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碧湖平原上的“鸟保姆”

#夏日生活打卡季# #媒体人周刊#​

碧湖平原上的“鸟保姆”

文/陈炜芬 图/程昌福 雷宁

6月15日,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出现在碧湖平原的第48天,也是护林员徐发满守护彩鹮的第41天。

和此前一样,他一大早来到田埂边,寻找彩鹮的身影。

在白鹭翻飞的平原上,他一眼便能认出这个小家伙,“飞行姿态优雅,而且嘴特别长”。

它时而和白鹭一起悠闲觅食,时而在藕田里梳理羽毛,时而伸直脖子低空飞翔。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

在持续数日的观察中,鸟类专家确认:这只右翅受过伤的彩鹮,如今行动自如,已恢复飞行能力。

得知这个消息后,包括徐发满在内的一群护鸟者,都长舒了一口气。

彩鹮意外受伤

4月29日,“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细雨绵绵。

谁也没想到,这天,和各方游客一起光临丽水的,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

当日清晨,在莲都区碧湖镇的一片农田里,丽水一鸟友突然看到4只黑乎乎的鸟,正“混迹”在一群白鹭间觅食。

没多久,当地村民下田干活,生性机警的彩鹮被惊飞,一时不知去向。鸟友们判断,在阴雨天气里,候鸟的飞行和方向辨别容易受影响,因此,“它们不会飞远,一定还在周边某处”。

傍晚时分,鸟友们在另一处农田发现了彩鹮的身影,而且比早上多了一个“小伙伴”,一共有5只。

这是彩鹮首次现身丽水,打破了“彩鹮不入丽”的历史记录。

几乎是同一时间,这个消息不胫而走,“鸟圈”开始躁动起来。

次日一早,天气转好。碧湖平原上,聚集了各路鸟类摄影爱好者——他们为5只彩鹮而来。

大家一边不住惊叹,一边不停按下相机快门。丽水市鸟类生态保护协会副会长李烜便是其中一人,“真是走了鸟运!”一睹彩鹮的风采后,他坦言。

当了半天“模特”后,彩鹮忽然齐飞而行,越飞越远。

“大概是休整完毕,重新出发了吧。”看着消失在空中的身影,李烜在心里琢磨着。

谁也没想到,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会在两天后传来。

5月2日傍晚,一名杭州鸟友在碧湖观鸟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彩鹮。

这一晚,李烜怎么都睡不踏实,“夜里总是醒来”。

次日清晨4时30分左右,在沙岸村一片开阔的水田里,丽水市鸟类生态保护协会会长谢伟找到了这只“落单”的彩鹮。

此时,它右侧羽翼耷拉着,数根羽毛已被击断,走路明显有点踉跄。

李烜一行人观察了许久,最后判定,彩鹮的翅膀受了枪伤,所幸不是贯穿伤,只是擦伤。

“虽然翅膀有伤,但自主觅食不成问题。”

“它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养伤。”

“我来通知林业部门。”……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全力守护受伤的彩鹮,避免它落入偷猎者或其他捕食者手中,受到二次伤害。

当天,谢伟、李烜、唐战胜、钱关跃、陈志伟、何卫东、尤慧仙、周林克、富庆勇等10名观鸟人率先自发成立“彩鹮护卫队”,“每人轮守一天”。随后,当地护林员、村民也纷纷加入其中,轮流巡逻,给受伤的彩鹮当起了“鸟保姆”。

众人合力守护

碧湖平原上,一棵低矮的乌桕树,成了这只彩鹮的栖息之所。不远处,有一片藕田、一个鱼塘,食物充沛,水源充足。

每天早上6时许,丽水市鸟类生态保护协会的成员们就会赶到碧湖。“人一靠近,它就躲进草丛里,人走远了,它就到田里觅食。”大多数时候,成员们都只是坐在田埂上远远地守护。等到天黑后,彩鹮飞回自己的巢穴,他们才离开。

“尤其是雨天,要格外警惕。”在李烜看来,彩鹮被雨水淋湿羽毛后,飞行能力受到影响,容易落入不法分子之手。

今年60岁的护林员徐发满见到彩鹮,是在它受伤后的第6天。

那天早上,他接到碧湖镇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问他愿不愿意去保护一只鸟,对方特意强调,这是“熊猫级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此时,他正忙着打理家中的三四十亩猕猴桃,但一听是国家保护动物,立马放下手中的工具,赶到了镇上。

在工作人员的电脑上,他第一次知道了彩鹮的模样,以及“鹮”这个字的读音。

来到彩鹮栖息地时,徐发满远远看到,数十米外的田里,有一个黑影。和手机里的照片反复比对后,他认定,这只嘴巴长长的、羽毛有些耷拉的小黑鸟就是自己的“保护对象”。

此时,镇上的林业部门正在附近搭设帐篷。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和另一名护林员在这顶帐篷下全天候轮守。

找鸟,是徐发满每天到田里的第一件事,“看到它才安心”。离开田里的最后一件事,是和同伴交代:

今天自己最后一次看到小家伙,是在哪棵树上,哪块田里。即便是在户外温度超过35℃的正午,他也依然蹲守在田埂上,不时用手机拍摄彩鹮。

“天一黑,我就开始愁。”因为放心不下树上的彩鹮,他时常在睡前跑到田里转一圈,看看有没有可疑的人员和车辆。

老伴“嗔怪”他疑心病重,笑话他带孙女都没这么上心。可初中毕业的徐发满却不这么认为:“既然是保护动物,我就得好好保护吧!”

附近沙岸、采桑、魏村三个村也参与到保护彩鹮的行动中。先是村干部上门向村民告知,开展护鸟宣传,接着是每村派出一位村民每天在附近巡查,合力守护这只“明星鸟”。就连村民下地干活时,也刻意和它保持距离,尽量不惊扰。

5月25日前后,李烜发现,彩鹮身上耷拉的几根羽毛掉落——这意味着,伤口已愈合,距彩鹮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在一天守一天

眼下的这只彩鹮,时常在平原之上大秀自己的飞行绝技,有时飞得很高,然后头朝下急剧落下,将长而弯曲的嘴,插入泥地或浅水中探觅食物。

彩鹮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极为稀少,被称为“鸟中大熊猫”。体羽呈现青铜栗色,飞羽和尾羽为黑色,鸟喙似弯刀。

远远看去,彩鹮不过是一只平平无奇的黑鸟。但在阳光照射下,羽色变幻,绚丽多彩,由此得名“彩鹮”。

上个世纪,中国曾有70多年没能观测到这种野生鸟类的记录,被认为在我国已经野外灭绝。

2021年春季,小群彩鹮曾先后出现在衢州江山市和金华兰溪市,当时几乎轰动全国鸟界;今年3月,一度绝迹的珍稀鸟类彩鹮首次现身舟山……而此次5只彩鹮光临丽水,成为丽水本地的彩鹮观测新记录,同时验证了丽水也是彩鹮迁徙的通道之一。

近年来,丽水通过加强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重点区域巡查巡护,不断为各类候鸟筑造起“温馨家园”,让它们“如约而至”。

越来越多的候鸟在此迁徙过境、繁衍栖息,这里先后观测到的候鸟种类超过300种。

绿水青山,精灵相伴。

从猫头鹰连续30多年来松阳老屋产子,工程队为蓝喉蜂虎安居而停工,到水利工程为中华秋沙鸭越冬“让路”,九龙湿地公园保安24小时守护小鸟……群鸟共鸣,是对丽水生物多样性的礼赞;鸟儿翱翔,描绘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画卷。

去年3月,丽水市鸟类生态保护协会正式成立。截至2022年,丽水总的鸟类记录449种,仅2022年,协会会员就在全市记录到363种鸟类,其中13种为我市新记录,1种同时是浙江省新记录。

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也相继在丽水被发现,且次数越来越多。

“彩鹮性喜群居,希望它能回归自然和集体。”只是,什么时候飞离,谁也说不上来。大家一度觉得,“它似乎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它飞走的那天,这件事才算真正告一段落吧。”对于“彩鹮护卫队”的每一个人来说,只要彩鹮在一天,他们就守一天。

原标题:“碧湖平原上,你不孤单”

部分图片由丽水市鸟类生态保护协会提供

编辑 夙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丽水   丽水市   平原   护林员   林业部门   护卫队   熊猫   田埂   白鹭   田里   鸟类   候鸟   浙江   村民   保姆   羽毛   协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