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为何硬起来了?德国议员已经给出忠告,中德关系将发生变化

中方专机起飞后,朔尔茨突然改变态度了?德议员已经给出忠告

最近一段时间布林肯访华震惊了世人,但在这件事发生后不久,我国就准备派出高级代表团前往柏林进行中德两国之间的政府磋商,虽说已经进行到了第七届,但仍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原本这项磋商的本来目的是要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交流,并且为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的。

此次我国出访欧洲主要是到德国和法国,而在打算选择德国作为首站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非常重视德国的态度。依照中方自古以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品格来说,德国似乎并不想以礼相待。

就当中国的代表团专机刚刚才起飞,德方朔尔茨政府就对此次磋商活动的态度大不如从前。因为在此之前德方出台了一份新的战略文件,文件当中表达出某些观点和措辞,就可能会对中德两国的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

据外界报道,在这将近76页的战略文件中,竟然两处都专门提到了中国,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表述当中甚至还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本来两国属于是友好合作交流,突然有一方开始恶语相向,那么这些言论就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双方进一步向前推进关系。

德国“出言不逊”的开始

具体来看事件的起因是,德国总理朔尔茨在纪念“欧洲日”活动上讲话说的是,中国的行事方式已经不再像一个合作伙伴而是越来越像竞争对手,所以他就向欧盟各国劝诫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而可笑的是在于,我国外交部长与此同时正在柏林与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进行交谈,交谈期间我国外长秦刚就明确提出如今正处于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时刻,中国和德国是国际社会上的两个大国彼此应该加强合作交流,中方推崇的是和平外交政策。

由此来看中方对于此次中德磋商很是重视,展现出十二分的诚意,然而德方却理所当然甚至故意带着偏见来看待中国。加上此前中方对于俄乌冲突的见解,贝尔伯克不但不予尊重我们立场甚至是“火上浇油”,认为我们的做法算是“侵略者”。

而对于俄乌冲突,对于世界和平来说不应该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如今德国不仅试图想要煽风点火还竟然怪起了中方本该正常的操作,这样的做法首先是不符合国际形势稳定,另外也不利于中德友好发展。回想年初德方代表访华时中国的态度,如今德国真的算是“狗咬吕洞宾”了。

德国的国家“针对”战略

此前德国发布了一份内容丰富的国家安全战略,总篇已经长达76页,然而表面上是国家"安全"战略大不了算说是“针对”战略。将近76页的长篇文字中仔细一读就会发现德方竟然将我们当作“制度性对手”,甚至还指责我们的政治立场与价值立场,完全不顾双方的友好形象对我们肆意诋毁。

除此之外还有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当我们国家高层准备乘坐专机访问德国的时候,刚刚起飞德国就在背后开始搞小动作了,殊不知访德活动是为了维护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进而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然而德方这一行为实属搞不懂,如此我们便处于一种尴尬的局势。

一方面假若中方被迫返回,那么西方媒体在看到如此行为就会觉得我们没有包容的态度,甚至提到我们以傲慢的姿态来对外交流,很明确地在诋毁我们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中方若是坚持原计划继续前往德国,那样如此德方又会觉得不尊重它的说法,又会对我国进行批评。如此看来无论我们作何选择都是会被受到针对

在一次次的“放纵”行为过后,很显然德国成为中国与欧盟之间合作关系推进的不稳定因素,这完全不同于法国政府甚至还想加入金砖峰会这样诚恳的态度。如今德国一面想要与中国搞合作,一面又要和我们作斗争,如此“两面三刀”的做法最终会自食恶果。

中德之间的“友好关系”

回想中德之间的交流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由于德国与中国之间没有明确的利益冲突所以就开始了军火和战略资源方面的贸易合作。两国之间的这种贸易合作主要是依靠开设在中国的一个私人公司来互通有无的。

二战之后德国变得四分五裂,当时东德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下的所以自然而然双方顺利建成外交关系。但是对于西德他的立场一直是跟随美国的所以中方与西德的建立历程一波三折,主要是跟随着美国的节奏进行的。

最后直到德国统一才慢慢恢复了中德之间的正常交流与合作,当然这也得益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自身的经济发展速度,中国的市场增长速度是令人震惊的。正好德国擅长于汽车等民用产品所以说中国的大市场对于德国很有吸引力,两国之间的合作贸易愈发频繁。

由此来看中德之间的友好关系一直源远流长,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经历不少的坎坷之后形成比较稳定的长远合作关系。在美苏冷战结束之后国际形势就动荡不安,邓小平曾形容是“整体和平,局部动荡”,所以两国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冲突。

但如今在中德友好磋商的关键时刻,德国却发布一项对中并不友好的国家安全战略,甚至试图针对中国,表达出来的态度整体来看也是不友好的,显然是处于西方媒体与中国对立的角度。但是无论是什么国家进行合作,双方都要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基本态度给予尊重,而不是像德国这种故意给人“使绊子”的做法终究会害人害已!

德国目前的政治倾向

去年德国以欧盟成员的身份终止了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关系,然而中俄之间其实也有一定的贸易往来所以导致德国的经济有所下降,甚至说达到了通货膨胀的地步。当然中国作为其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不容被忽视的,所以在“明眼人”看来应该加强中德双方的合作。

另外德国一些“清醒”的政党还提议坚持自主发展,在某些领域与中国进行紧密联系,尤其是中国如今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以为德国发展提供支持。但是如今经历了“专机遣回”“制度对手”一系列事件之后,德国的态度似乎与美国渐渐融为一体。

反观近年来,德美两国一直是在加强合作,试图想要达到强强联合的目标,比如说上半年德美两国合作参与研究生物制剂;另外共同签署能源和气候伙伴关系协议,共同在不同领域实现长期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德国积极地参加美国主导的军演活动,展现自己的军事影响力。

就此来看,德国作为一个老牌发达国家不应无脑地追寻美国,应该是要考虑到自己国家的利益发展,逐步实现自主独立。毕竟盲目追寻他人的路线永远是实现不了真正的创新,最典型的例子就在中国,起初建国的时候中国要么模仿美国要么模仿日本,最终还是独创了“改革开放”这一新路子才得以实现真正发展的。

而对于中德之间的合作关系,不仅之前是有利的今后也将更符合双方发展路线。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及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之下,中国的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德国本来就是国际社会上的一个重要角色,所以说双方更要彼此了解,在重大问题上对外发出一致的声音才能保证国际体系的平衡。

结语

德国这次的做法实属是不合时宜的,作为一支强大的国家德国应该考虑到今后的发展路径,在不断扩大市场的同时保持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更何况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我们存有的市场和潜在的资源未尝不能满足德国的发展需求。

除此之外从政治层面看一国对另一国采取不友好的态度势必会引起区域动荡,加之中德两国又算是大国,由此对双方稳定发展都是不利的。甚至会像德国议员达格德伦所说的如果没有和中国的密切合作,德国将会面临重大的社会动荡。

总而言之德国政府此次对待中国的态度实属应该反思,应当意识到在当前形势之下采取不友好的做法将会产生深远的后果。而我们对于德国还是抱有希望的,虽说在二战之后德国有所衰落但仍然是个很好的合作伙伴,我们也期待中德两国进行长期合作,并且这种合作关系更加坚实与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德国   贝尔   德方   关系   专机   美国   议员   中方   中国   忠告   合作关系   友好   做法   态度   战略   发生   我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