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之河南豫军赵倜

民国时期,中国处于一个乱世,因此各地出现了许多军阀派系,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地盘,经常发动战争。

河南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前,河南一直是北洋军阀的地盘,而河南本土也有自己的本土武装豫军。

说起豫军的构造,其实特别复杂,豫军是由好几股武装力量构成的,分别是毅军、河南保卫军、镇嵩军、宏威军、建国豫军、靖国豫军等。其中建国豫军和靖国豫军,后来是支持南方革命党的,而其他的豫军派系,都是支持北洋军阀。

赵倜是河南军阀里面,名气最大的,在清末的时候,加入了姜桂题率领的毅军,参与镇压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赵倜投靠了袁世凯,慢慢掌握了毅军的兵权,替袁世凯镇压过白朗起义,虽然不是袁世凯的嫡将领,但还是被袁世凯任命为河南督军,成为河南的土皇帝。


1871年,赵倜出生于河南汝南县,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比较贫困,赵倜小时候在私塾读过几年书,但是后来家里实在是供不起,所以就休学在家干农活。赵倜虽然没有读书了,但是他却很聪明,而且又胆大心细。

赵倜成年后,就跑去部队当兵了,因为他脑袋转的快,又有一些基础的文化,部队的长官很喜欢他,就让他当上哨长。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赵倜加入了毅军,和八国联军激战,最后毅军撤到保定后,赵倜当上了管带,负责护送慈禧和光绪逃往西安。后来慈禧和光绪重返北京,赵倜因为护驾有功,被任命为左翼统领。

赵倜率兵去热河剿匪,打败了宝德全的部队,被升为了翼长,驻守在通州,不久后又升为了参将。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西安被革命党人光复,建立了军政府,清廷就从河南派兵进攻西安,可是被西安的起义军打败。于是清廷就派赵倜率领毅军,配合清军其他部队,重新进攻陕西。赵倜率兵攻下了潼关,清政府任命他为广东雷州镇台,等他把西安的起义军镇压,就可以去广东任职。

1911年12月底,陕西起义军的张钫,率兵对潼关发起反攻,赵倜抵挡不住进攻,就退出了潼关,一路逃到了河南洛阳。面对赵倜的惨败,清廷罢免了他除了翼长外的所有官职。姜桂题又从毅军里面调了四个营给赵倜,后来袁世凯派北洋的王占元、周符麟率兵,配合赵倜反攻陕西,很快赵倜集合部队,重新拿下了潼关。

不久后,袁世凯要和革命党和谈,让赵倜停止进攻。

1912年2月,赵倜到潼关和张钫签订停战合约,赵倜、周符麟、张钫三人也结拜成兄弟,然后赵倜等人撤出了陕西,张钫接管了潼关的防务。

当时甘军统帅允升,不满袁世凯和革命党和谈,准备率兵重新攻打西安,袁世凯怕允升坏了自己的大事,就派赵倜率兵到陕西,监视着允升的部队,只要允升敢对西安发起进攻,就让赵倜配合革命党打允升。后来允升的事情解决了,袁世凯也没有让赵倜回到河南,还是让他继续率兵驻守在陕西,用来防范革命党。

赵倜的部队驻守在陕西的时候,在那里贩卖鸦片,和当地打民团武装发生了冲突,双方经常打死人。有一次谣传,说赵倜在西安被打死了,毅军的官兵不知道详情,准备进攻西安为赵倜报仇。

当时西安革命军最高将领是张钫,他听说毅军要进攻西安,就下令部队防守,赵倜也怕双方真的发生战争,就在西安城会见毅军的将领,解释清楚了谣言。可是张钫这时候,觉得毅军在陕西是祸害,强迫赵倜率领毅军离开陕西。最后赵倜率领毅军,撤到了豫西一带,本来袁世凯是要撤赵倜官职的,可是毅军首领姜桂题替他求情,袁世凯才放了赵倜一马。

1912年,河南地区爆发了白朗起义,赵倜率兵参与围剿起义军,在鄂、豫、陕、甘四省追击起义军,最后白朗率领部队又逃到豫西。当时镇嵩军的刘镇华,率兵和白朗的部队在豫西作战,刘镇华为了给自己邀功,让手下张治公,用一个假人头,冒充是白朗的头,去送给段祺瑞。

段祺瑞也不知道这颗头,是不是白朗的,但是他也不想再收拾白朗起义这个乱摊子,就对袁世凯发报,说刘镇华已经把白朗打死,而且也消灭了白朗的部队。袁世凯真的以为刘镇华消灭了白朗,就赏了镇嵩军十万元,授予刘镇华中将军衔。

赵倜不满刘镇华的做法,认为他抢了自己的功劳,于是让人带着证据,向袁世凯解释清楚,白朗是病死的,那颗人头根本不是白朗的。袁世凯查明情况后,可是任命已经给了,再撤销刘镇华的任命,那不是打自己脸,他为了安慰赵倜,就任命他为宏威将军。

1913年,山西都督阎锡山,为了独自霸占山西,准备逮捕革命党人张士秀,罢免晋南警备司令李岐山,可是二人根本不从。阎锡山把这件事告诉了袁世凯,因为阎锡山比较听袁世凯的话,袁世凯就派赵倜率兵去山西运城捉拿张士秀、李岐山。赵倜来到运城后,张士秀和李岐山根本赵倜的来意,所以没有做任何反抗,导致包括二人在内的十几个革命党人被抓。

当时张钫听说这件事后,心里非常慌,因为这些革命党人都是他支持的,于是张钫连夜来到山西找赵倜。可是张士秀和李岐山已经被押到北京,张钫也救不了,他就希望赵倜可以放了另外十几个革命党人。赵倜看在张钫的面子上,想放了这些人,可是又怕袁世凯怪罪自己,就让阎锡山和张钫谈,最后在阎锡山的协助下,袁世凯才同意赵倜放了其他人。

1914年,毅军首领姜桂题,因为年纪原因,就准备把毅军交给赵倜,在袁世凯面前,经常推荐赵倜,让赵倜当上河南督军。虽然赵倜在河南掌握军权,但是河南的大权还是在河南巡按使田文烈手里,赵倜对他非常不满,但是田文烈有袁世凯当靠山,他只有忍着。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赵倜对袁世凯表示忠心,和田文烈一起把省府的一百万元,拿去给袁世凯“登基”用。面对赵倜的忠心,袁世凯授予他一等候的爵位。

1916年,蔡锷在云南组建护国军,全国反袁的呼声很大,赵倜这时候看出袁世凯已经是过街老鼠,才开始想脱离袁世凯。后来袁世凯去世,把墓地选在了安阳,赵倜为这件事出了很多力。

1917年,赵倜就强行把田文烈赶走。当时刘镇华被陕西督军陈树藩,邀请到陕西攻打靖国军,所以离开了河南,赵倜这时候才正式掌握河南军政大权。

张勋复辟的时候,赵倜表示自己全力支持张勋,可是后来复辟失败,就率兵要讨伐张勋。段祺瑞重新掌握北洋后,赵倜就投靠了段祺瑞,然而段祺瑞让皖系的两个旅进入信阳,有让心腹吴光新担任河南督军的想法。这让赵倜非常慌张,为了打消段祺瑞的顾虑,赵倜通过徐树铮的关系,让皖系的王印川为河南省长,赵倜保住了自己河南督军的位置。

经过这件事,赵倜觉得段祺瑞不靠谱,就开始和直系军阀靠拢,他想和直系的江苏督军李纯搞好关系,如果自己以后有危险,李纯可以帮他。可是李纯的实力小,不是段祺瑞的对手,就又开始巴结曹锟,最后曹锟答应当赵倜的靠山。


1920年,直皖战争结束后,曹锟和吴佩孚的直系,打败了段祺瑞的皖系,赵倜趁机把皖系的河南省长王印川换掉,让张凤台当河南省长。

1921年,吴佩孚担任直鲁豫巡阅副使,率兵驻守在洛阳,压的赵倜非常不舒服,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赵倜和吴佩孚结拜成兄弟。

4月,赵倜的旧部成慎,在广东革命政府的支持下,在安阳起兵反赵倜,双方在汤阴大战。这时候冯玉祥部队和赵杰(赵倜弟弟)的部队,在信阳发生了战斗,在这种被夹击的情况下,赵倜向吴佩孚求援。后来吴佩孚派兵,帮赵倜打败了成慎,然后命令冯玉祥和赵杰停止战斗,这才帮赵倜稳住了局势。

1921年,湘鄂战争爆发,吴佩孚派萧耀南率兵,去湖北帮王占元抵抗湘军,也让赵倜率兵参加,赵倜只好下令让赵杰率兵去湖北。后来吴佩孚的部队,在湖北打败了湘军进攻,萧耀南当上湖北督军,赵杰率兵返回河南,吴佩孚任命他为师长。

因为在湖北的战斗中损失很大,赵杰回到河南后,就开始招兵,导致发生了民变,吴佩孚要整赵杰,最后在赵倜的袒护下,吴佩孚才没有收拾赵杰。赵杰就劝说赵倜,吴佩孚就是条狼,他迟早会吃掉他们兄弟两个,赵倜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他也没有办法。

1922年,吴佩孚听说,赵倜要和奉系的张作霖,还有皖系的余部,结成同盟反直系,吴佩孚亲自去了开封一趟,让赵倜不要做傻事。

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前,吴佩孚问赵倜,是帮张作霖还是帮他,赵倜说肯定不会帮张作霖。于是吴佩孚就离开了洛阳,来到了保定,不久后直奉战争开始。

当吴佩孚和张作霖在北方交战的时候,赵倜见到了冯玉祥,而冯玉祥对赵倜说了实话,吴佩孚害怕赵倜在后方做乱,让他冯玉祥率兵监视着赵倜。面对吴佩孚的不信任,赵倜彻底火了,大骂吴佩孚想让冯玉祥灭了自己,于是倒向了张作霖,派赵杰率兵进攻郑州的直军。

可是他把宝押错了,张作霖被吴佩孚打败,率着残部退到东北了,当赵杰的部队攻打郑州的时候,冯玉祥率兵在后面偷袭赵杰,这时候赵倜后悔自己太冲动了。赵倜找了很多关系,才说服吴佩孚不要进攻自己,可是冯玉祥根本不听,继续率兵进攻,在快要打到开封的时候,赵倜的开封交给了宝德全,自己逃往了上海。

后来赵倜又去往东北,投靠了张作霖,张作霖给了他一个虚职,担任奉军高等顾问。

1926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张作霖打败了吴佩孚,占据了北京,赵倜也到北京居住。

1927年,张作霖让赵倜担任,部队校阅委员会委员长,检阅了奉军的炮兵部队。赵倜希望奉军的力量,可以帮他打败冯玉祥,让他重新掌握河南,可惜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他也没有掌握什么军权。

1933年,赵倜在北平病逝。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动力,如果方便请大家多多点关注。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河南   潼关   岐山   白朗   革命党   督军   起义军   军阀   陕西   西安   民国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