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世时,张春桥曾对女儿透露:汪东兴迟早会对他采取行动

图|张春桥

1998年的冬天,北京银装素裹,雪花纷飞。监狱大门缓缓打开,一位步履蹒跚、年过八旬的老人走上了一辆救护车。这位老人正是昔日风靡政坛、威名赫赫的张春桥。

年事已高的张春桥因癌症而获准保外就医,他时常在医院接受女儿的探望。面对女儿,张春桥会回忆过去,谈论毛主席、回忆往事。偶尔,他也会提到一些故人,引发唏嘘感慨。

图|汪东兴

特别是当他得知汪东兴早在八十年代就退出了政治舞台时,不禁对他的选择感叹不已。这时,张春桥会告诉女儿:“我和汪东兴在主席身边共事多年,当主席还在世时,我就知道汪东兴迟早会对我下手。果然,我最终落入了他的陷阱。”张春桥和汪东兴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发生了什么变故?而张春桥又因何事被逮捕入狱呢?

图|毛主席逝世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这位世界革命导师与世长辞,全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毛主席的离去不仅意味着革命路线将要发生转变,更重要的是谁能够接过红色旗帜,继续引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成为党中央当前最为棘手和困扰的问题。

毛主席曾经说过:“卫星上天,红旗落地。”他对社会主义建设持有一些悲观态度,因为他从苏联的状况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中得到了启示,他始终认为国内的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必将复辟。

因此,在毛主席去世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社会掀起了一股革命的思潮,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他去世。在这期间,毛主席重用了张春桥、王洪文等人。然而,如今的社会需要快速恢复生产,更需要一个能够主持大局的人来接替领导。然而,张春桥、王洪文等人,特别是张春桥,对政治的态度过于激进。

图|王洪文

社会的发展需要与历史的潮流相适应,因此,党中央进行了讨论,并参考了毛主席临终前的遗愿。最终,领导权落到了华国锋等人的肩上。权力的交替发生了,而激进派则认为革命事业还未完成,公然违背了毛主席的意愿,这是对毛主席和革命事业的不忠。

激进派的代表人物张春桥对党中央的决策进行了激烈批评,甚至与江青等人一起伪造了毛主席的遗书:“按既定方针办”。他们经常在各种中央党报上发表激烈言论,直接指责党中央。一旦有人对他们提出质疑,他们就拿出毛主席的遗嘱作为挡箭牌。最后,他们甚至公开宣称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并直接攻击华国锋是修正主义的领导人,要对修正主义者进行彻底反对。

图|张春桥

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革命并非善事。张春桥认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必须从基层发起自下而上的革命斗争,进行彻底改变。然而,中央与张春桥的观点截然相反,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果中国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对中央来说将是巨大的损失。

随着张春桥等人发表的激进言论越来越多,全国人民再次陷入了斗争的情绪之中。9月16日,中央立即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华国锋、李先念、吴德等几位政治局委员前往国务院商议此事。李先念认为,如果张春桥继续这样闹下去,必将走上赫鲁晓夫的老路。但如果只是开会批评张春桥等人,他们一定会握住毛主席的大旗,中央的任何决策都将无法推行。

图|毛主席和李先念

除非有一个与毛主席关系密切、并且也深受毛主席信任的人站出来,揭穿张春桥等人的真实目的,先发制人,才能让全国人民心服口服。经过深思熟虑,华国锋下定决心:“我知道谁最合适。”这个人就是中南海大管家,与毛主席共事三十年、兢兢业业的警卫长汪东兴。

而汪东兴也非常赞同中央的意见。他认为,在进行革命的同时,也必须确保社会的稳定,否则人民也会感到疲惫不堪。而且,如果社会没有相应的秩序,将会给许多不法分子趁虚而入的机会。因此,汪东兴早就反对张春桥的行动。在毛主席在世期间,汪东兴经常与张春桥就此事争执。当时,汪东兴主张开展大鸣大放,而张春桥则在公共场合攻击汪东兴的观点,这让汪东兴经常处于被冷落的境地。尤其是汪东兴后来赞成了保留主席职位不取消的论点,让毛主席对汪东兴更加失望,也加强了对张春桥的重视,使汪东兴难以辩驳。

图|华国锋

两人如此对立,如今汪东兴决定为自己扭转局势,选择站在中央决策的一边。同时,在华国锋讨论如何处理几位人员的会议上,汪东兴也参与其中。他主张对这些人进行隔离审查,并担任逮捕张春桥等人的任务。然而,如何逮捕张春桥等人让中央非常头痛。因为张春桥等人近日发表的激进言论和观点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而且他们一直以毛主席的接班人自居。如果对张春桥展开大规模抓捕行动,必然会引起巨大的风波。

为了稳定局势,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汪东兴提出了一个“引蛇出洞”的方案,以暗中抓捕张春桥等人。汪东兴的方案能否成功实施呢?

图|叶剑英


在抓捕张春桥之前,叶剑英等老一辈元帅和将军们前往军方稳定人心,并与军方人员商议和做好准备,同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军方人士认为是时候结束斗争,于是默认了中央的决策。同时,他们也影响了《人民日报》等编辑的思想。
接着,中央通知张春桥,于10月6日以开会讨论未来发展为由,邀请他前往中南海怀仁堂商议。

在毛主席去世后,如何有效地宣传社会主义,如何继续高举毛主席的旗帜,在张春桥看来,这是未来革命发展的关键。因此,张春桥决定前往会议,答应了邀请。然而,考虑到局势紧张,他为了安全起见带了一队警卫员。

然而,当他到达中南海时,却被中南海的警卫员拦住。

图|张春桥

张春桥感到疑惑地问道:“为什么不能带警卫员?”中南海的警卫员回答说:“我们的职责是保卫中南海的安全,你带着警卫员是否意味着挑衅中南海的权威?”这个质问让张春桥无言以对,为了会议的进行,他只能把跟随他的警卫员留在外面,独自一人前往怀仁堂。

然而,当他进入怀仁堂时,立刻感觉到气氛不对。虽然已到会议时间,但庞大的怀仁堂里只有他一个人。张春桥大声呼喊,却没有人回应。他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迅速离开怀仁堂,却发现外面的走廊突然涌出一群人,将他包围起来。张春桥脸色一变,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他试图冲出包围,但被警卫员们团团围住。张春桥只能无奈地喊道:“你们想干什么!”

其中一人从警卫员中走出,正是汪东兴。张春桥恍然大悟,这是中央的决策。他质问道:“你们凭什么抓我?给我一个理由!”汪东兴下令将张春桥革职查办,但张春桥高声反抗,认为汪东兴没有权利这样做,甚至指责他是出于个人私仇。然而,汪东兴坚定地表示:“我是为了人民,至于你,将由历史来评判!”张春桥的反抗毫无效果,最终在众多警卫员的围攻下,他被捕。

图|四人帮

随着张春桥被捕,他的追随者也土崩瓦解。不久之后,中央对张春桥进行了审问。与王洪文等人不同的是,张春桥面对质疑和审问时始终带着冷笑,似乎在嘲弄众人。面对他这样的态度,中央束手无策。

众人质问道:“难道你伪造毛主席的遗嘱也是正确的吗?”然而,张春桥依然拒绝认罪:“如果说我伪造遗嘱,你们有证据吗?如果说我触犯法律,你们说我违反了哪条法律?难道你们现在要改变人民宪法吗?”

图|江青和张春桥

他的强词夺理使人束手无策。实际上,毛主席在1974年曾批评过妻子江青,称她是一个有野心的好战分子,而张春桥与江青关系密切。在毛主席去世后不久,张春桥和江青等人进行了密谋。江青曾在钓鱼台宴请张春桥,还邀请了毛远新等人,他们在宴会上讨论私自调动东北装甲车进京。然而,这个决定未经党中央和军委批准,如果装甲车私自进京,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然而,张春桥并不承认中央对他的定性,声称自己并没有野心,他只是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面对众人的指责,他置之不理。随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揭示了这些年来张春桥组织派别、进行政治斗争的事实。

1977年7月,根据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张春桥被开除党籍,并根据他的罪行判处死刑。然而,张春桥拒绝在认罪书上签字,他坚定的态度引人好奇。这个野心膨胀、却又异常冷静的人是如何赢得毛主席的信任的?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张春桥于1917年出生在山东巨野,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相对顺利,家庭中有人在政府工作。他在1931年前往济南就读,并于1934年毕业于济南正谊中学。

图|张春桥

1933年春,张春桥参加了华蒂社,这是国民党特意成立的青少年组织,旨在在大革命失败后吸引年轻学生,为国民党培养储备力量。尽管参与其中,但张春桥对这个官僚主义的社团感到不适,裙带关系使得那些进入社团的年轻人众多。因此,他最终退出了该社团。

然而,当时正值东三省剧变,日本计划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激发了张春桥的爱国情感。中学毕业后,他前往上海参与抗日的文化宣传工作。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展现了一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爱国青年的形象。由于他的才华和积极进取的思想,他于1938年被引荐到延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尽管张春桥并未坦白承认曾加入国民党组织的“华蒂社”,但他选择了坚定抗日的中国共产党,并表示自己会痛改前非,更积极地投身于革命宣传工作。随后,他前往晋察冀解放区担任《晋察冀日报》的主编。他的辞藻犀利,头脑清晰,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深入研究,深谙群众心理。他的作品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群众热烈讨论。

建国后,张春桥被安排到上海《解放日报》工作。1958年,他发表了《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一文,毛主席对他的才华和文笔感到吸引。在毛主席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他详细阐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过程。张春桥的文章与毛主席的思想不谋而合,并且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上得到了升华,成为可以深入研究和发展的理论。

这使毛主席非常高兴,他认为张春桥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张春桥逐步从上海上升到中央,并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然而,相对于张春桥,毛主席更加重视身边的汪东兴。尽管张春桥成为军委常务委员,但在汪东兴面前,他始终处于下风。汪东兴的发言更有分量,这使得张春桥显得虚有其名。

在政治观点上,张春桥与汪东兴截然相反。毛主席认为存在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而张春桥主张革命到底,要彻底否定现有的领导结构。两人观点不合,争论不休。每当这种时候,张春桥就会思考如何压制汪东兴。他知道自己只能依靠毛主席的支持,一旦毛主席去世,他将面临困境。

张春桥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在毛主席去世后,他没有实权,但他仍然竭力维护自己的政治观点,甚至不惜挑战法权威,屡次挑衅中央。最终,在汪东兴的协助下,中央逮捕了张春桥。然而,由于张春桥拒绝认罪并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他的死刑被改为死缓,后来又减为有期徒刑18年。

1998年,因健康原因,张春桥获得保外就医。当时他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他的女儿经常前来探望他,他会和女儿一起回忆过去,谈论毛主席和往事。偶尔提到一些故人时,他不禁感慨:“我和汪东兴在主席身边共事多年,主席在世时,我就知道汪东兴将来一定会对我动手,果不其然,我就栽在他的手里。”

然而,张春桥被捕入狱,并非仅因与汪东兴的观点不合,而是因为当时的历史潮流下,他做出了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行为,必然要接受审判。

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并非一夜之间能够定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曲折无常。我们在珍视当下的同时,也应思考过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未来。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对历史的审判也会更加客观,从而更好地以史为鉴,让国家变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李先念   中南海   党中央   怀仁堂   女儿   警卫员   遗嘱   资产阶级   激进   态度   观点   主席   中央   社会   历史   汪东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