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冲绳以前是中国的吗?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由于中国的强大和文化魅力,吸引了许多外国使者前来进贡。然而,番邦所谓的年年进贡,岁岁来朝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原因在于中国对待外国的态度一直是厚往薄来。也就是说,尽管他们的进贡物品价值不高,但我们会以更高价值的礼物予以回赠。这样一来,进贡成了他们的一种利益,甚至有使者会带着大批随员来到中国。这就造成了中国不堪重负的局面。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中国只能规定各国的进贡频率。其中,只有朝鲜、安南(现在的越南)和琉球(现在的日本冲绳)可以每年都来。

在明朝时期,我们通常认为中国最亲近的国家是朝鲜,但事实上,那时最亲近的其实是琉球。琉球一年会来许多次,直到清朝,朝鲜才替代了琉球的位置。琉球在历史上有两种写法,分别是"流求"和"琉球"。"流求"也被称为"大流求",它指的是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而日本的冲绳则被称为"小琉球"。毕竟琉球是一个岛群,其总面积只有几千平方公里,相较于台湾的面积,小得多。因此,为了区分,后来的文字将它们分开。表示台湾的"琉球"用"流求",而表示日本冲绳的"琉球"就是我们现在用的"琉球"。

琉球在元朝末年和明朝初年开始登上世界历史舞台。这个时期之前的琉球情况很少有人知道,因为没有人记录。但是在元朝末年和明朝初年,琉球开始建立国家,并与中国大陆进行政治和经济交往。虽然琉球只是一个小国,但最早的时候,它还分裂为北山王国、中山王国和南山王国三个小国。这三个国家都向明朝进贡,因为他们都声称自己代表整个琉球,所以明朝接受了他们的进贡。

在15世纪早期,中山王国的国王尚巴志成功统一了整个琉球。尚巴志向明朝请求册封,告诉明朝他已经消灭了北山和南山,完成了冲绳的统一,请求明朝的封赐。在一般情况下,明朝可能对这种情况感到不悦,因为明朝更希望周边的部族分裂,这样他们就不会对天朝构成威胁。原本三国都对明朝进贡,如今却被尚巴志一统,明朝的面子似乎没那么好看了。但明朝可能也意识到,琉球不过是一块小土地,即使它联合日本,也无法构成实质威胁。于是,明朝高兴地册封了尚巴志,这就是琉球历史上的第一个尚氏王朝,所有的国王都姓“尚”。有人说他们有中国福建人的血统,但是否真的有福建人的血统,这个问题就不好确定了。

尚氏的起源未知,可能是南岛语系的民族,但在琉球居民中有大量的福建人,并且这是明朝有意识地进行的人口迁移。明太祖洪武皇帝将福建的36个姓氏迁移到琉球岛定居,因此,可以看到琉球的风俗和民众的生活习惯都非常像福建,比如他们的庙宇,比如他们的墓穴,都是福建人常见的椅子形状。在二战时期,日本兵在冲绳把这些墓穴变成了防御工事,尸骨被抛出,这种对他们祖先的亵渎,让琉球人感到非常的悲痛。

从日本在二战中将琉球人祖先的尸骨从墓穴中抛出,将墓穴改为防御工事的行为,可以看出,琉球人与日本人在文化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日本人一般选择火化后埋骨灰,而琉球人采用土葬的习俗与中国更为接近。

尚巴志创建的第一个尚世王朝后来在明朝中叶被权臣篡位,建立起了第二尚世王朝。无论是哪个王朝,他们对大明皇朝都忠心耿耿。而且,琉球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琉球首都首里在二战时被彻底摧毁,战后日本重建,最终被联合国评为人类文化遗产。此类二战后重建能评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除首里外,只有波兰的华沙。

首里城其实就建在一个台地上的王宫。虽然在他们看来是宫殿,但对中国的使节来说,可能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建筑。毕竟琉球国家小,人口本身也非常少,所以两个王朝都对明朝进贡。首里城内有一个庙,完全是唐代的风格,与日本的寺庙截然不同。这座庙内挂了一个钟,钟上刻了“万国津梁”四个大字,象征琉球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要道。中国的商品出口到南洋,南洋的商品进入中国,日本和朝鲜,都要经过琉球,因此,琉球凭借海上贸易非常富有。

然而,琉球的地理位置和财富,却也让其成为周围强国的目标。琉球只有几千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0万,还非常富有。中国自然不会去侵犯琉球,因为相比天朝的富饶,琉球的财富只是九牛一毛。然而,对于其他穷凶极恶的国家,如临近的日本,琉球的小、富、弱显然是很诱人的,让他们不侵犯琉球简直没有天理。

大家都知道的日本大封建主--丰臣秀吉,身高1米 54 的“日本朱元璋”统一了日本。他在攻打朝鲜时,让琉球提供军粮,甚至逼迫其出兵。他们称琉球是日本的一个附属国,必须按照粮食产量来决定出兵数量的。按照年产量一万石出兵 250 人的标准,让琉球出兵1万人。琉球立刻就慌了,全国男女老少加一起一共才10万人,若出1万兵,恐怕国王亲自去,都不够。既然出兵做不到,丰臣秀吉就让琉球出钱。琉球不敢惹怒丰臣秀吉,只能按照要求,出对应数量的粮食。

但问题是琉球并不产粮食,他主要产黑糖。在古代中国,能吃到甜味的东西是奢侈品,因此琉球的黑糖非常值钱。琉球不产粮食怎么办?就得去买粮食,用糖或钱去换粮食。眼望四周,他们只能跟中国换粮食,但中国也知道琉球突然买大量的粮食,肯定是要给日本的,便没有答应。所以琉球迟迟没有给到粮食,丰臣秀吉也就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吞并琉球。

丰臣秀吉手下一个大名叫龟井兹矩,深讨丰臣秀吉的欢心。一日相谈甚欢,丰臣秀吉很高兴,就把龟井手里用来指挥打仗的团扇要了过来,写了两行字,封他为琉球太守,然后还封他为台州守(浙江台州)。将来打下朝鲜,攻下大明,就让龟井做琉球和台州的主人。龟井兹矩自然兴高采烈地拿走了团扇,然后就参加对朝战争了。

龟井兹矩,是日本三万石的小大名,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会被人们广泛记起。与他相比,德川家康的六百万担,以及毛利家、伊达家等大名们的十几万担起步,龟井兹矩的地位显然相形见绌。然而,他在朝鲜战争的战场上,却以炮灰的身份冲锋在第一线。

朝鲜战争期间,龟井兹矩的军扇意外落入朝鲜水军之手,更被作为战利品送至中国。这个小小的扇子,引发了巨大的政治风波。大明政府猜疑龟井有吞并琉球的野心,因此极为愤怒,对外宣布击毙了龟井。虽然事实上龟井兹矩并未战死,回到日本依然活得长寿。而日本在朝鲜战争中的伤亡惨重,大大消耗了其国力。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战争的主力军主要来自西日本的大名,如丰臣秀吉等。相较之下,东日本的大名如德川家康等,因为没有出兵,实力并未受损,从而为他们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朝鲜战争结束后,日本损失惨重。紧接着,丰臣秀吉去世,引发了德川家康争夺天下的动荡。此后的1693年,萨摩藩逼迫琉球割让北部的奄美群岛给予日本,从此日本展开了逐步吞并琉球国的计划。1879年,琉球国被日本灭亡,并入日本版图,同年设冲绳县。

回顾完琉球的历史,整体脉络就清晰了。琉球王国,包括现在的冲绳群岛在内,自14世纪起一直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1372年开始向中国明朝朝贡,这种君臣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虽然1609年后日本的萨摩藩持续侵略琉球王国,并开始对其进行实际上的控制,但琉球王国仍然公开保持其对明朝和清朝的忠诚。直到1879年,明治政府正式废除了琉球王国,并将其改为冲绳县,完全纳入了日本的行政体系。在此期间,中国并未对此采取军事行动,也没有进行明确的外交抗议。

因此,总结来看。冲绳群岛从未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它长期与中国保持着朝贡关系。而自1609年以来,冲绳群岛实际上一直在日本的控制之下。二战后由美国占领代管,直到1972年,美国单方面移交琉球群岛的行政管理权给日本。至于它的文化和历史,无疑是深受中国和日本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与中国的联系更为密切。但从政治的角度看,冲绳群岛事实上是日本的一部分。而法律意义上琉球群岛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不知道各位观众有何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冲绳   日本   琉球   中国   明朝   王朝   王国   福建人   朝鲜   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