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青:一生献给音乐,和“音乐女神”结婚,对妻子与女儿怀有愧疚

“一生中创作了一千多首歌曲,却没有给予妻女一次完整的陪伴。”

印青作为我国知名的作曲家,已经在作曲界奋斗了几十年,可以说是把生活中的一切,尽数奉献给了“音乐”。

曾经妻子跟他开玩笑说:“你真正娶的人不是我,而是你心里的‘音乐女神’。”

的确,妻子的这番话,说的一点都不假,毕竟印青最在意的,就是音乐。

但妻子的这番话,却也透露出无尽的心酸,因为印青的生活里,似乎只有音乐,妻女的存在,除了让他多一些对生活的念想,似乎再无“用处”。

可实际上,妻子对于印青从未有过半句怨言,有的只是理解与陪伴。

至于女儿,更是没有“恨”父亲,反而把父亲当成了榜样,当成了一座想要用毕生经历,去跨越的高山。

1954年,印青出生。

自小在南京长大的他,从记事起就对音乐表现出了十足的兴趣。

而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父母皆是文工团的成员,平时没工夫带孩子,就会把印青放在文工团里,让他自己玩。

久而久之,印青就对在台上的演员看得入了迷。

尤其是在看到唱歌的节目时,往往能沉浸在音乐中,久久走不出那份情绪。

而且在印青的家中,非常喜欢音乐的父亲,收藏了许多珍贵的黑胶唱片,足足有一千多张,这算是一笔“不菲的音乐财富”。

而这些唱片,也就成了印青的“音乐启蒙”。

听的久了,哪张唱片是什么歌曲,印青早就倒背如流,就连听了多年的父亲,都未必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来,印青却门儿清。

不用说,这孩子肯定是有音乐天赋的。

想罢,父亲便开始有意培养印青的音乐才能,在他只有8岁的时候,就将他送到名师门下,学习二胡,后来又加了一把小提琴。

得益于父亲的培养,印青在16岁那年,就有幸进入江苏省军区的演出队伍,而且还是新人的他,就已经是小提琴的“一把手”,深得领导的器重。

而且小提琴也成了印青的最爱,每当拉起心爱的小提琴,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整个人都会沉浸在柔美的音乐中。

有了悟性之后,他便尝试着谱曲。

但此时的他从未想过,未来的人生,都会与“谱曲”这两个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然而在特殊年代,文艺工作的重要性并不高,所以印青所在的那支演出队,被上级毫不留情地解散了。

当时印青在部队已经有了职称,担任军区文工委委员,所以他能得到一些便利,但还是难逃离开音乐的现实。

至此,印青成了一名架线兵。

然而这份与音乐毫无关系的工作,并没有隔断印青与音乐的联结。

在部队里的时候,虽然他的身上会背着枪,也会背着各种各样的装备,但他的背包里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音乐书籍”。

小提琴因为占据空间大,所以他都是放在宿舍,而回到宿舍的第一时间,就是为战友们拉上一曲。

此外,每天早上,在本就起的很早的部队里,印青还是会坚持比战友们早起两个小时,然后跑到离宿舍远一些的地方,练习小提琴。

到了六点钟,他再返回,与战友们一起出操。

晚上,战友们都进入了梦乡,印青又开始挑灯夜读,仔细研究书籍中的乐理。

而这些艰苦的经历,都为他积攒了不少的音乐财富,也保证了他后来的“厚积薄发”。

1972年,刚满18岁的印青,根据自身经历,创作出了《我是一个架线兵》。

这首歌对于印青而言,意义重大。

因为这不但是他人生中创作的第一首完整歌曲,更为他带来了爱情。

当这首歌逐渐在部队里传唱起来的时候,文艺兵里的一位小姑娘,被印青的才华深深吸引,于是主动找到印青探讨音乐。

当时印青一心扑在音乐上,从未跟女孩子接触过,所以这名女兵的示好,让他紧张又激动,同时也生出了一丝别样的情感,不过他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最后还是女兵主动告白,两人这才走到一起。

但刚交往的时候,印青就给恋人泼了一盆冷水,他直接告诉对方,自己这辈子都会跟音乐待在一起,可能会忽略家庭。

结果女友非但没有介意,反而决定永远支持他,做他背后的女人。

而这个女友,正是默默陪伴印青多年的妻子。

1984年,印青成立了“北斗星乐队”,并创作出《当兵的历史》,这算是他的成名之作。

隔年,他与妻子的女儿出生。

但此时的印青,正处在创作音乐的关键期,完全分不出心来照顾妻女,好在妻子如同当年承诺他的一般,未有不满,有的只是支持与理解。

与此同时,为了让印青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妻子甚至还果断放弃了原有的舞蹈事业,成了一位彻彻底底的“家庭主妇”。

在教育女儿的时候,妻子还不断告诉女儿:“爸爸是个出色的作曲家,你要以他为榜样。”

有了妻子的教导,女儿非但没有因为缺失父爱而变得叛逆,反而以有位“作曲家父亲”而感到自豪,并与母亲一同听印青创作的歌曲。

因此,音乐种子便在女儿的心中悄悄萌芽。

1997年,印青拿到了《走进新时代》的歌词。

初见歌词,心中便多了一丝“豪情”,随后连夜谱曲,当晚妻子一直陪伴在侧,每次修改之后,妻子都是印青身边的第一听众。

有了妻子的建议,隔天一早,这首歌终于谱成。

交由著名歌唱家张也演唱之后,此曲火遍全国,成了新世纪的中国里,人人皆能哼唱的著名歌曲。

此后,印青陆续创作了多首经典,诸如我们熟悉的《中华大家园》《祖国,永远祝福你》等经典作品。

作品数量多,质量也高,让印青获奖无数,事业正式迎来巅峰。

2001年,难度极高的青藏铁路开始施工。

著名作词家屈塬,邀请印青一同前往施工现场,寻找音乐灵感,决心为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铁路创作一首经典。

他们与当地藏民亲切交谈,与施工人员交流心得,从大家激动的只言片语中,他们只听出了两个——“天路”。

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简直就是“天路”,更是藏区未来的希望。

一词作罢,一曲谱成。

同年8月,在建军74周年的文艺晚会上,巴桑将一首《天路》激情唱响,让“神奇的天路”五个字,响遍每一个国人的心中。

而在2005年2月8日的春晚舞台上,韩红更是将其重新编曲,将《天路》这首歌,演绎出了新高度。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巴桑唱响《天路》的时候,印青却迎来一个噩耗,父亲去世了。

当时他恰好有重要的音乐任务,不能为父亲送终,所以这一切,都落在了妻子这个儿媳的身上。

可即便如此,妻子仍旧报以理解,她在处理公公后事的同时,也极力安慰印青,让他好好工作,家里一切有她。

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的去世,给了母亲极大的打击,最终也一病不起。

妻子一直待在老家,悉心照顾婆婆,直至婆婆也遗憾离世。

未能在双亲面前尽孝,印青已经足够愧疚,再加上妻子无怨无悔的付出,更让他心怀歉意。

这一生,他欠妻子太多。

他曾在采访中提到:“我一天只能睡四个小时。”

可见音乐对他的重要性,也足以想象,妻子熬过了多少个没有丈夫陪伴的孤独夜晚。

2006年,印青成为总政歌舞团团长,工作更加忙碌了。

这回不但睡得少,还得经常出差,在团里准备演出,回家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

妻子实在想念丈夫了,只能到歌舞团远远看上一眼,为了不打扰印青的工作,她连一句招呼都不打,看完就走。

同一年,印青的女儿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开始学习作曲。

四年之后,女儿毕业。

她也追随父亲的脚步,进入部队文工团,开始参与词曲创作。

由女儿所创作的《永远十八岁》,曾得到业内人士,包括印青在内的认可,很多人都从这首歌曲里,看到了印青创作的《当兵的历史》的影子。

可见父亲对女儿的影响,有多深重。

而且女儿还主动找到与父亲合作过的屈塬先生,一同创作了《海路》,而这首歌也是与《天路》《丝路》齐名的“三部曲”之一。

与父亲不同的是,女儿还跨足歌剧创作,由其创作的舞台剧《阿凡提》,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

或许印青都没想到,女儿会成长的如此之快,比他当年的起点还要高。

从1972年的《我是一个架线兵》,到如今2023年,印青在整个音乐创作的生涯中,一共谱就了一千多首歌曲。

能被经典传唱的歌曲,除了《天路》和《走进新时代》,亦有《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刚强》《军歌声声》等音乐作品。

这些歌曲,既感动了无数军人,也振奋了无数国人的心,让印青成了作曲界的一个“标杆式艺术家”。

时至如今,印青已经69岁,还差一岁就要迈入古稀之年。

但对于他来说,年龄从来不是限制,哪怕他到了一百岁,仍旧不会停下音乐创作的脚步。

说一句“音乐就是印青的生命”,相信没有任何人反驳。

印青对音乐的热忱,是无数后辈需要学习的东西,因为在真正的艺术面前,唯有足够的热爱,才能让我们拥有足够的动力,去创作出足够经典的作品。

谈及婚姻,妻子既是印青背后最伟大的支持者,也是他最应该感谢的“亲密战友”。

如果没有妻子数十年如一日的陪伴,没有妻子永远不会埋怨的理解,印青或许不会在创作中拥有最大的自由,经典作品也会失去问世的可能。

好在如今的印青,相较于年轻时候,回归家庭的时间多了一些,终于有机会弥补妻子了。

但对于音乐而言,他的创作之路还在继续。

无论何时何地,音乐将会一直作为他的人生理想,树立在他的心中。

祝愿印青老先生身体健康,也期待他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意义深刻的音乐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总政歌舞团   妻子   女儿   都会   文工团   妻女   音乐   小提琴   愧疚   作曲家   女神   部队   父亲   心中   经典   工作   歌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