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被枪决时并未死!是他补上致命一枪!毛主席40年后才知真相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JJ

编辑 | 黎夏绮妤

●○前言○●

1970年,一位来自于农场的劳改犯爆出了惊天大秘密。

也许是多年来的劳动改造让他改头换面,也许是遭受不了良心的谴责,饱受煎熬的他说出了自己隐藏多年的大秘密。

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竟是死于他之手!而且遭到了两次“枪决”!

1930年,国共形势紧张,丧心病狂的国民党特务四处搜捕共产党,毫无人性的他们甚至威胁到了共产党家属。

其中之一便有军阀何键,他明白,尽管逮捕再多的共产党员,也不会对毛主席的坚定决心造成影响,狡诈的他最终将目光放到了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身上,准备以此来对主席进行一次重创。

自此,阴险的何键开始张罗起对杨开慧的抓捕计划,甚至不惜拿出一千银元做赏金公开悬赏杨开慧。

可事情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他低估了革命先烈的智慧以及决心,机智的杨开慧虽不再公开露面,但是依然在阴影下与敌人作斗争。

伟人都是被人民群众拥护的,只有真正的做到心系人民,才会被人民拥戴,杨开慧做到了,即使在敌人铺天盖地的搜捕下,靠着人民群众作掩护,杨开慧一次又一次的躲过了敌人的追击,并在如此艰难地环境下依然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天有不测风云,即使在外杨开慧如何不畏艰难险阻的与敌人做斗争,也改变不了他作为母亲的身份。

作为一名母亲,她无时无刻的不心系自己的儿子毛岸英,多年来自己一直投身于与敌人作斗争,没有过多的陪伴自己的儿子,马上儿子毛岸英就要过8岁生日,她便回到了位于长丰县的板仓。

不知是谁泄露了消息,此事传到了何键耳朵里,正在为多次追捕杨开慧失败的他正郁闷至极,得知这一消息他兴奋至极,立马安排特务包围了板仓。

此时的杨开慧并不知外边已是暗潮汹涌,看着怀抱里安然熟睡的儿子毛岸英,他的脑海里思绪万分,由于她身份的特殊性,使得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

曾几时分,杨开慧何尝不想拥有平凡人一样的生活,她也想给予孩子多一些的陪伴,看着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

奈何她不能,她不仅仅是一位母亲,她的身上更背负了太多人的命运,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杨开慧不得不舍弃对孩子的陪伴,为的是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拥有快乐的童年。

“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了”,紧紧的抱了一下睡熟的毛岸英,杨开慧嘴里轻轻的说到。


好景不长,门外突然骚动了起来,杨开慧顿时紧张了起来,睡得正香的毛岸英也被惊醒,年少的他惶恐的看向母亲,杨开慧急忙呼喊保姆,想让保姆带着儿子先走,自己与敌人周旋。

可为时已晚,敌人已经破门而入,就这样,杨开慧以及年幼的儿子被敌人逮捕入狱,就连保姆都没有幸免。

被捕入狱的杨开慧可谓是受尽折磨,可即使如此,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并不屈服。

即使身在晦暗的监狱,她的心中依然是一片光明,外边还有人民,有同志,有自己的爱人为了革命事业努力着,正是因为这些,驱使着她昂首挺胸的面对敌人。

此时的军阀何键可谓是小人得意,成功逮捕杨开慧让他沾沾自喜,以为这样就可以把住共产党的命脉,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卑鄙的他没有一天不想着杨开慧低头求饶的样子。

可是他错了,他低估了共产党的决心,更低估了这名孱弱女子的骨气,即便他再怎么对杨开慧严刑拷打,试图逼迫杨开慧交代其他地下党组织名单以及毛主席的具体位置,可坚毅的杨开慧始终没有丝毫动摇。

何键很难相信,就是这样一名女子,体内竟然蕴含着如此强大的力量,无论他怎么做,杨开慧始终没有向其透露半点信息。

卑劣的他很快动起了歪脑筋,心中浮现起更加恶毒的阴谋,那就是逼迫杨开慧向外界公开承认自己已经与毛主席断绝夫妻关系,他企图用此等下三滥的手段来摧毁共产党同志们的意志,可是杨开慧怎么会使他的阴谋得逞。


面对敌人凌厉的毒打,以及各种糖衣炮弹的引诱,杨开慧始终没有半点想要屈服的意思,身上的伤痛并没有使他放弃生的希望。

无论遭受多少严刑拷打,她都依然温柔的安慰儿子毛岸英,告诉儿子她们一定会活着出去,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形象在年幼的儿子心中起到了好的带头作用。

在这时,狱外的有志之士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也在想尽一切办法的营救杨开慧母子二人,许多知名人士都出面保释,可何键怎么会交出自己费尽心思抓捕而来的杨开慧,但是迫于压力,他只是把毛岸英释放来打发众人。

看到儿子安全了的杨开慧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

何键之所以一直没有杀死杨开慧母子二人,是因为他认为,仅仅只是杀死他们并不能在带来更大的利益,这个阴险狡诈的军阀非常聪明,他妄图使杨开慧求饶来给予毛主席最沉痛的打击,他明白,只有从精神上来击垮他,才是最有用的办法。

杨开慧当然明白这些,他宁死不从道:

"我死不足惜,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

"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多么刚正不阿的气节,多么坚贞不屈的爱情。

怒不可遏的何键没有办法,他没有想到如此一个弱女子竟真的会不怕死,无奈之下只得将杨开慧执行死刑。

就在此刻,正在江西指挥革命运动的毛主席得知了这一消息,如此炸裂的消息传来便让主席坐立不安,奈何革命事业不能没有领头人,自己实在是脱不开身。

于是杨开慧的六舅妈严嘉便主动请缨,独自挑起了营救杨开慧的重担。

杨开慧知道了自己将要被处死之后,并没有伤心欲绝,相反的,他更放心不下的是远在江西的毛主席,在严嘉探监之际,不断地询问自己丈夫的情况。

她并没有怪自己的丈夫没有营救自己,她当然希望此时毛主席出现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他更希望主席可以好好的带领革命事业,自己终有一死,如果因为自己让无数人共同努力的革命事业毁于一旦,那么自己会为此忏悔一辈子。

人民不可以没有领袖,她怕自己的事情会让丈夫分心,不断地嘱托严嘉,无论如何安抚好自己丈夫的情绪,一旦革命事业成功,那么自己的死便是重于泰山。

此外,她对自己的孩子们也是满怀歉意,自己还没有好好陪他们长大,就要离开他们,于是他便将自己的三个孩子托付给了严嘉,再三叮嘱请求其好好照顾自己孩子。

终于,这一天还是来了。

这一天,识字岭显得格外凄凉,凌冽的寒风肆意的呼啸着,光秃秃的树干被寒风压弯了腰,干枯的草地十分荒凉,就连空气都透漏出几分悲凉。

监斩官宴国务望向了把守在此的士兵,刑场内每一个地方都有重兵严加看守,生怕出现什么意外,为此他还大声提醒众人,今天受刑之人实乃重犯,大家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没过多久,杨开慧便昂首挺胸的踏入刑场,面对死亡,面对凶狠的敌人,他没有任何惧怕,支撑他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是希望革命事业能坚持下去的信仰。

终是在两声枪响之后,不屈不挠的女子杨开慧倒在了血泊里,可是她的身体倒下了,她的精神却永远的站在那里,指引者无数革命者们前行。

在刽子手们走后,看守在识字岭的士兵发现了异常,已经倒在了地上的杨开慧似乎还在挣扎,看见这一状况士兵立马吓丢了魂,飞奔而去禀报。

此时刚从刑场回来的宴国务等人正在餐桌前大快朵颐,突然闯入的士兵使他心生厌烦,可就在他得知杨开慧竟还活着的消息时,惊的连饭碗都端不稳了,立马带人拿着枪赶回了刑场。

杨开慧当下正在刑场苦苦挣扎,两颗子弹带来的伤害使她痛苦不已,她并没有直接倒下去,她心中还有革命事业,还有正在为之奋斗的丈夫,还有尚未长大的儿子,这一切都支撑着她没有直接死去,心里的伤痛比身体的伤痛更加难忍。

宴国务带着姚楚忠到达刑场时,杨开慧正趴在地上痛苦的扭动着身躯,鲜血浸透了周围的土地,嘴里塞满了泥土,两只手在地上抠出两个大坑,似乎想要以此减少痛苦,场面十分凄惨。

没有丝毫犹豫,姚楚忠掏出手枪对准了杨开慧,十分狠毒的扣下了扳机。

就此,年轻的杨开慧生命走到了尽头,享年29岁。

而当毛主席知道自己的妻子如此遭遇时,自己已经七十多岁了,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已经死去多年的妻子,内心无限的悲凉,不禁回想起两人的曾经。

回过头来看,毛主席与杨开慧两人的爱情,也是一段不可多得故事。

杨开慧的父亲就是文明远近的学者,他思想先进,一直都拥有着远大的理想与抱负,青年时就远赴大洋彼岸留学,在此等环境下,杨开慧饱受先进思想的熏陶。

同时,开辟了女子入学的先例,成为了第一批接受教育的女孩子。

在杨开慧父亲留学回来时,他所带来的知识与先进的思想被人们广为流传,不少有志之士前来登门拜访希望可以杨父指点一二,其中就有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杨开慧也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毛主席,杨开慧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就被对方的求学态度以及远大抱负所吸引,毛主席也颇为欣赏这位知识渊博的女子。

就这样两人慢慢熟悉了起来。

1918年,杨父受聘为北京大学的教授,举家搬迁至北京落户,而这一年,毛主席也是第一次来到北京,同样在北京大学,任职图书馆助理员,因此毛主席便借住在杨家,如此一来两人关系逐渐升温,就此相爱了起来。

再后来,毛主席来到了湖南领导革命运动,而杨开慧也因为父亲病逝来到了湖南,二人随即打算结婚,没有婚礼,没有嫁妆,没有新房,也没有宴请宾客,杨开慧只是带着自己的衣服,住进了毛主席的宿舍,就此表示二人结婚,之后过了很久,两人在一次朋友聚餐上,才宣布已经结婚。

两人没有过多的拘泥于儿女情节,整日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一日杨开慧见毛主席满面愁容,就问起原因,主席踌躇半天,终于对妻子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湖南革命事业正直紧密关头,大家的思想文化需要改造,毛主席想要建立一个书社来宣传新思想,奈何资金不足,自己的愿望恐怕不能实现。

杨开慧听说后就回到了家中寻找自己母亲,希望母亲可以拿出父亲的奠仪金来支持毛主席这一举动,毕竟自己的父亲也是新思想的领军人物,把奠仪金用到此处父亲也会高兴。

杨开慧听说后不由分说的提供资金,长沙文化书社就此成立,杨开慧也是在书社忙前忙后。

两人聚少离多,各自为革命事业所奔忙,1927年,毛主席只身前往了江西主持革命工作,这一别,成为了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在收到妻子身亡的消息后,毛主席内心百感交集,陷入无尽的悲伤无法自拔,更是为亡妻提笔,留下八个大字: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真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杨开慧得死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不管遭受多少毒打,他始终没有出卖组织,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与敌人死磕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国务   奠仪   刑场   军阀   共产党   真相   敌人   年后   丈夫   妻子   儿子   父亲   母亲   女子   事业   消息   孩子   杨开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