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危机”逐渐到来,70后、80后和90后的劫,才刚开始

01

随着不婚人士增多,性别比例失衡,就会导致“光棍危机”。

所谓的光棍危机,百度百科的解释是,适婚男性人口绝对过剩的婚姻挤压现象。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结不起婚的男性数量增多了。

结不起婚,只是个人的问题,为什么会导致光棍危机呢?一个光棍,那就是他自己的问题。而一群光棍,那就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男女数量相差极大,那没有学历,没有钱,且没有能力的底层农村男性,就会面临娶不到老婆的困境。

男人,需要有家庭的束缚,才能钳制住他们桀骜不驯的性子。一旦没有家庭的束缚,这些桀骜不驯的光棍,就容易做出偏激之事儿。

更重要的是,光棍最多的地方,看似是农村,实际上是一些大城市。光棍特别多的大城市,问题也特别多。

02

2021年,国家统计局给出了一个数据,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性别比是108.9。

20岁到40岁的男性,都是社会的优质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有着高学历。这些人,如果可以通过努力,顺利成家立业,那他们就会拼命工作。

一个25岁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打拼,在30岁赚够了结婚钱,父母也帮忙买了房子,那他就顺利地有了一个小家。后续的生儿育女,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只不过,这都是理想化的状况。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别说买到房子了,连赚够结婚钱都困难。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说“躺平”?就是因为他们打拼到最后,都一无所得。另外,房子有人买了,各行各业才能顺利发展。当然,如今房价太高,普通人买不起。

最重要的一点,是生儿育女。你生了孩子,后续才会有更多的消费。生孩子的消费模式,对于整体而言,是有利的。但对于个人来说,压力很大。

当这些光棍结不起婚,生不起孩子的时候,就没有人消费,各行各业也受阻了,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03

有些70后不明白,年轻人单身,成为了光棍,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关系可就大了。

70后交钱养活了40后和50后。如果年轻人都成为了光棍,没有交钱,个个都选择过“45度角”的人生,那70后到了晚年,不就没有人养了吗?

这养老金的池子,是需要有人往里面灌水,其余的人才能喝到水的。光棍多了,他们不去灌水了,那你真的能在晚年的时候,喝到水吗?不好说。

另外,我们常说“养儿防老”。孩子养得活自己,才有资格养活父母。孩子养不活自己,自己就是一条光棍,拿什么来养活父母呢?

对于70后来说,晚年如何养老,是他们所要思考的问题。孩子能不能结婚,有没有好的归宿,也是他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只是,这些问题,貌似都受到了“光棍危机”的影响,暂时很难解决。

04

网络上有一个数据,在公布年龄的离婚判决书中,80后仍是主力军,占比约42%

看得出,80后的离婚率是特别高的。他们离婚了,自然就会成为光棍。

同时,受到“35岁职场危机”的影响,不少80后也逐渐淡出了职场。说得难听点,绝大多数非编制的80后,都被单位淘汰了,被迫到处找工作,打零工。

试想,一个80后,由于失业了,导致婚姻不和,离婚了,那没有工作,也没有家庭的他们,不就是所谓的“无敌之人”吗?

参考日韩的情况,他们要么选择放弃内卷,逐渐躺平,要么走向了极端,做出不太好的事儿。要知道,人性,在现实面前,终究会发生变化。

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当下的情况,就清楚了。无数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他们的戾气特别重,脾气特别暴躁。这,就是一种隐患。

所以说,未来几年,出门在外,少得罪人,做个多谦让,少计较的人,才能保全自己。

05

谈到90后,那就更有意思了。90后跟70后和80后不同,他们是选择不婚不育的一代人。当然,这里谈到的不婚不育,不是指全部人,而是指一部分人。

90后所面临的困境,就是毕业就失业,或者被单位辞退,买不起房子和车子,自然就结不起婚。于是乎,无数人都“摆烂”起来了。

有部分90后,也顺利地开启了“啃老”模式。这些90后的父母,要么是60后,要么是70后,反正他们也无法为父母养老。

当老一辈的人都抱怨“养儿无法防老”时,却忘了一点,身处于光棍危机中的90后,早已没有选择了。

只能说,对于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而言,光棍危机,就像是一个死循环,层层影响,但无解。

文/舒山有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光棍   危机   桀骜不驯   生儿育女   被单   晚年   事儿   顺利   年轻人   男性   父母   房子   农村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