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钉子户”复读14年高三,只为上清华,今年参加高考时已35岁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作者一定不负众望,带来更多优质作品!

文|安德烈的笔记

编辑|安德烈的笔记

«——【·“高考钉子户”唐尚珺·】——»

2009年,21岁的他在读高三。

2023年,35岁的他依旧在读高三。

今天,他迎来了人生中的第15次高考,他就是有名的“高考钉子户”唐尚珺。

去年,唐尚珺曾以597的高分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然而他却不屑一顾,直言:我只上清华!

经历了14年复读的唐尚珺,真的只是为了踏入清华大学的大门,还是沉迷于复读机构高昂的奖金?

«——【·从小的决心·】——»

时间来到唐尚珺的小时候,他于1989年出生在广西防城港的一个山村里,家境十分贫困。但家里越穷,孩子就越多,唐尚珺还有3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父亲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工资微薄,难以支撑家用。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甚至字都认不全,整日种地卖菜。

都说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唐尚珺为了让自己家里能够好起来,也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村里几年前出了一个清华的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做了一个不知道什么官,回来村里给村子修路盖房。于是家家户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考上这个全国第一学府:清华大学。

从小耳濡目染的唐尚珺也因此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考进清华大学!

因为唐尚珺头脑聪明,再加上他刻苦学习,在他小升初的时候,

以乡里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了全县最好的中学。在中考的时候,唐尚珺还是村里唯一一个考上钦州二中的学生。钦州二中在整个钦州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名校了,全家人都为唐尚珺感觉自豪。

在学习中,唐尚珺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次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但是来到钦州二中之后,唐尚珺却有些改变了。

«——【·高中的不适应·】——»

因为家乡十分偏远闭塞,能接触到的东西太少了,唐尚珺来到钦州二中学习,看着这亮堂堂的大教室,他有些迷茫了。这里集齐了整个市里的精英学子,全都是市里各县的优秀学生。与初中完全不同的学习模式,让唐尚珺有些不太能适应。但好在所有的学生都是这样,这让唐尚珺以为自己还可以在这里出类拔萃,但是他错了

几个月之后,大家也都习惯了高中生活,唐尚珺也是如此。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唐尚珺和他们之间的差距开始慢慢出现了。和城市里从小接受各种教育,上了各种培训班的孩子们不同,唐尚珺连上学的机会都是他的二姐让给他的。

当时唐尚珺家里贫困,根本供不起这么多孩子上学。唐尚珺本来是想要不去上学,但身为老师的父亲严厉地批评了他。为了让他上学,刚刚高中毕业的二姐选择了不再上学,这才让唐尚珺顺利进入学校进行学习。

连上学的机会都来之不易,更别提什么培训班了,唐尚珺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就这样,唐尚珺渐渐被那些享受过雄厚教育资源的孩子远远地甩在后面。无论唐尚珺怎样地努力学习,都不能追赶上,一直处于班里的中下游水平。

由于成绩不温不火,唐尚珺有些气馁,再加上他已经习惯了往日被同学和老师们围绕、夸赞、羡慕,如今却没几个人愿意理他。这样巨大的落差感是唐尚珺接受不了的,但他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成绩还是提不上去,他着急却又不可奈何。时间久了,唐尚珺渐渐地散漫起来。

对学习的漫不经心,唐尚珺的成绩可谓是一落千丈。毕竟高中生活是很紧张的,一步落下就步步跟不上,唐尚珺的学习再也没有什么起色,经常敷衍了事。

«——【·第一次高考·】——»

在2009年,唐尚珺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结果也是不如人意,只有372分,连本科线都没有过。这让对他寄予厚望的家人有些惊讶,谁也没想到,一个从小天天拿第一的人,高考却只有这点分数。

也许是这分数刺痛了他的双眼,让一直迷茫的唐尚珺的头脑一下子清醒过来。唐尚珺看着自己的高考分数后悔不已,他想着,如果自己再努力一些,说不定不会像现在这么惨,分数也许会高一点。后悔之余,他在路边漫无目的地游荡,看着街道上的海报,宣传的清华大学校园,唐尚珺狠狠地心动了。

他从小就听说了清华大学的名号,这次看见图片上清华大学里的精致建筑和优美的环境,还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唐尚珺下定决心,要再考一次,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

唐尚珺将这一想法告诉了父亲,他表明自己想要复读一年。他的父亲起先不太同意,但看着满脸乞求的儿子,心软了,也就答应了。就这样,唐尚珺进入了一个复读机构。为了可以成功进入清华学府,唐尚珺可是卯足了劲去学习,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唐尚珺还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十分自律地学习,就连生活都极力地克制。甚至他规定自己一天关于闲聊的话不能超过10句,不能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等等。

终于在2010年,唐尚珺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高考。通过努力,他的成绩还是有所提高,比起一开始的三百多分,他这次考了432分,可以说是有了巨大的进步。但这个分数上一个好的本科都有些难度,更不要说清华大学这种一级学府了。如果想要上本科,依照这个分数只能去民办大学,但民办大学学费都是一万起步,唐尚珺的家庭完全负担不起。

唐尚珺的父亲劝说他,“上一个大专就可以了,大专也是大学啊。”唐尚珺却不这样想,他倔强地告诉父亲,“不,只有清华大学才适合我,我一定要去清华念书!”双方僵持了几天,唐尚珺见父亲就是不肯答应,于是他想了一个“好”办法

«——【·“假”的大学生活·】——»

唐尚珺决定背着所有人,悄悄复读。他一方面假意告诉父亲,“爸,我想好了,我不去复读了,上个大专也挺好的。”一方面四处打工兼职,为自己赚取复读的费用。时间一晃两个月过去了,学校也开学了。唐尚珺为了以假乱真,买了一张火车票又买了一张回程的汽车票。

在到达学校之后,唐尚珺在学校拍了很多照片、视频,还有自己在学校里的自拍照。隔三差五地发给父亲,让家人误以为他真的已经在学校里开始认真生活了。殊不知,唐尚珺其实在到达学校的第三天就坐着大巴车回到了家。就这样,唐尚珺开始了他的“假大学”生活。

为了不让家人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广西,唐尚珺白天不敢出门,就算是晚上也是小心翼翼地戴着口罩、帽子,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生怕遇见一个熟人,被撞破自己的谎言。父亲会定期给他打来生活费,唐尚珺也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外出兼职赚钱了。这次的学习,唐尚珺更加刻苦,他不断地总结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改正自己的误区。

很快他迎来了第三次高考,这次的成绩还算可以。唐尚珺考了475分,这个分数想要考一个好的公办本科大学已经是绰绰有余。但唐尚珺再一次选择了复读,只因为他想要考上清华大学。

这让和他一起复读的同学都不理解,全国好大学多得是,为什么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非要去清华呢?唐尚珺的复读老师也劝他,“其他大学也很好啊,不一定得要上清华啊,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那清华大学人都挤满了,别的大学空着这可怎么得了?”朋友同学也纷纷劝说,但唐尚珺就是要一条路走到黑,绝不回头。对于那些劝告,他一概置之不理,毅然决然地再次选择复读。

«——【·谎言·】——»

在之后的三年里,唐尚珺又参加了几次高考,但结果全都不尽人意。他开始有些怀疑人生,他对学习、千篇一律地做题也感觉到了厌烦、无聊。唐尚珺在想,自己是不是这辈子都不可能考上清华了。可是每当他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唐尚珺又会想到自己之前无比坚定的决心,现在退缩,也太对不起自己之前的付出了吧?于是他又会咬咬牙,继续坚持下去。

三年过去了,按照唐尚珺给家人的假消息,自己目前应该已经大专毕业,到了找工作的时候了。为了不引起家里人的怀疑,唐尚珺硬着头皮回到了家里,面对众多亲朋好友的对自己近况的询问。唐尚珺编造了一个谎言,称自己在广东找了一个厂子上班,工资还不低。

面对唐尚珺的谎言,全家人都相信了。一个个都想跟着他去广东见见世面,一个个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父亲也非常高兴,儿子有了一个好工作,当爸爸的怎么能不欣慰呢?唐尚珺知道,说了一个谎就要编一堆谎话来圆谎,为了不使自己露馅,唐尚珺掏出了几百块钱塞给了父母。这让家人更加相信了唐尚珺的话。

在家的半个月,唐尚珺害怕自己的谎话被揭穿,一直都是如坐针毡,很快就找了一个借口离开家,再次投入复读生活。

这一次,唐尚珺的辛苦没有白费,他考了一个高分,625分。与此同时,唐尚珺也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说起中国政法大学,尽管不是清华北大那样的学校,但也绝对是国内的一流名校了。唐尚珺陷入了犹豫,他在想,其实去政法大学也不错。但唐尚珺又放不下自己心心念念的清华大学。正在他陷入两难之间的时候,传来了一个噩耗。

«——【·噩耗·】——»

唐尚珺的父亲得了癌症晚期,已经没几个月了。唐尚珺也顾不得其他,匆匆来到父亲身边。看着被病痛折磨的父亲,他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儿。唐尚珺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秘密早晚有东窗事发的一天,他不想让父亲不明不白地就离开自己。于是唐尚珺鼓起勇气,把自己假借上学的名义偷偷去复读的事情,对着父亲和盘托出。

让唐尚珺没想到的是,父亲听完之后只是叹了一口气。也许是他太了解儿子的倔强脾气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鼓励他,一句责怪也没有。在去中国政法大学和继续复读之间犹豫的唐尚珺,无意间得到了一个消息。

当地的一个复读机构举办了一个优惠活动:高考分数超过600的同学来这里复读学习,马上补贴他5万块钱!得到这一消息的唐尚珺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立刻报了名。可复读的日子还没开始几天,父亲就去世了。但这也增强了唐尚珺考取清华的决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唐尚珺一次比一次精进,先后陆续拿到了全国各大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考神:张非·】——»

还有一个和唐尚珺同样的高考钉子户,他也是屡次参加高考,但他的目的却不是考上清华,相反,他已经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甚至是两次拿到清华的通知书。清华、北大。复旦,几个名校大学的录取书他都拿到过,可谓是当代考神。这个人就是张非。

在03年到07年之间,张非参加了四次高考,两次拿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另外两次就是北大和复旦。为何他要多次参加高考呢?原来在他第一次高考的时候,复旦大学对他提出了邀请。但张非并没有去,因为他的目标是北大。

复读一年后,张非如愿考上了北大。但却因为荒废学业,挂掉了7门课。而北大规定如果一个学生超过5门没有及格,那么那个学生就要被退学。果不其然,张非被退学了。他也只好再次选择高考,第三次高考他没有选择北大,而是填了清华。清华将他录取之后,张非又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多门课程挂科,而被清华退学。

张非只好第四次参加高考,他这次痛改前非,戒掉了网瘾。以677分再次进入清华大学,这次他一改以往的习惯,没有再被退学。

如今张非早已从清华大学顺利毕业,而唐尚珺依旧在自己的梦想之路上奋战,向着清华大学的目标进发。希望今年,唐尚珺可以如愿以偿,加油!

也许有人认为唐尚珺这些人这样做不值得,但人生只有几十载,趁还在人世不搏一搏,谁会知道结果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清华   安德烈   钦州   清华大学   钉子户   村里   名校   分数   北大   家人   父亲   成绩   学校   人生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