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夜谈-当夏至遇到端午

今年闰二月,端午延迟,与夏至并列前后,天气闷热成当然。天气一热,人的心情就烦躁易怒。其实,脾气变坏的原因,除了温度,还有睡眠。夏天日照时间变长,相对而言晚上睡觉的时间会变短,所以更易发生失眠。睡眠不足会干扰人体生物节律,造成内分泌紊乱,进而影响情绪。

夏至,白天最长黑夜最短,人们睡得晚醒得早,一般睡眠时间相对减少属于正常现象,但是,睡眠时间再少也不能低于5个小时。过少的睡眠会导致白天备感疲倦,而在炎热的天气中,汗流浃背会消耗人的精力和耐心,更易无精打采。

而端午节,以前人们往往会在这一天大搞卫生,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等。悠悠艾草香,室无蒲不雅。从我们中医角度讲,无蒲不辟秽,无艾不成灸。记得我小时候,祖辈每年在端午午时,选用菖蒲、艾叶、苍术、白芷等中草药适量置于香炉中,点燃慢慢燃烧,药香缭绕,其有芳香辟秽、杀菌防病之效,有时还喝上一小口雄黄酒,驱邪辟秽。如今吾辈已传承中医学术,临床上常择用菖蒲之类芳香开窍之药效,用于防治抑郁焦虑。

如今人们偏爱空调下做事,爱看电视、电脑、手机等蓝光屏幕,这些生活细节都会影响睡眠的质量。夏天好多人下班回家就喜欢在空调房里,玩电脑、看手机,直到午夜过后才休息。半夜三更至寅时,这时段是人体精力下降、反应迟缓、思维减慢、情绪低下时。通常这时人体转入慢波睡眠,以进入甜美的梦乡。若这段时间的睡眠被剥夺了,会导致白天上班人昏沉沉的,就如上海人常说的一副隔夜面孔。

炎热的夏天确实需要开空调来降温,笔者主张不要长时间开空调,特别是晚上,不能一整晚都开着空调睡觉。一般空调开四五个小时以后一定要打开窗户换气,不然房间里空气不流通,清洁度不达标反而会致病。通风是卧室的一个重要条件,新鲜的空气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室外的温度高低,睡觉之前都应该开窗换气。一般后半夜还是热,如开着风扇睡觉要注意的是,风扇最好不要对着吹,可以设置成摇头。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要吹穿堂风,南北通风的房间,不要睡在风口上,尤其北面来风偏阴凉。

夏天虽热,但反而容易感冒、发烧、腹泻,大部分就是因为长期待在空调间里引起的。入睡后,人体的血液循环会减慢,抵抗力减弱,这个时候长时间吹冷风,人体毛孔打开会受寒受风,风邪从毛孔进入,很容易生病。尤其是对体弱的人来说,会引发空调病。颈椎病、肩周炎等患者更要注意。夜间睡觉最好盖条毯子,保证肩膀、脊椎不受凉。睡觉时头要凉,而脚怕凉,盖被、盖毯首先捂住双脚,或者穿上袜子再睡觉。对于小孩来说,肚子一定要盖条薄毯。

热来寻扇子,还是很有道理的,纸扇、风扇摇摇,读读报纸,不要老是对着电脑、电视、手机等发光屏,能够定人心神,再喝杯清热解毒的决明子茶、菊花茶,或者大麦茶,心静自然凉。值得一提的是此时蚊子孳生,往往是造成人们得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驱除蚊子的方法,除了加强生活区域的清洁卫生、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干爽通风以外,自身的起居生活习惯也很重要。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勤换内衣,自我调节情绪和心情,看书习字画画,练练太极拳等,让自己每天保持轻松愉快的好心情。另外,门外可挂放菖蒲、艾叶等,或室内摆放一两盆盛开的茉莉花、米兰、玫瑰,最好是夜来香,或种上一棵薄荷草。因蚊子不能忍受这些花草的香气,所以也能起到有效的驱蚊效果。由于蚊子害怕红色的光线,所以夏季卧室中使用橘红色的灯光照明驱虫比较适宜。

在仲夏端午时节,要注意起居饮食养生。老年人或小孩不能贪凉而露天睡卧,不要大汗期间裸体吹风,饮食宜清淡可口,心情宜恬静放松,所谓“心静自然凉”。

6、7月上海地区、江南地带入梅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病。疰夏主要表现为胸闷、胃纳欠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多、日渐消瘦。故在夏令时,可服补肺健脾益气之品,少吃油腻厚味,减轻脾胃负担。尤其进人黄梅夏湿天,宜服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每天适当用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g,炒麦芽30g等,水煎代茶饮,能达到除暑神爽之效。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发麻、口渴、恶心等症状,是中暑的先兆。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通风处,给患者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若用西瓜汁、芦根水、酸梅汤,则效果更好。

同时也不要忘了,不管天气如何闷热潮湿,心静自会爽,合理养生调理定能安度暑湿天。(作者许良为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端午   疰夏   心静   菖蒲   夏至   蚊子   睡眠   夏天   人体   天气   空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