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公路边的明朝古墓,两根望柱就能猜出墓主的身份

那桐镇至隆安县城的508县那门村段有一处明朝时期修建的古墓,在1000平米范围内埋葬着20多处墓葬,其中最早安葬的是明朝,最晚的是近30年内。安葬时间跨度之大,足见这处墓地的风水有多好。墓葬群内都是那门村邓姓人家,墓堆尽管很不显眼,也没有多么豪华的装饰,但看到墓园左右两边的望柱,难免会让人对这处墓园感到好奇。

望柱高至5米,八角棱状,每个棱面都有字迹,只是年代的久远,文字已经模糊不清。望柱顶端为莲花头状,远看有望柱时对这处墓葬就有着很强的期待,看到望柱顶端却感到有些失落,不过以那门这个历史不久远的地方,在古代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多,不过以当时的社会背景,能够修建得起望柱的在当地绝非等闲之辈。

古代修建望柱也分有等级讲究,并且要得到朝廷的恩准,若不经朝廷恩准修建望柱,或者修建望柱超出本身地位,轻者入大牢,重者满门抄斩。望柱顶端是莲花头状的大致是地方土豪,按当时九品十六阶来区分,除了最低等的莲花头状,有八九品的球状头,六七品的虎头,四五品的狮子头,二三品的貔貅头,一品的龙头。球状头望柱是朝廷规定的最低等级,莲花头状的则是朝廷恩准,自己出钱修建的地方望族。

经打听得知这是那门村邓姓族人的祖坟,邓姓是那门村的第一落业大姓,在当地就有邓家为主,黄家为补,李家赵家兼的说法。尽管在那门村黄姓占据着半壁江山,但邓姓在那门村落业最早,所以在那门村的很多事情都是以邓家为主,说话分量最重的要是那门村的庙会,都是由邓家还主持,其它姓氏都要听从邓姓的安排。

老一辈的口中得知这处墓园是明朝时期一位寡妇倾全家所有买来的一块地,安葬的是落业那门的第一代先祖。这处墓园是邓家所有,即便是后来的分产到户,这一处墓园都不能动。买地的这位寡妇也是一位传奇人物,刚落户那门时的先祖们由于势单力薄,经常被土匪光顾,男丁几乎被土匪杀光,寡妇则带一帮小孩躲起来,邓家才能躲过灭门之险。

邓家能够得到延续下来,寡妇对于邓家是功不可没,但后来因为分家,长、次、三分配原因闹得不和,更是在清代的时候邓家出现贫富分化而相互看不起。邓家分有上邓家和下邓家,上邓家是长子和次子,所分得的相对较多,下邓家是三四子,分得也相对较早。加上先人惨遭土匪祸害等原因,为了保证邓家能够延续下去,也开始沾染匪气。

上邓家由于财富比较充裕,所以对下邓家开始看不起,有时还因为某些利益,即便是下邓家有理,但上邓家利用匪气和雄厚的实力,硬生生的将下邓家的利益给剥夺。清朝乾隆年间,上邓家和下邓家开始出现裂痕,甚至进入敌对状态,直到清末民初,地方土匪横行,上邓家和下邓家才出现缓和,为了更好的保护好邓家,上邓家和下邓家联合修建用于防御土匪的城堡。邓家修建的这座城堡从清朝末年保留至上世纪70年代才拆除。

上邓家和下邓家尽管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在某些利益上达成和解,但是这么多年的矛盾和隔阂是解不开的。上邓家和下邓家原本是一个祖先,但是在几十年前红白喜事各过各的,从来就没有来往过,直到近20年,老人们才解除这份隔阂,红白喜事才一起相互往来。上邓家和下邓家互不相见,也给邓家带来不小的影响。就好比做这处祖坟,墓主连名字都不清楚,求问邓家老人是否保留族谱,竟然连族谱都没有,邓家这么一个大家族,连个族谱都没有,确实不应该。

20年前盗墓盛行,这处古墓也没能避免,先后被破坏多达10多次,墓室被盗挖过好几次,里面有没有宝贝不得而知,但让盗墓贼光顾这么多次的原因,恐怕就是左右两边的望柱了。记得几十年前有一帮考古队,是民间组织的,要交4000多元的会费,挖到的金银珠宝均分。考古队的负责人有探宝器,一个铁圈圈一根木头,用遥控控制,看见有土堆高的地方就去探测,然后摁住遥控,滴滴一响土堆摊平。这个考古队成立20年毫无收获,却养肥了考古队负责人,4000元会员费打水漂,后来才知道是一场骗局。这支考古队也来光顾过这处墓园,挖没挖到宝至今无人知晓。

写古墓的文章我都会写姓氏的来源和变迁,还有墓主人身份和来历,还有墓主人的后代和字辈,但是收到这处墓园的信息太少,也只能简单的忽写,希望大伙见谅。不过这处墓园的两根望柱,也足以证明墓主在当地的身份和地位,墓园就离公路500米左右,周边都已经开荒,远远就能看到两根望柱,喜欢观看历史古迹的朋友,感兴趣的何不留意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明朝   隆安县   古墓   南宁市   红白喜事   土堆   族谱   墓园   广西   土匪   寡妇   朝廷   身份   公路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