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最不合群的好汉,在梁山上没一个朋友,生病后至病死没人照顾

《水浒传》中描述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让人印象深刻,可其中有这么一位人物,和其他好汉不合群,最终孤独病死。他就是杨志。

是什么逼得这位官宦人家出生的公子上了梁山?又是什么导致他不合群?

杨家后人杨志:身世不寻常

杨志,他自诩为“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这身世可不一般。

“杨令公”杨业可是历史上的有名人物。

当初,宋太宗认为杨业老于边事,遂迁他到代州,让他协同潘美专门负责御辽边务。同年十二月,杨业在雁门大破辽师,杀死了驸马侍中萧多啰,并俘获了都指挥使李重诲。

从雁门之役开始,辽人开始畏惧杨业,每当看到他的旗帜,就立刻撤离。军中士兵都因其勇猛而称他为无敌令公。但是,主将屯边者却对他嫉妒不已。

太宗于是在雍熙三年,将潘美任命为统帅,让杨业协助他,希望能够在朔州狼牙村击败契丹,保卫北方。

然而,杨业在安定、五台、蔚州、飞狐、浑源、应州、寰州连败后,认为敌人日益强大,不宜再战,只能据守等待援军,以保全云、朔、益三州的军队。

但是,监军王侁却责怪他:“你一直号称无敌,现在看到敌人逗留不前,不是有另外的打算吧?”

于是,他被迫参加了决定性的战斗,从中午一直战斗到傍晚,身上遍布数十处伤口,军队也殆尽,但他仍然手刃了数十名敌人。最终,他因为伤重坠马被擒,三天内没有吃任何东西,殉国。

杨业临死前长叹一口气,说道:“皇帝对我十分厚待,期望我保卫边疆,打击贼寇,但是我却被奸臣所嫉,逼迫我赴死,导致王师战败。”在那场战斗中,他的儿子杨廷玉与他一同殉国。

太宗对杨业的死感到十分悲痛,将他追授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并对他的家庭进行补偿,录用其五个儿子和两个贵族儿子。可见,杨业在北宋初期是抗击辽、契丹人侵的民族英雄。他镇守边疆、功勋卓著,是一代名将。

而身为杨氏后人的杨志,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最后怎么会落草?

“官迷”杨志的坎坷人生

杨志本来是一位光辉出身的御用武官,官至殿司副使官,地位显赫。但是,北宋末年的政局和宋金军事态势却使得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

当时,金兵大军几乎兵临城下,国势危如累卵。而掌握朝纲的官员们,像蔡京、童贯、高俅、朱劻、杨戬等人都是狼狈为奸、鱼肉百姓的贼臣。

道君皇帝更是一味朝欢暮乐,沉湎酒色,委政权奸,不思进取,致使偌大的中国饿殍遍野,民变蜂起。

杨志的人生遭遇也像他的“青面兽”绰号一样,处处遭逢时乖运蹇。尽管他的武艺高强,与林冲和鲁智深都曾互相切磋,但他始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

他完全可以稳稳当当地混下去,并且极有可能往统治阶级的高位上爬。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上天赐予他的命运安排。

杨志是北宋的无敌令公杨业的后代,自幼便习武,被视为家族的骄傲与未来。可是,在北宋末年,民族矛盾尖锐,朝廷却没有将杨志派往边关上做“塞上长城”,反而派遣他去江南押运太湖花石纲,供皇帝享乐。

这种荒唐的决策,直接导致后来方腊等人发动推翻北宋王朝的农民大起义,使得杨志陷入了困境。

杨志押运的太湖花石纲被一场不期而遇的暴风将其掀到了黄河里去失陷了,杨志不得不浪迹江湖,躲避官府的追捕。

他曾指望凭借自己高超的武艺,率领一支哪怕只是偏旅之师,去往边关之上,虽不能建立像祖、父辈那样丰功伟业,庶几不曾玷污祖上的清白姓字。但最终他却沦落到了流浪街头的地步。

在办砸了“花石纲”一事后,杨志依然一心想要重归仕途,重新钻进统治阶级营垒之中。他打听到皇上大赦天下的消息,官瘾又发了,千方百计地弄来一担金银珠宝,准备进京夤缘权门,四处求告,上下打点,以期谋复旧职。

然而,朝廷并不打算重新起用他。杨志一担金银珠宝打点尽了,好不容易在枢密院领到一纸申文,却遭到上司,殿帅府太尉高俅的盖脸一顿呵斥。

高俅当着所有人的面把文书批倒,将杨志赶出殿帅府。

杨志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觉得心灰意冷,人财两空。他深知高俅对自己的不满,但他不曾想到高俅会这样对待自己。

杨志快步走出殿帅府,气得脸色铁青。脑海中曾经闪过王伦当日劝他落草的念头,但杨志知道那只是王伦想平分林冲的力量,自己被蒙在鼓里。

我绝不能落草!指望把一身本事,在边庭上一刀一枪,搏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杨志心底里想。

粗暴蛮狠,冲动酿成大错

杨志的性格有个很致命的弱点,他的性格十分粗暴,易动怒,做事容易不计后果,这让本就没权没势的他吃了不少亏。也为他的落草奠定了基础。

假如说你是一个武将后人,武力值很高,但是现在求官不得走投无路,你会选择去做什么?

去镖局?去为有权有势之人办事?

大家可以猜猜杨志选择了什么路。

杨志陷入了困境之后,他只得去卖祖上驰骋沙场的宝刀。这可是陪伴他大半生的武器,被他用来卖了换盘缠,这与自断双臂有何区别?换了新武器武力值是肯定会下降的。

也算是杨志时运不济了,他在卖刀的途中遭遇了灾祸。

杨志去到了市集上,将草标儿插在了他的祖传宝刀上。他本就因为卖刀而心情低落,却不想又遇到了一个叫牛二的泼皮的百般刁难。

牛二嫌杨志将此刀卖三千贯太贵,不愿购买,却又想戏耍他一番,便拿来一摞铜钱,让杨志劈开。

这毕竟是祖传宝刀,杨志毫不费力便劈开了。牛二觉得面子上抹不开,于是又提出无理的要求。一而再再而三,杨志一忍再忍,终因受不了这个泼皮无赖的窝囊气,一股英雄气盈胸,手起刀落,杀死了牛二。

在盛怒之下竟然杀死了人。杨志是无敌令公杨业的后人没错,但他现在早已无权无势,这个关乎人命的官司哪能轻易了结?杨志的境遇一跌再跌了。

不过杨志也算是杀对了人。牛二这厮让周围百姓痛苦不堪久已,杨志这一刀让大家对他十分感激,大家百般为他周旋,这可能也是杨志的人际交往的巅峰了吧。

杨志的人命官司来得也很快,他被充军到北京大名府,这是他人生命运的低谷,也是他新的转折点。可这个转折点却没能带给他所想要的荣华富贵,反而把他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压垮杨志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大名府,太师蔡京的女婿梁中书意外地没有追究杨志的杀人罪行,反而将他留在厅前听用,成为了梁中书的心腹亲信。

杨志对此感激涕零,重新燃起了做官光宗耀祖的奢望。梁中书想要抬举他,但是却不确定他的武艺如何。于是,次日在校场比武,杨志全胜,由一个犯罪充役的“贼配军”,骤然提升为“管军提辖使”。

然而,这一切都是梁中书为了派遣杨志去押送“生辰纲”而有意笼络他而做出的安排。原来,梁中书送给老丈人蔡京的十万银子的生日礼物,半道上被人夺了去,至今下落不明。

因此,他必须物色一个武艺高强、办事勤谨的人担当此任,于是破格提拔了杨志。这对于“三代将门之后”的一身正气的杨家家风来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杨志虽然没有想到这背后的肮脏勾当,但是他却认为这是上司的特殊宠任,一心想着梁中书嘱咐他的那句话:“我有心要抬举你,这献生辰纲的札子内,另修一封书在中间,太师跟前重重保你受道敕命回来。”

然而,梁中书和蔡夫人并没有完全相信他,实际上是派了谢都管和两个虞候前去,监管“生辰纲”,监控杨志。

杨志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想要借助奸相援手上青云,但是他没有想到他的奢望只会愧煞了杨门姓字,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牢牢控制在他人手中。

此时的杨志一心想办好梁中书交代给他的事,绞尽脑汁想规避一切风险。

梁中书想派十辆太平车子押送生辰纲,每辆车子用十个禁军押送,十个军健跟随。杨志听了,觉得这个行动太过张扬,易被山贼土匪察觉。

于是,他提出了另一种方案:让十个禁军扮作脚夫,将礼物打包,让禁军挑担而行。这种隐蔽的方式,能够更好的保护生辰纲,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杨志的智谋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有些人认为这样太过保守,太过小心,是对军队的不信任。吴用更是坚信自己的计划,认为只要用江州车来运输生辰纲,就能顺利通过山林,不会遭受任何麻烦。

最终,杨志的计划得到了梁中书的认同。他们派出了十个禁军,打包了礼物,开始了这次护送生辰纲的行动。

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阻碍,但都被杨志妙手化解。他们按照杨志的计划,趁早凉行,日中热时休息,顺利通过了一条又一条山路。

然而,当他们到达黄泥冈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杨志在行进中表现得越来越凶残,对众人“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弄得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

到达黄泥冈上众人忍受不住,完全不听号令,并指责杨志“你端的不把人当人……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办”。李卓吾在此处批道:“杨志处处使性,即不外劫,亦有内变”。

黄泥冈上,杨志围绕着生辰纲一事,心思重重。他深知这一件事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他对所有人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用等人有着更具有远见的计谋。他们暗中下药,却又用巧妙的手法将药藏在酒中,让杨志和其他人都喝了下去。

杨志一开始并没有喝酒,但在看到其他人都安然无恙后,他开始感到了口渴的困扰。他拿起酒杯,只喝了一半,然后停了下来。

这个疏忽,让吴用等人看到了机会。他们隐而不露,让杨志的警惕心彻底瓦解。他们逼真的表演,让杨志不再怀疑酒里有蒙汗药。

吴用的计谋设计也十分巧妙。他们仔细预算了蒙汗药的用量,没有过度使用,却又足以让白胜成功地拿到了生辰纲。

这场计谋,是吴用等人的第一次胜利。通过人性的弱点,吴用等人成功地瞒过了杨志的严密警戒,让他们获得生辰纲。

可怜的杨志,又一次办砸了事情。他被这命运一逼再逼,最终走上了落草为寇的道路。

不合群的杨志

可是,同为梁山的好汉,杨志和其他人却十分不合群。

首先,梁山上有着杨志的仇人。晁盖一行人智取生辰纲,这是压垮杨志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不得不放弃对官场的追求,最终落草为寇。

和仇人一起在梁山共事,杨志的心里一定不好受。梁山上也已经有了多对小团体,杨志的性格导致他无法融入。

杨志十分精明能干,身为杨家将的后人,他对自己的要求一直不低。但是他却十分自负,从生辰纲一事中我们便可以窥见一二。

杨志并不善于带兵,他的自负和军阀作风使得部下怨声载道,离心离德。他没有威信,也不注意协调与管辖官员的关系,不懂得笼络人心。他没有把道理讲明白,也没有规定纪律,最终无法使大家齐心协力。

单靠打骂,最后指挥陷入僵局,他们行到黄泥岗时,杨志已彻底陷入孤立。

杨志的自负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杨志一直没放弃对仕途的追求。

像杨志这样仕途坎坷的人,他本应该像林冲那样激起读者的同情和感慨。反之,他时常摇尾乞怜,在遇到困境时感激涕零,这只会引起别人的蔑视和厌恶。虚荣的心态蚕食了他的反抗意志,让他没有其他人那样的勇气去揭竿而起。

虽然他成为了梁山的头领,但是他始终无法玷污祖上的清白,也没有其他人那样对腐朽政权的深刻认识和切齿痛恨。

一旦有了做官的机会,他的官瘾就会骤然爆发,同反动统治者同流合污也就成为他性格的一部分。他只能是一个在封建仕途上走投无路,被迫加入农民战争的革命同路人。

因为他心存幻想,总是想着去往边庭之上,一刀一枪去争取“封妻荫子”,与祖宗争口气。这也是他的目标,重新钻进统治阶级营垒成为自己毕生的奋斗目标。他加入梁山只是为了争取更好的机会去实现他的目标。

虽然他成为了梁山的一员,但他没有其他人那样的抱负,也没有获得读者的同情和感慨。他只是一个虚荣而无奈的人,被迫加入革命的洪流,但并没有真正的革命精神和勇气。

杨志,注定和其他人没有共同语言,孤身一人病逝于丹徒县似乎也是命中注定的。

就这样,杨志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参考文献:

《水浒传》杨志:失败的英雄需要的不是同情.张惠.古典文学知识.2020-07-05

杨志缘何激不起受众的英雄气.单长江.水滸争鳴(第十六辑).2015-10-20

《智取生辰纲》中的“智”与“不智”.邓雷.语文建设.2021-07-1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梁山   契丹   禁军   黄泥   生辰   仕途   武艺   北宋   好汉   后人   其他人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