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技术中心落户上海 曼胡默尔加码在华布局转型提速

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在外资企业高管接连来华“跑市场”,为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投下“信任票”之际,全球过滤行业巨头曼胡默尔已深耕中国市场近30年,并持续以实际行动加码在华投资。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使中国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基于此,曼胡默尔将其全球新能源技术中心落户上海。

(曼胡默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徐捷。本报资料室/图)

6月6日,在曼胡默尔全球新能源技术中心揭牌仪式上,曼胡默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徐捷向《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表示:“中国正在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曼胡默尔新能源技术中心建立在上海,这不仅是基于对全球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的洞察,同样也是对中国政府的‘双碳’目标的积极响应。”

记者了解到,曼胡默尔总部位于德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80余家工厂和22000余名员工,其核心技术包括空气过滤、液体过滤以及汽车内部空气质量管理。

而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对于曼胡默尔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曼胡默尔在华不仅为主流汽车生产厂商提供关键零部件,也是工业过滤器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据悉,曼胡默尔在主机乘用车客户有宝马、奔驰、大众、上汽、长安、长城、一汽、沃尔沃等;在重型工业领域:有潍柴、玉柴、中国重汽、三一重工等。

深化在华市场布局

众所周知,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增长,不同地区发展情况有所不同,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巨大的市场需求将驱动技术和产品的持续升级。这也意味着,要想跟上市场发展步伐,研发与创新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记者了解到,上海新能源技术中心的建立,正是为了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该技术中心也将作为曼胡默尔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发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和产品,曼胡默尔持续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产业低碳转型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根据企业介绍,曼胡默尔新能源技术中心是以研发适应中国市场和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车过滤技术解决方案为核心任务。根据对全球市场的理解,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将围绕着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展开,聚焦在车内环境安全、新型电池与超充、智能网联等技术,开发整车过滤解决方案和高性能且低成本的关键零部件。

“选择在中国是因为看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且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迭代也是最快的。我们希望借助这样的区域优势,让曼胡默尔能够更好地在新能源市场保持我们的技术优势,产生更多的新技术和产品,通过公司和产品的转型升级,创造一些新的增长点。”曼胡默尔新能源技术中心负责人潘勇向记者说道。

记者注意到,技术中心还将配备国内外顶尖人才,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与相关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在揭牌仪式上,国家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田雨时表示,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中心必将在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取得突破。

未来,作为曼胡默尔全球重要的创新策源地,该技术中心将成为连接曼胡默尔全球研发网络和中国市场的重要桥梁,使最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落地生根创造价值。

潘勇告诉记者,上海新能源技术中心的建立是曼胡默尔来全新研发网络当中的一个创新。“一期的建设是以中国的创新中心为先导,今年还会陆续成立在美国和欧洲的分中心,最终形成一个针对新能源产品的全球创新网络。”

“这个创新网络有两个里程碑式的意义,第一个是在曼胡默尔内部成立了全新的、跨大洲的、跨区域的联合创新网络。第二个是首次在德国总部以外,设立了一个全球最高等级的创新中心,由中国的团队来领导一个新的针对新能源产品的全球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的投入得到了公司董事会直接的批复,集团投入了非常大的资源,包括对人员和经费的投入,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潘勇说道。

为什么选择落户上海?徐捷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上海本身就聚集了大量的汽车人才,又是很多新能源车企的总部,还有很多企业的创新中心都在上海,这种行业的协同效应会很好。“曼胡默尔自身也在上海,这样也是基于大盘的考虑,找到协同效应的平衡点。”

对于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不同,徐捷表示,曼胡默尔对于中国市场秉承的原则是充分尊重,中国不同其他市场最大的特点需求的迭代特别快,对于新事物的要求特别高,德国企业擅长的是高质量的输出。“针对中国市场有很多不同,需求的不同,速度的不同,供应链的不同,规则的不同,我们就是去适应尊重,然后在这边发展。”

到2025年中国工厂将实现100%绿电

“曼胡默尔是在各个领域做过滤解决方案的企业,在清洁出行这一块,既有在乘用车和商用车的过滤产品,也有在铁路、船舶等领域的过滤产品。”曼胡默尔中国区市场总监俞虹向记者介绍道:“此外在清洁空气和清洁水方面,曼胡默尔的过滤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

记者注意到,除了在中国新成立的全球新能源技术中心,曼胡默尔在新能源领域已有诸多的布局。据悉,为响应“双碳”目标,在产品研发上,一方面,曼胡默尔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滤清产品与发动机整体表现相耦合,协助车辆动力系统实现节能减排,搭载智能硬件与配套软件的滤清器产品和系统,可以满足实时智能身份识别、工作状态监测以及按需保养提醒等一系列智能化需求。另一方面,曼胡默尔也将目光放在汽车产业的“脱碳减碳”关键一环即新能源汽车上,衍生出多种相关产品,如智能驾驶座舱系统和燃料电池系统阴极空气过滤器、加湿器、水分离器、消音器、冷却液颗粒过滤器、去离子器等产品。

在生产端,曼胡默尔正逐步减少原材料的能源消耗,选用循环再生材料替代碳足迹较高的原生材料。每个绿黄盒子中再生纤维的含量约为 80%至 95%。在运营和回收利用端,曼胡默尔已经应用可循环包装,并努力实现最后一公里的低碳运输。

“‘双碳’可以从几个维度看,一是自身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我们去年在这一块开始做工作,最关键的还是能源结构,比如我们现在用的电是国家电网的电,但我们去年年底在龙口的25000平方米的工厂屋顶,已经全部铺设太阳能板。上海21000平方米的工厂也会在今年下半年铺上太阳能板,我们争取用太阳能发电,虽然不能100%但是尽可能的把我们生产运营过程当中需要的电能够用再生能源。”徐捷说道。

据悉,曼胡默尔龙口工厂在2022年年初就率先响应国家的“双碳”目标,启用太阳能板的设计,用于厂房屋顶及车棚的搭建上,整个项目计划太阳能板覆盖约28000平方米、60%可工厂自用、年发电量为360万千瓦时,可以降低年碳排放量2300吨。

“二是针对给到客户应用的产品,无论是针对新的商业车还是产业用车以及新能源车,我们都想办法使用可回收材料,包括前段时间我们跟合作伙伴一起推出的90%以上的回收塑料粒子的材料。”徐捷进一步说道,“三是滤芯器过滤材料要不断更新,做到同样的分离有害物质和无害物质,能源节约能够做到大量提升的话,这样对于能耗就有一定的降低。”

根据规划,到2025年,整个集团包括曼胡默尔在中国的工厂都必须要100%绿电,2035年实现生产碳中和,2050年全价值链碳中和。

谈及公司新能源产品的业务占比,徐捷介绍称,整机投入方面,每百台车的新能源占比是28%~30%,我们的业务占比和这个占比差不多。我们现在还是跟得上时代的,但是我们觉得光跟得上不行,跟得上有可能会跟不上,我们还是想走在更前面一点,我们的整个业务转型、技术转型、产品转型都走的很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快点把技术中心落地。”

对于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徐捷告诉记者,从整个业务板块,曼胡默尔的乘用车,商用车,售后,还有工业,这四块都有相应的增长和业务发展。“除了前面说的乘用车新能源,还有商用车之外,未来在中国我们还会在工业领域有更多的投入。”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工业产品的最大生产国,无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全球企业在这边都有大量的过滤需求,这也是我们专注的一点。”徐捷补充道:“生产过程的过滤,分成了生产过程空气净化的需求,还有液体过滤的需求,这一块的需求量蛮大的,在工业领域的以上三块我们会在今年要更多的去发力。”

(编辑:石英婧 校对:翟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新能源   上海   全球   技术   中心   中国市场   中国   布局   需求   汽车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