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非遗是通往审美的生命体验

国家大剧院京韵·婺风展览现场

传媒出身,秉承非遗是一场通往审美的生命体验这一理念,近些年作为非遗策展人,李媛媛着力打造了“仿佛若有光”和“无界之境”,“宫廷新造办”和“流淌在生活”系列展,以及“故宫以东· 城市盲盒”。从非遗令场景更生动、城市因非遗更美好、商业因非遗更活力三个方面,很好地展示了非遗在城市文化传播和商业场景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出一条面向艺术与商业的非遗之路。

特别是近期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非遗展《京韵·婺风》更是荟萃了北京和浙江金华两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项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非遗精品之韵和大国工匠之精神汇集一堂。“京韵·婺风”唤起人们心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情感记忆。


李媛媛

很多人认为,非遗就是传统文化,在我看来,非遗是大于传统文化的。在非遗中,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观照,更是人生的养成,对宇宙的感知,对美的内心抵达。

从二十四节气,我们理解自然法则;从榫卯里,我们认识立体空间构成;从鲁班锁里,我们学习中国密码;从无数镂空 、刻花 、声形 、音韵中,我们寻找美。
我们的先民以针线、以斧凿、以刻刀、以口头传统、以音乐、以舞蹈..诠释美,并通过它们,传递着美的理念,实践着美的教育。所以,非遗是一场通往审美的生命体验。

京绣《御园美景》


牙雕《**公主》


婺剧戏装《女大靠》

东阳花灯《鱼灯》



Q-北京青年周刊

A-李媛媛


Q 此次你担任策展人,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非遗展览《京韵·婺风》有哪些收获和意义?

A 从大数据看此次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非遗展《京韵·婺风》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展览面积 1200 平方米,共展出 220 件非遗精品,举办了 6 场线上对话,邀请了 16 位南北嘉宾,展期历时 3 月 90 余天,总共有 9 万人参与了线下观展,其中还穿插了 30 场非遗体验、200 场次专场公益讲解。共计 200 余篇媒体报道,在网络上的总浏览量逾 5500 万人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人民创造力的高度体现。它流布存续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或彰显典雅精致的最高追求,或代表民间文化的活力,为国家、民族、城市留存了最深沉的文化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非遗在北京,宫廷造办处传承并流传至今的“燕京八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昔日中国的工艺高峰、审美高峰。这些传统工艺存续流布于京、冀,至今仍保持着瑰丽的大国气象。非遗在浙江金华,以“百工之乡”东阳、“五金之乡”永康巧夺天工的木雕、竹编、锡雕、铜艺为代表,至今仍可在北京故宫之中寻得踪迹。

作为国家级综合艺术的展示平台,国家大剧院始终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上演过多场非遗戏曲演出,还推出“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持续搭建非遗创新发展平台。历史上,北京与浙江因运河加强了联系与交流,本次展览荟萃了两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项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非遗精品之韵和大国工匠之精神汇集一堂。“京韵·婺风”唤起人们心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情感记忆。

在国家级艺术殿堂里,非遗盛放。从燕京八绝到八婺百工,从京韵到宋韵,非遗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美到人们心中。在 展厅里听到最多的是“太美啦”。这就是我作为非遗策展人的意义,把非遗之美播撒,让非遗直抵人心。

很多人问我,你做非遗展到底有什么意义。我想意义就在于此吧!不管在线下展厅,还是朋友圈、小红书和微博等线上媒体,都致力传播非遗美,让世界看见。


河南鹤壁浚县古粮仓光影展

Q 通过这次展览,让我们知道了金华。观看城市有多种方式——因味识城,因火腿认识金华;因字识城,因“婺”认识金华;因遗识城,因非遗认识金华。如何理解构筑一座城市文化气质的正是活态传承至今的非遗?

A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改造项目曾有过这样的嘱托,他说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我们观看城市,有很多种视角。城市有千面,而最能拨动我们心弦的就是非遗。非遗是传承至今的“活”的历史,诞生于自然,孕育于文脉,生长于历代民众的生产生活之中,经由历史与岁月的沉淀,历久弥新。我们能从榫卯里,窥见中国人建筑营造的伟大历史;我们从二十四节气里,看到我们的先民从农业生产生活中长期总结得出的人类经验。在城市生活的衣食住行里,看到无处不在的非遗身影。我们在广为流传的史诗歌谣中,寻找城市发展的历史。


浙江之心水墨金华主题展

Q 大运河拉近了南北距离,南方的秀色走进北方的豪壮,北方的粗犷与南方的婉约融合,传统工艺在材料、技艺、功能、审美上进行着交织、碰撞、融合、跨界与共享。这次的展览,在策展角度看到很多南北在非遗领域的对话,能否具体讲一下策展思路?

A 非遗,千百年来根植在北京、金华这两座城市之中。此次展览“京韵”部分,展出“燕京八绝之韵”,首都北京之韵;“婺风”部分,展出“八婺百工之风”,宋韵浙江之风。

京剧与婺剧,声腔流转代代相传,梅兰芳先生曾说:“京剧要寻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北有故宫,南有卢宅”,金华东阳的卢宅建筑群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与北京故宫一脉相承。“北京宫灯”与“东阳针刺无骨花灯”,在灯火摇曳中讲述北韵南风。“景泰蓝”与“锡雕”,以金属为媒,或掐丝点蓝淬火新生或冷锻锻打,展现出南北技艺瑰丽之美。在故宫宫廷造办处,诸多技艺高手均来自江南一带,尤以东阳能工巧匠居多,据《东阳木雕历史调查研究参考资料》中记载,清乾隆时期东阳和嵊县曾有四百余名木雕艺人进京为故宫雕刻装饰,如今故宫木雕、竹编等修复工作中也常见金华工匠身影。

一条运河通联南北,连接起北京、浙江的文化传承,连接起京韵、宋韵的动人篇章。不久前,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开启了非遗保护的新篇章。在联合申报的 44 个茶项目中,来自北京的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与来自金华的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庙会(赶茶场)共同名列其中。非遗文化之脉深厚绵长,非遗创新景象繁华蓬勃。希望通过本展搭建南北非遗交流互鉴新平台,促进两座城市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无界之境光影湖州展之风筝空间

Q 随着“中国茶”申遗成功,当代语境下,如何创新传播方式?如何从传播层面思考举办非遗展览的意义,展示传播的意义是否就在于发现、挖掘、呈现这些非遗之美给大众?

A 面向未来,非遗需要和呼唤更多的展示传播方式。

展示要创新,根据非遗项目的分类不同,制定不同的展示方式。充分调动人的五维感官——视、听、嗅、味、触。同时,数字化展示与实物展示或现场展演相结合,比如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曲艺、传统舞蹈、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更要打造场景化展示,而展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尤为重要。在展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领域,还要加强现场体验或品尝。

进入 5G 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VR、AR、 全 息 投 影、3D、 智 能 雷达定位系统、多媒体交互系统..这些技术广泛运用于非遗展之中。而为了技术而技术的现象屡见不鲜,技术应该为策展的主题、内容、视觉呈现服务。技术运用,主题先行,技术与艺术不是割裂的,应该是有机融合的整体。技术不是单一使用,而是根据策展意图,通过系统融合组合使用。当然技术的运用不仅仅在策展层面,还应该运用在非遗展的传播过程中。重视展览的线上线下结合,运用5G+VR 的技术手段,让民众足不出户,也可以沉浸式地、身临其境地、便捷地感受展览现场。

非遗展还应该根据不同的策展主题、不同的艺术效果,灵活地选择材料。除传统材料之外,用当代艺术表现手法,结合当代艺术、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段,善用镜面、不锈钢、亚克力等材质,运用多媒体技术,打破传统非遗展陈范式,以沉浸式、多媒体融合、五维感官联动等方式,将传统技艺与未来展陈材料相结合。从场景出发,激发民众对于非遗的新理解、新认知。当然,在材料选择时,应该更多地注重环保(多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少用一次性材料;多用钢、亚克力等材料、少用木材),同时应该重视防火(使用防火材料)

秉承这些理念,近些年我作为非遗策展人,着力打造了“仿佛若有光”和“无界之境”,以廊坊非遗为核心的“宫廷新造办”和“流淌在生活”系列展,以及“故宫以东· 城市盲盒”。从非遗令场景更生动、城市因非遗更美好、商业因非遗更活力三个方面,很好地展示了非遗在城市文化传播和商业场景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出一条面向艺术与商业的非遗之路。


Q 如何理解非遗策展工作要关注非遗“非物质性”,要挖掘其所在社区(公约所述社区)的文化生态。如何关注不同展示传播对象的需求?

A 非遗展不同于文物展。因非遗具有活态性的特征,且非遗门类丰富,有十个大类,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非遗为主题的展览,重点就是关注“非物质性”。突出“非物质性”,就是关注非遗的本质特征;见证历史的同时,展现非遗当代价值与未来展望;同时将非遗展认知为文旅融合的枢纽,由展览空间向非遗发生的社区流动。

非遗展属于谁,或者说非遗展给谁看,我认为是人民。因此策展时,考虑更多的不是有什么,而是人民需要什么。非遗展除了在博览馆、展览馆、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等专业场所进行展示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入人民中去,在公共文化空间、社区公共空间(广场、活动中心、楼宇公共空间,甚至餐厅、市场、电梯厅)进行展示,让非遗深入民众生活的时时处处。拓展非遗展示空间,打通非遗的“最后一公里”。

文化活态、旅游活化和产业活力,非遗正在深刻影响着文化、旅游、乡村的新未来。非遗展示恰是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除了静态展陈之外,作为非遗展览(展馆)应更多注入活态内容,如现场体验、现场展演、现场品尝等。

在展览基础上,针对不同非遗作品、展品、产品,提供线下直接销售、展厅二维码销售、直播销售、拍卖等多样化的销售模式。除针对非遗本体进行展示外,同时针对非遗在历史上产生、传承、发展的原生环境进行展示,从文化地理、历史渊源、永续传承、当下存续、未来展望等多维度进行展示,同时将非遗项目与本地文旅资源,乡村旅游、乡村产业相结合,让非遗展示成为连接本地文旅资源、乡村资源的导览。



张娜
编辑 韩哈哈

人物摄影 解飞


黄觉:深刻的,还是一晃而过的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赵佳丽:不定义美丽 不定义青春


金博洋:一直想要战胜挑战


王诗玥&柳鑫宇:感谢你的坚强和陪伴


武大靖:英雄集体成就了我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编舞艺术家戴露:未来对我来说充满未知,特别好


钢琴家张浩天:NFT是我们走向虚拟现实的一步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2年6月8日 非遗故事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燕京   婺剧   东阳   故宫   京韵   技艺   北京   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   传统   生命   材料   城市   文化   历史   技术   李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