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怕中国抛美债;拜登赠3份礼,中美印平起平坐?德国警告中国

极端情况下,中国全抛美债,美国怎么办?

打仗可以,就是不能抛售美债,这是美国政府的真实想法。

由于前后几任美国总统的荒淫无度的财政政策,如今,美国已经面临非常严重的财政失衡,历史上,所有末期帝国都会陷于财政失衡的难题。

据中时新闻网6月23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近日参加众议院听证会,会议的一大主题是平衡财政政策和所谓的国家安全。

在会上,中国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成员巴尔抛出一个问题,台海战争爆发后,中国如果将价值八千多亿美元的美债全部清仓,美国有没有应对措施?

对这个问题,耶伦的回答是,没有参与应对这种风险的具体推演,换句话说,就是毫无准备。

众议院听到耶伦的回答,当然会感到失望,所以就有议员提出建议表示,美国财政部应该为潜在的中美台海战争,以及随后中国可能大量抛售美国国债的举措做好准备。

美国怕中国抛售美债,是有理由的,因为中国是美国第二大债权国,是美债在国际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买家,倘若中国大举抛售所有美债,又没有新的国际资金去接盘,美国国债的价值将大幅下降,难保不会引发恐慌性抛售,导致金融系统崩溃。

退一步来讲,即便美国把欧洲、日韩等盟友吸干,让他们去给美债托底,也很难处理一个问题,那就是国际资本对美国的信心。

美元霸权的锚定物,是中国制造

在过去四十年里,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中国增持或者抛售美国金融资产,早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一旦中国开始抛售美债就意味着中美合作受挫,美国经济前景也随之黯淡。

比如最近几年,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中国也在小规模抛售美债,于是,美国市场上的通胀就压不住,经济也出现衰退风险,甚至硅谷银行还因为急于出售美债而破产倒闭。

现在,华盛顿的通胀压力很大,就算已经把联邦基金利率提升到5%左右,美债还是难卖,美元也不坚挺,归根结底就是发债太多,美元价值受到了普遍怀疑。

所以,美国怕中国抛售美债,归根结底是怕与中国脱钩。

从黄金绑定美元,到石油美元体系,再到如今的牙买加体系,美元的锚定物其实已经变成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形形色色的商品,而在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国制造”。

可想而知,一旦中美脱钩,美元将失去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也就是来自中国的信用担保,美元霸权都有可能保不住。

截止目前,美国国债总额已经达到三十多万亿美元,爆雷风险极高,倘若以较低的利率发债,根本就卖不出去,资产增值速度大概率会跑不过通胀,就算拿较高的利率去吸引买家,还利息也是个大问题,总之就是左右为难。

就像晶晶在开头跟大家说的,财政问题,是每一个末日帝国必须面对的问题,美国也不例外,所以,尽管拜登政府正在不遗余力地拉拢盟友围堵中国,但还是派布林肯来中国缓和关系。

莫迪访美,拜登送上3份大礼

美国同时打压中国和俄罗斯两个世界大国,印度就是最好用的“盟友”,毕竟印度与中国毗邻,还和俄罗斯关系匪浅,利用价值不可限量。

所以,最近印度总理莫迪高调访美,拜登精心给印度送上了三份大礼,拉拢起来真舍得下血本。

第一份大礼,拜登支持印度成为新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据路透社报道,6月22日,拜登在白宫为来访的印度总理莫迪举办盛大的欢迎仪式,随后两人又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闭门会谈,在接下来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拜登重申美国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改革后,成为安理会新的常任理事国。

可以说,这份大礼很对莫迪的胃口,迄今为止,印度已经连续六次申请加入联合国安理会,足以见得印度对国际政治权力的痴迷,但很可惜,新德里以往的每一次申请,都被其他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所以拜登支持印度入常,是投其所好,他是懂送礼的。

第二份大礼,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向印度转让航空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并且在印度投资生产线,以用于生产和研发。

据香港媒体6月23日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在与拜登一同出席的联合发布会上表示,美印合作涉及技术转让、联合开发和生产F414涡扇发动机,通用公司的决定为双方带来一份里程碑式的协议,将美印两国的国防合作提高到新的层面。

美国投资印度的国防建设,很明显是在挖俄罗斯的墙角,此前印度在国防武器方面深度依赖俄罗斯,对俄武器依存度一度高达70%以上,这两年有些降低,但仍然高于50%。

而美国扩大与印度之间的国防武器合作,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要替代俄罗斯的角色,破坏长达数十年的俄印友好关系,第二就是加快提升印度军事力量,给中国上压力。

第三份大礼,将印度拉入芯片供应链。在拜登与莫迪的联合发布会上,拜登宣布,美国美光公司计划在莫迪故乡、印度古吉拉特邦建造芯片工厂,承担组装、测试、封装等工艺环节,其中五成以上的投资款项来自印度。

相比前两份大礼而言,投资这个芯片工厂只能算是“买二送一”,因为这个工厂五成以上的投资来自于印度,美国连全款都不肯出。

而且,工艺环节也不完整,美光公司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是存储芯片,但存储颗粒的制造才是核心技术,美国并没有交给印度,足以见得,拜登还是留了个心眼。

拜登向印度赠送三份大礼,分别涉及政治、军事和经济三个方面,但从这些大礼的轻重程度来看,美国主要还是希望印度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提升,以便于对抗中俄两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则相对谨慎,原因很简单,印度是什么角色华盛顿非常清楚,拜登终究是怕了。

在俄乌冲突叠加中美对抗的背景下,对于华盛顿来说,印度的战略价值的确是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高,堪比美苏争霸时期的中国,而印度也选择在此刻与美国加强关系,凸显出新德里的野心,恐怕不止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莫迪想要的还有更多,比如成为中美一样体量的世界大国。

印度野心膨胀,想与中美平起平坐

6月23日,德国媒体发布一篇文章,标题为《印度希望与中美两国平起平坐》,文章表示,美印相会,中国是不在场的主角,正是因为中国崛起给华盛顿带来压力,莫迪才会成为美国的座上宾。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里,印度的地位还在继续提升,莫迪希望将印度领向强权大国,成为未来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同中美两国平起平坐。

正如文章所说,印度最不缺的就是野心,当俄罗斯被俄乌冲突削弱以后,印度最大的愿望就是替代俄罗斯,将世界上原有的中美俄大三角结构,重构为新的中美印三角结构。

印度要与中美两国相提并论,的确存在不小的可能性,印度有5个条件,使其有可能成为新的超级大国。

第一,印度有14亿人口,人口众多几乎是成为超级大国的必备条件。

第二,印度领土广袤,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且地势平坦,不存在无法利用的土地。

第三是地理优势,印度南北两面临海,恒河横贯东西,几乎被水包围,在海洋经济时代,地理优势非常明显。

第四,印度虽然自称民主,但还是能选出强有力的领导人,比如莫迪,就有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意思。

第五,印度拥有核武器,只要他们自己不搞事,几乎没有其他国家会不长眼,招惹一个拥核国家。

以上五大优势,有可能让印度成为超级大国,而且到如今,印度又具备了新的优势,那就是美国的扶持,如果华盛顿与新德里的关系也像中俄一样“不设上限”,那么毫无悬念,印度最终一定会成为世界上强大的一极。

但很显然,中美印平起平坐,这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格局,美国经过数十年的尝试,终于明白无法控制或者改变中国,如今更不可能幻想控制印度,倘若放任印度成长,等新德里成了气候,将来美国还要面对更多竞争对手,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正因如此,美印两国在长期战略上存在巨大差异,美国只希望把印度当做打压中国、孤立俄罗斯的短期战略工具,但把目光放长远来看,印度获得发展其实对美国不利。

而印度对此又何尝不知,所以在莫迪访问美国的行程中,也在尽力避免触及敏感问题,既不提中国,也不提俄罗斯,只说美印合作。

总之,虽然美印两边都在强调友好关系,但也可以轻易看出,两国的合作存在许多别扭的部分。

朔尔茨警告中国:不许武统

在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期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也在德国访问,并且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第七届中德政府磋商会议,随着两国总理愉快的会谈结束,双方签订了多份合作协议,看起来融洽而且友好。

不过,在德国总理朔尔茨对国会的表态中,却又似乎对中国充满不善,扬言曾“警告”中国。

据美国媒体报道,6月22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向国会表示,此前他与中国一个政府代表团举行会晤时已经发出过警告,在台湾问题上,不允许中国以武力改变现状。

很奇怪,朔尔茨和李强总理当面聊得很不错,新的合作协议也签了不少,一转身又对中国内政指指点点,说变脸就变脸,这种态度和美国人看起来差不多。

但其实,德国和美国的变脸还不太一样,美国是存心憋着使坏,而德国更多是出于政治需要。

德国有两个需要,第一是经济,第二是政治。首先在经济上,因为俄乌冲突等多个国际因素的影响,德国经济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衰退,正在给欧盟经济拖后腿,所以德国需要更多的外部合作,稳住经济发展趋势,在这方面,德国需要与中国扩大合作,所以李强总理到访,德国非常欢迎,各种合作也不在话下。

另一方面是政治需要,长期以来,德国因为发展水平高,经常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他国,特别在环保和人权等方面,德国常常自诩为救世主之类的存在。

而且,在西方的媒体报道中,中国的形象以负面为主,因此德国习惯于在政治上批评中国,朔尔茨既然与中国加强合作,就必须继续批判中国,从而中和他的政治立场,以免显得亲华,为西方政坛所不容。

大多数西方国家对华立场都是矛盾的,在经济上需要与中国合作,在政治上又不得不批判中国,德国就是如此,不过再怎么说,台湾问题都是中国内政,不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

中国当然也希望实现和平统一,但如果西方势力坚持与“台独”分子勾结的话,当中国核心利益受到威胁,就一定会动用武力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这一点别说朔尔茨的警告没用,哪怕西方国家一起上也改变不了。

自从中国崛起以后,德国对中国的态度总体来说是复杂矛盾的,因为中国虽然是个很可靠的合作对象,但同时也很有可能成为强劲的竞争对手。

特别是在汽车和医疗设备两个领域,德国是国际上的传统工业强国,而中国正在实现追赶,甚至在一些方面实现了超越,难怪德国会有危机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中美   平起平坐   德国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美国   新德里   中国   华盛顿   印度   俄罗斯   大礼   总理   政治   美元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