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十大台词,句句真知灼见,若能领悟一句,绝对终生受用!

《天道》里有很多经典的台词,这些台词背后都有特殊含义,所以,局长特意精选出10句经典台词,为大家盘点下。

N0.01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你,你就不是你了。

这句话是丁元英对芮小丹说的,也可以说是全剧最深奥的一段话。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认知,即便将你现在的记忆清零,让你回到十年前,你依旧会做出同样的错误决定,因为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一旦你认识了自己,可以从一个观察者的视角审视自己,那么你就不是你了,这时你会意识到自己的对与错,甚至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从命运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如果预测到未来的命运,那么未来的命运一定不会存在,因为人会下意识的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规避一些灾祸。因此,未来的命运是不确定的,是一种闪烁不定的纠缠态,如同薛定谔的猫,总会因人的观察而坍缩。同样人生也一样,如果你知道你,并能观察你自己,那么你原来的命运必定坍缩,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命运,那么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了。

N0.02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悟道是一种明性,修行是一种戒律。佛学总会说「轮回」和「因果」,也就是修行悟道是一种生生世世的轮回,有些人看一遍就能领会经文,而有些人看一辈子,也无法读懂经书,说明前者具有慧根,这种慧根是因为前世修行的结果,是一种隔代的因果关系。但是这两句话否定了佛学的「轮回」和「因果」,它提出修道之人,没必要谈论「轮回」和「因果」,每个人都有「自觉」的可能,只要一个人愿意自悟,就有「自觉圆满」的机会,不管这人上辈子干了什么恶事,都与这辈子无关。

同样,修行是一种戒律,企图通过这种戒律约束本我,本就是「着相」的表现,成佛只要靠「悟」,也是一种明性,而非一种戒律,所以修行之人,就不要谈取真经了,通过修行也无法达到「觉性圆满」的境界。

N0.03

道就是规矩,既有所能就必有所不能

这里的道并非天道,而是一种人建立的规矩,这种规矩是具有两面性的,也就是它并非是完美的,但凡能达到一种目的,必然无法达到另一种目的。比如林雨峰想要除掉丁元英,如果他真正通过非常规手段达到目的,但无法消除这种手段带来的隐患,也就是知情者是他永远也无法隐瞒的事,随时能会把他拉入万丈深渊。其次别人也可以通过这种手段,要了他的命。所以说,这种规矩有它能办到的事,也有它无法办到的事。

N0.04

忍人不能忍,能人所不能。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做常人难以做到的事,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走出非寻常之路,这也是一种通往窄门的方法。

N0.05

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

要想成佛,必须先具有觉性,也就是佛学所说的慧根,但是光拥有觉性是不够的,必须达到「觉性圆满」的境界才行,也就是说,佛是一种觉性,觉性却不是人,即便人拥有了觉性,只是初级觉性,这种觉性是一种「自觉」而已。每个人都能拥有觉性,但不等于觉性就是人,说明觉性是成佛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N0.06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道和术的关系是皮和毛的关系,毛发依附于皮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有术无道,也就是只有毛发,没有皮肤,这样的毛发是死得,也是难以长久的,所以说,有道无术的人,迟早都有机会学会术,但是有术无道的人,他永远只能停留在术的层面。


N0.07

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

杀富济贫只是一种人为的干涉,而非自然规律,并不能对贫富差距根治。要知道,贫富差距是由社会制度和文化决定的,如果无法改变它的底层逻辑,做再多的人为干涉,都是徒劳无功的人。因此,你杀再多的富人,救再多的穷人,都无法彻底消灭富人,因为游戏规则的存在,富人会源源不断产生,穷人也会不断形成。

同时富人是依仗一种「强势文化」生存,简而言之,就是按照事情客观规律办事;而穷人是依赖于「弱势文化」生存,他们的一生主打一个「靠」字,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甚至将来会靠救世主,而救世主根本不存在,所以他们只能追随强者,从来不会想着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N0.08

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让我穷困潦倒,那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

这句话是芮小丹说的,它是芮小丹对自己的感悟,同样也适合所有人。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大小,以及认知境界,而不能盲目去干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事,人的一生必须领悟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到底是「跟随者」,还是「引路者」,一个跟随者一旦做了引路者的事,他的人生会十分惨,犹如刘冰的悲惨结局。如果一个引路者做了跟随者的事,他的人生一样会十分压抑,一生郁郁不得志,很难大有作为。

N0.09

一个人只有自己觉到悟到了,他才会真正的去行动,才真正的拥有那个动机。别人说的都是假的。

这句话看似简单,实际很难领悟,人常说,知道再多的道理,都无法过好一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知道是假知道,他们的认知是假认知,所以指引他们行动的思想,也是有偏差的思想,这也是他们无法做成事的根本原因。

一个人觉悟到的东西,是融入他血液的东西,而非死记硬背的大道理,那些觉悟的东西,必定背后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是从经历中淬炼的真知。人们一般学到的知识,只是一种原料,只有经过酿造的酒,才是真正的觉悟出的东西。

N0.10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

生离死别是人生的常态,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是由他存在的必要条件构成,所以生死只是一种自然规律的显化结果。人的诞生是由各种缘分形成,缘起则生,缘灭则死,由于构成人存在的条件消失了,所以人也就会死亡,如果将来构成这个人存在的条件,人也会以另一种形式诞生。

人一旦明白这些客观规律,就不会执着于生死的执念,也没有必要对抗这些规律,应该坦然接受这些规律。芮小丹就是这样的人,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从不贪恋在人间的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慧根   目的   真知灼见   无道   戒律   佛学   毛发   天道   认知   台词   规矩   终生   也就是   命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