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艾火相传,杭州笕桥古法艾灸开班授徒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蔚 通讯员 王莹欣

端午快到了,杭州城里家家户户的门头又挂起了一丛丛的艾草和菖蒲。有些杭州人家习惯一整个夏天都挂着这丛东西,三两根干艾草,就有驱蚊的功效。

艾草,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外兼施”。而很多城市里的养生一族,最熟悉的是艾炙——用艾条艾灸,可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等。

6月19日,笕桥古法艾灸传承人群培训班正式开班。

培训班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中心)、上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

杭州笕桥自古出产优良药材,最有名的就是“笕桥十八味”,俗称“笕十八”,旧时还有笕桥药市。

不少笕桥人承继家传,就像陈红娟,从小在精通“笕十八”的外婆身边长大,深得“家传”——“五根艾条”秘方以及不同艾条根据不同节气不同病症施治的要领。

前几年,她精选“南药北艾”,传承了外婆留下的“分摘、煮药、浸艾、启晒、捣绒”等古法技艺制艾,使艾条火力更温润;同时结合祖传的“扶阳固本”四部灸法,针对一些慢性和疑难的健康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功效。

2019年12月3日,“笕桥古法艾灸”入选了“第六批杭州市江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古法艾炙培训班,在教学上是格外严谨的。培训课程采取理论学习、现场观摩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特邀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针灸科陈利芳教授和詹明洁主任以及笕桥古法艾灸非遗传承人陈红娟进行授课,对中医及艾灸理论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针对笕桥古法艾灸做了科研解读和临床运用报告。

笕桥古法艾灸非遗传承人陈红娟讲解了笕桥古法四部灸的理论知识,并现场演示笕桥古法四部灸的操作。参训人员通过现场观摩、实际动手操作掌握古法艾灸技艺和常用穴位定位。教学完成后,还要进行灸法技艺考核。

这次培训班对杭州市笕桥古法艾灸代表性传承人、笕桥古法艾灸学员及部分古法艾灸爱好者60人进行培训指导。陈红娟再三跟学员说:“在艾灸制作技艺中,艾灸品质是最重要的,靠的是良心和诚心,缺少这样的心,再好的原材拿到手上也会变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艾灸   杭州   培训班   杭州市   技艺   端午   代表性   文化遗产   物质   现场   艾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