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村里的泰国江湖大佬,一代华侨领袖:萧佛成//叶曙明

作者 叶曙明


他是泰国的帮会大佬


萧佛成(1862-1940),字铁桥,祖籍福建南靖,1863年生于暹罗。先祖因反清复明失败而逃到台湾,后又移居马六甲,19世纪初迁居暹罗,在曼谷经商致富。父亲萧亮安是暹罗火砻业的开山祖之一,厂房设在曼谷军甲盛路巴空帕东区的汇丰银行侧旁。萧佛成年轻时协助父亲打理火砻。但他对这种生意兴趣不大,只是出于服从父亲意愿,才勉强在家族生意中消磨时光。父亲去世后,他便离开火砻,到挽义坎酿酒厂当了一段时间的经理,同样觉得不是自己的舞台,又去当了律师。


萧佛成(网络图)


萧佛成一生下来就是暹罗人,幼时接受过中国文化的教育,家庭为他聘请了一位中国塾师。这位塾师是太平天国的逃亡者,萧佛成在接受《三字经》《千字文》《幼学诗》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强烈的民族意识熏陶,内心时时有一种要为祖上反清失败逃亡复仇的念头。因此对火砻和酿酒没兴趣,对中国的政治事务却满腔热情。1888年,25岁的热血青年萧佛成,毅然加入了当地的反清复明秘密组织——三合会。

这时,孙中山为推动中国革命,正奔走海外,广泛联络各地的秘密帮会。1905年,萧佛成与孙中山在香港所办的《中国日报》建立联系,在曼谷和陈景华共同创办《美南日报》。陈景华是广东香山人。后因经费不足,进行改组后,更名为《湄南日报》。但《湄南日报》大多数理事倾向支持康有为的保皇党,报纸更名为《启南日报》,成为保皇党在暹罗的机关报。革命党人相率退出,萧佛成等人再创办《华暹日报》,与保皇党分庭抗礼。报纸分泰文版与中文版两种,前者尊奉暹罗王室,报道大量王室活动,后者则鼓吹反清革命。这份报纸直到1941年日本占领泰国时才停刊。


他起了一个泰国名字


萧佛成取了一个泰姓叫西汶能,并且与那·纳空家族的莲·娅密黛结为夫妻。他教育子女的方式是完全泰式的,在他们四五岁的时候,就让他们在头上结起顶髻,手腕和脚腕都戴上镯子和珠宝坠子,与泰人的装束服饰一模一样,学习合十行礼等礼节。

在接受泰文教育之后,萧佛成又把子女送到香港,进入教会学校,接受西式教育。他的儿子乃信·西汶能是暹罗第一位,也是最有名的一位电影配音员。女儿阿曼毕业于香港圣约翰学校,英语十分流畅,在王后学校当老师,同时也是王太后的贴身侍女。萧佛成在办《华暹日报》的同时,还办了一份《兴学》杂志,阿曼在杂志中担任一位举足轻重的编辑。

1912年元旦,暹罗福建会馆成立,负责有关闽籍华侨利益、慈善、救济、移民、商务、调解、卫生、诉讼、安全等事务。萧佛成出任首届主席。1924年,他被任命为暹罗国民党总支部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萧佛成公馆


他弹劾过蒋介石


萧成佛热衷于中国国内政治,1927年4月,被南京国民政府派为中央政治会议政治委员。随又组织“海外清党委员会”,办理国民党海外各支部的“清党”事宜。国民党宁、沪、汉三派合流后,任中央党部海外部委员,行政院侨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29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三届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3月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后,赴广州参加反蒋的“非常会议”,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4月30日,萧佛成与古应芬、邓泽如、林森四人联署“四监委弹劾蒋介石提案”,震动全国。

在广州期间,萧佛成选择住在梅花村,他在梅花村建了一座公馆。位置在梅花村东面,林直勉公馆的南面, 1935年10月,萧佛成旧患复发期间,便一直在梅花村养病。抗日战争爆发后,萧佛成以七旬高龄,奔走于中国与暹罗之间,出任全国劝募公债暹罗分会会长,利用他的影响力、号召力来领导当地的抗日宣传及捐献等工作。由于过度劳累,1940年5月31日在曼谷去世。

1983年,著名作家欧阳山入住萧佛成公馆,在此度过了16年时光。


读本号文章,品广州往事:

粤语的雅致(木然)

广州曾经有九大善堂(叶曙明)

广州有东濠、西濠,南濠在哪?(叶曙明)

最沧桑的西村(叶曙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泰国   暹罗   阿曼   梅花   曼谷   大佬   保皇党   公馆   广州   国民党   村里   华侨   领袖   江湖   日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