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阿拉斯加,1856年后专攻黑龙江流域?沙俄为此准备了200多年

沙俄为什么紧盯着我国黑龙江流域不放?从1689年彼得一世与康熙帝签订《尼布楚条约》开始,到1860年,亚历山大二世逼迫清廷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走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再到1900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出兵17万吞并东三省为止。沙俄花了200多年时间,始终紧盯黑龙江流域。

这片地区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为什么沙俄非要拿下黑龙江流域,甚至将其作为祖训传承后人呢?其实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


沙俄需要黑龙江出海口。

16世纪以前,沙俄包括它的前身莫斯科公国,只是东欧大陆上,非常不起眼的内陆农奴制小国,甭说出海口了,周围遍布强敌,根本没有发展空间。

眼看着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国家,利用海航计划,在世界各地赚得盆满钵满,沙俄心里也痒痒啊,这或许就是他们祖传痴迷于寻找出海口的根本原因。

17世纪中叶,沙俄占领鄂霍次克海沿岸,拿下堪察加半岛以后,在这里建立了远东舰队。但是他们发现,该舰队一点意义都没有,为啥?因为鄂霍次克海沿岸,一年有七八个月都是冰封期,根本无法航行。

这地方作为海军基地,那不是闹着玩吗?甭说出海打仗了,就连渔民打鱼的积极性也不高。为此,沙俄必须要在远东找到一个适合作为海军基地的天然良港才行,最好是不冻港。

于是乎,他们把眼光看向了南方。

我们都知道,彼得一世这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在1721年击败瑞典王国,为沙俄争取到了波罗的海沿岸。如今的圣彼得堡、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地,都是那时候彼得一世打下来的地盘。

但是我们很少了解的是,这场大北方战争,一打就是20多年之久。从1700年开始,战争已经爆发了,而且俄军在初期还吃了不少苦头。

由此可见,彼得一世对出海口有多执着了。


因此,彼得一世想要得到黑龙江出海口的愿望,基本成了沙俄及其后世之君都想办成的一件事。

18世纪末,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多次击败奥斯曼土耳其以后,得到了黑海沿岸大片地区,包括克里米亚半岛。但是她这一生有一件事未能如愿,那就是没能完成彼得一世的遗志,夺取黑龙江流域。她曾经坦言,没能得到黑龙江流域,是俄国人的奇耻大辱。

一直到1858年,这件事才有了眉目。

彼得一世的对手是康熙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对手是乾隆帝,这可都不是好惹的角色。可1858年,亚历山大二世的对手,是只会逃跑的咸丰帝,那事情就好办了。

因此,他们利用两份不平等条约,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黑龙江出海口被他们所控制,海参崴也成了他们的军事港口。

这还不是终极目标,毕竟黑龙江流域,包括了黑龙江以南。

1898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强行租借了辽东半岛上的旅顺口和大连,他们的远东舰队基地,再次南移,设在了旅顺口,这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不冻港,沙俄总算如愿以偿了。


俄美公司效益太差了。

俄美公司是一家沙俄当局成立的,在美洲阿拉斯加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殖民公司。为啥要成立这么一家公司呢?

1741年,当沙俄探险家白令发现阿拉斯加以后,大批量的俄国商人便冒着风险前往阿拉斯加寻找商机。

那时候他们以皮毛生意为主,主要目标是海狗。一开始大量海狗皮及其工艺品的价格较高,所以他们挣了一大笔钱。沙俄当局得知以后,索性成立了俄美公司,开始抢夺民间商人的贸易市场,后来索性让俄美公司一家独大了。

而且,当时沙俄早有吞并阿拉斯加的想法,因为英美两国都有渗透到北美西海岸的野心。但是如果直接成立行政单位,肯定会遭到英美两国的反对,为此他们便将俄美公司,打造成了一家类似英国东印度公司一样的殖民公司,以此管理阿拉斯加。

伴随着时间推移,海狗皮的价格越来越低,为了维持公司利润,他们干起了类似倒牛奶的事情,毁掉了数十万张海狗皮,不过依旧无法拯救该市场。任何一个行业,一旦卷起来,那钱就不好挣了。

1840年以后,俄美公司已经入不敷出了。一边是公司运营成本与日俱增,一边是欧洲那帮贵族的分红一分不能少,眼看着俄美公司已经濒临崩盘了。


他们忽然发现,英美在美洲搞的捕鲸行业好像很挣钱,因此从1851年开始,俄美公司又投入到了捕鲸行业之中。奈何由于公司内部堕落太严重,即便转行,即便沙俄当局一再扶持,依旧无法拯救该公司。

很明显,俄美公司在美洲已经吃不开了,为此,沙俄特地将中国的茶叶贩卖权,交给了该公司,甚至希望俄美公司打开日本市场,奈何这一切都没能扭转该公司的经营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沙俄在远东地区的唯一希望,那就是黑龙江流域了。只有打开黑龙江流域这一广大的市场,沙俄才有可能保证俄美公司继续盈利。

很多人不理解,这不就是一家公司吗?为啥沙俄如此上心?其实这么说吧,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更像是沙俄当局直属的一个部门,而且沙俄高层可以直接享受该公司的利润和分红。国家财政挣的钱,只能留在国库,可这家公司挣的钱,却能进自己的腰包,现在你知道这家公司有多重要了吧?


粮食产量也很重要。

西伯利亚虽然大,但是为啥人口那么少?主要是因为这地方天寒地冻,并不适合生产粮食。说实话如果这地方适合种地,老早就被咱们的老祖宗给占了,还能轮得到他们?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沙俄逐渐意识到了西伯利亚的重要性,即便不能种地,各种矿产和森林,也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但是要想利用好这些资源,就必须要有人过去定居,同时还得派军队驻扎,才能保证这片地区长久归俄国人管辖。

那么问题来了,这里不能种地,还得弄那么多人去定居,这些人吃什么?总不能一直让俄国的欧洲部分,为他们提供粮食吧?

想到这里,沙皇们几乎都把目光聚焦到了黑龙江流域。黑龙江流域地广人稀,而且肥沃的黑土地,非常适合耕种,粮食产量较高。

如果能拿下黑龙江流域,那沙俄就再也不用担心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粮食供应问题了。可以说,沙俄占领了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保证了他们在远东和西伯利亚牢不可破的地位。


取代阿拉斯加,黑龙江流域成了沙俄重点征服对象。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战败后,沙俄出现了很严重的动荡时期。为了稳住帝国局面,沙俄当局必须要寻找一条新的突破口。

帝国就跟一家公司一样,只有不断开单、创造业绩,那这家公司才能走得长远。如果长期停滞不前,吃老本,那这家公司早晚倒闭。

为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调整了战略目标,他放弃了欧洲市场,放弃了阿拉斯加,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黑龙江流域。

从1847年开始,就担任东西伯利亚总督的穆拉维约夫,与沙皇一拍即合,不断入侵外东北地区,在1858年成功吃掉了外东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黑龙江流域正式被撕开了一个口子,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为了减轻负重,沙俄索性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当时卖了720万美元,此后便集中精力搞黑龙江地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沙俄   阿拉斯加   黑龙江   流域   西伯利亚   彼得   远东   海口   沙皇   年后   多年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