现了平稳的过渡。之后邓公出山再次执掌大局,中国社会才得以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国家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富强。

邓小平

提到邓公,这就不得不说毛主席生前的另一个安排——重新起用邓小平。1973年,毛主席采纳了叶帅和周总理的建议,让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委员。为了防止有心之人议论,毛主席当众宣布了这项任命,并表示了对邓小平工作能力的肯定。

“小平同志的能力我是信得过的,他过去是中野的政委,不少人都怕他,但我还是要调他回来工作。”

在邓小平正式上任之前,毛主席同他进行了一番谈话,期间主席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了八个字:“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主席深知邓小平做事一向果断,但这样肯定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从而使自身处于不利的位置,这才给他留下了这句忠告。

邓小平

1974年初,国务院正式下达了对邓小平的任命。不久之后联合国大会即将开始,毛主席点名让邓小平担任中国代表团的团长,率领代表团成员出国参加。

当毛主席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江青当即就表示出了不满,她认为怎么都该由王洪文担任团长,甚至要求中央撤回报告。

可毛主席决定的事情岂能随便更改,江青当天吵着闹着要见毛主席,但毛主席以身体不适为由拒见任何人,江青只能悻悻而归。其实主席的身体当时已经极度虚弱了,整日咳个不停,根本没有精力再处理任何公务。

毛主席晚年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江青为了表示对王洪文的支持,竟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和邓小平当众吵嘴。期间江青情绪激动,说了不少不利于团结的话,在场很多人的脸色都很不好看。


生前留下未了事,后人必将实现之

毛主席得知后连忙劝导江青,他表示安排邓小平出国是他的个人意见,让江青不要公开反对,更要时刻谨言慎行。可江青显然没将主席的劝告听进去,她总是想在政治舞台上谋求更大的话语权,为此不惜和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撕破脸。

当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江青的政治野心十分膨胀,而且从不知收敛,最终一步步将自己推向了覆灭的深渊。而反观邓小平颇有大将之风,丝毫没有理会江青的羞辱和刁难,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项工作,给主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江青

随着主席去世,江青失去了最大的依仗,“四人小组”也随即被铲除。1976年10月,华国锋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关于“粉碎四人小组”的工作汇报。他表示一直以来都是奉毛主席的遗愿行事,主席早在生前就做好了一切安排,他明确指出了“四人小组”的政治野心,同时有意牵制他们的权力,这才让他们无机可乘。

在这之前,很多人都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主席为何不在生前解决这件事呢?”如今看来,主席多半是不忍看中央出现动荡,更不忍看到曾经那些被他寄予厚望的人受到审判,所以才把这个任务交给他指定的接班人华国锋。

华国锋公开发表的这番言论也许有一定夸大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主席早就制定了处理“四人小组”的对策,并赋予了华国锋、叶剑英等人处理此事的权力。当年毛主席去世三个月前,他同华国锋等人谈话的时候,曾提到这一辈子有两件事还未做完,其中有一件就是处理“四人小组”。

毛主席与华国锋

“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

“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如何处理‘四人小组’。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

通过这段毛主席的原话我们可以看出,除了粉碎“四人小组”这件事,他口中的另一件事就是解放台湾。遗憾的是,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中国的海军力量不足以解放台湾,这也成了他老人家一生未竟之心愿。

解放台湾的宣传画

对“四人小组”的粉碎他尚且可以作出安排,可收复台湾这件事他终究是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后人。但是毛主席深知这项历史重任的危险和艰难,所以他才会说处理不好就可能是一场血雨腥风,到时候不知道又有多少无辜民众会因此受难。

和毛主席有着同样担忧的老一辈革命家还有很多,奈何他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应对之策,只能把这份恳切的盼望交由后人去承担。作为新中国的开创者,是他们一路走过荆棘与黑暗,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毛主席为什么伟大?因为他永远把人民装在心里,永远以造福人民为己任,甚至把全人类的命运和前途都寄托在宏伟的理想之中。而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者,我们一定要替他完成生平未了之愿,去创造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收复台湾必定指日可待。

解放台湾的宣传画

看完伟大的毛主席生前未完成的两件事,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中央政治局   海岛   湘潭   台湾   接班人   动荡   晚年   生前   中国   遗憾   小组   主席   身体   能力   中央   政治   国家   华国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