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宁愿养狗也不理我”上海74岁老人一句话,道出多少人的心酸

2021年9月,上海松江区,一位74岁的老人死在家中。

老人唯一的儿子没有悲伤,也没有落泪,更没有为父亲办理后事,而是一如既往地吃喝玩乐。

父亲的遗体就如角落里那只死去的苍蝇一样,他视而不见,任由其慢慢腐烂。

直到5天后,邻居闻到异味报警……

01“我只有一个儿子”

多年的父子亲情为何变得如此冷漠?儿子这种颠覆三观的行为,着实让人心寒且无法接受。

老人的儿子名叫王希(化名),1976年出生,父亲靠做点小生意供他读书。学习成绩平平的王希勉强考上大专,毕业后到了一家房产公司做销售。后来与一女孩相识,恋爱并结婚。

期间,父亲因操劳过度,生了一场大病。疾病的折磨,再加上经济上的拮据,让父亲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这让王希觉得父亲性格固执古怪。

慢慢地,王希开始疏远父亲,遇到事情也很少和父亲沟通。

2009年,靠着老宅拆迁,老人分得两套安置房。尽管儿子平时对他不冷不热,但作为父亲,他还是耗尽积蓄把房子装修好,让儿子一家搬进去住,他自己独居在松江区的另一套住房里。

从此,王希跟父亲,就如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一样生活着。除了过年时一家人象征性地吃顿年夜饭外,平日里少有来往,对于父亲的生活状况,王希也从来不过问。

2014年,工作中吊儿郎当的王希被公司辞退了。他一蹶不振,整日游手好闲。夫妻俩为此天天吵架,最后闹到了离婚收场。

离婚后,王希未经家人同意,擅自变卖房子。支付完前妻的离婚补偿款后,他拿着剩下的钱做起了生意。

谁知由于经验不足,不到几年,倒霉的王希一败涂地,血本无归还欠下不少外债。

由于懒散自由惯了,王希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老婆离了,钱也没了,工作找不到,王希整日浑浑噩噩,不务正业。他竟然靠着透支信用卡,过起了拆东墙补西墙的生活。

时间晃晃悠悠来到了2021年,王希坐吃山空,交不起房租,信用卡也欠了十几万,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他这才想到要跟父亲同住。

而此时的父亲已是74岁高龄,各种慢性疾病缠身,母亲在两年前去世了。父亲想着这世上也只有自己和儿子两人可以相互依靠,或许儿子搬来会照顾自己。

谁料,让老人没想到的是,儿子搬过来,只是因为住他的房子不用交房租而已。对于父亲的身体,王希不闻不问。他每天自顾自地睡到中午起床,出门遛狗,再去网吧上网,直至深夜才回家。

明明儿子在身旁,老人内心却感觉不到丝毫的慰藉,反而觉得生活变得更孤独了。

孤独无依的老人每天都盼着儿子早点回家,但儿子不为所动,老人只能每天一个人买菜做饭,一个人看病就医,仿佛原本就没有那个儿子。

尽管对儿子很失望,但是父亲每次做饭总不忘多做点,给儿子留上一碗。

王希每天我行我素,对父亲漠不关心,反而理所当然地享受父亲提供的一切。

老人竭尽全力地维持着两个人的生活,可是身体状况却一天不如一天。

2021年7月,老人不小心在小区里摔了一跤,这对老人原本就病恹恹的身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两个月后,可怜的老人已无法下床。9月17日,父亲前所未有地央求王希扶他上厕所。王希虽然照做了,但搀扶父亲时却是一脸的嫌弃。

他明明知道父亲的病情,已经进一步恶化,可王希不仅不带父亲就医,就连父亲最基本的生活起居他都不愿意照料。

父亲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但王希依旧每天准时出门遛狗,上网。老人见此,心寒无比:“我在他眼里,还不如一条狗啊!”

后来,没有收入的王希,甚至拿走了父亲的手机,恬不知耻地四处消费。他丝毫没想到,自己切断了父亲向外界求救的唯一渠道。

9月23日,在那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刻,老人孤零零地横躺在床上。两眼望着天花板,嘴巴一张一合,直到发不出一点声音……

老人走了,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更让人心寒气愤的是,同一屋檐下,父亲的遗体就在王希卧室的隔壁,但他视而不见,依旧如往常一样生活,好似父亲的去世和他毫无关系。

要不是5天后被闻到异味的邻居发现,也不知老人的遗体,要等到何时才会有一个体面的结局。

王希的冷漠已构成严重的遗弃罪,2022年2月24日,王希被判处15个月的有期徒刑。

“我的儿子,宁愿养狗也不肯管我!”这是老人生前对邻居说的最后一句话,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将老人内心的绝望和无助体现得淋漓尽致。

02“我有4个儿子”

为人父母,谁不想儿孙绕膝安享晚年。然而有多少老人,虽儿孙满堂却硬生生地活成了孩子们的眼中的累赘。

《今日说法》栏目中曾报道:2014年1月2日,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而一位85岁老人,却冻死在儿子家门口的石凳上。

老人膝下有4儿3女,老人由4个儿子,每月轮流照顾。

然而,虽然拥有4个儿子,但他们却个个都是“白眼狼”。平时他们不仅辱骂母亲,还时不时地殴打老人。

2014年1月1日,轮到老大照顾母亲,一大早老四就把母亲送到了老大家门口。

可老大明明知道1月1日,母亲要搬回来住,却故意出去喝酒,很晚才回家。

可怜的老母亲被关在了门外。一天里她拄着拐杖,来回在几个儿子家门前奔走,却始终没有一个儿子打开家门,她一整天连一口水都没喝到,一粒饭也没吃着。

慢慢地,夜色降临,老人又冷又饿。她瘫坐在地上一遍遍地呼喊儿子的乳名,可是儿子们在屋子里没有丝毫回应。

山里的夜风肆意地呼啸着,老人的喊声越来越弱。

就这样,在这个充满节日气氛的夜晚,这个一手带大四个儿子的老母亲,却冻死在儿子的家门口。

羊羔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可父母辛苦操劳大半生,一旦丧失劳动能力,便被孩子认为一无是处,只能等死!这世间最可悲的事,莫过于此。

03“我们是儿子的累赘”

2018年12月2日,安徽六安寿春路的大桥下,警方在淠河里捞起一男一女两具尸体。经辨认这两具尸体就是三天前失踪的夫妇。

三个多月前,老太太患上骨髓纤维化,经诊断这种疾病的治愈率几乎为“零”。

谁料,两个月后,老头子感觉腹部胀痛,经医院检查发现,自己得了急性肾脏综合症,有可能转化为尿毒症。

短短三个月里,夫妻两人先后患上重病。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而言,跟天塌了一样。

11月下旬,两个儿子辞掉工作,陪护住院的父母。哥哥在血液科陪母亲,弟弟在肾内科陪父亲。

两位老人看着儿子,想着自己已不能治愈的疾病,心里无比愧疚。为了照顾自己,孩子们连工作都辞了,他们各自的家庭没了收入以后怎么办?

老人如鲠在喉,“我不怕死,就怕拖累了孩子!”这是父亲在医院里说的一句话。

11月29日晚,老头子借口想吃豆腐花,支开了陪在自己身边的小儿子。之后就给老伴打了个电话,离开了病房。

老太太当晚,早早就叫大儿子回家休息了。之后,她接到老头子的电话后,就匆匆下楼了。两人会面后,老头子关掉两人的手机,搭上了一辆出租车。

车子把他们带到了距离医院约三公里远的淠河附近。昏暗的灯光下,十字路口异常冷清,两位老人互相依偎着,慢慢地朝着河边走去……

11月的淠河水,早已冰冷刺骨,而靠近岸边的水深也有5米,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两位老人决绝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还没来得及尽孝!”老人的儿子哽咽着,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待到头发花白,还有一声父母可叫。

04“我儿很孝顺,我很幸福”

曾看到一条让人羡慕的报道。

天津一86岁老人,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走5站路,去给108岁的老母亲请早安。

在干净整洁的房子里,一位头发花白,精神抖擞的老人,向着对面同样头发花白的老母亲双手合十,鞠躬问候早安。

“早上好,老娘!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好,谢谢!”耳聪目明的老母亲含笑回应道。

这平淡而亲切的问候,两位老人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这对母子的温馨场面既让人羡慕又让人感慨。

如今,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3亿,预算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

有道是:“门前有车不算富,家中有娘才算富。”七十有个家,八十有个妈,这是多少人心中的愿望。

其实我们的父母要的不多,不过是一通电话,一顿饭,一次暖心的陪伴,仅此而已。

然而,有些人却把生养我们的父母视为绊脚石。当他们身体佝偻,生活不能自理时,就歧视虐待,甚至遗弃他们,这是有多么悲哀啊!

百善孝为先,有空常回家看看吧,父母的爱不是你一回头永远在那里,大多数离别的一面也许就是最后一面。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作者:蓝精灵

编辑:天使

参考资料:读者:《上海74岁老人去世五天后儿子被捕:我的儿子,宁愿养狗,也不想管我》(2023.3.6)

央视网:《今日说法》母亲的呼救(2014.12.26)

央视网:《共度晨光》天津:86岁老人每天走5站路探望108岁母亲(2021.7.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血液科   松江区   老人   头发   遗体   心寒   老头子   上海   心酸   邻居   父亲   儿子   母亲   父母   身体   疾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