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世纪中期为界限,美国与危地马拉关系是怎样的?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随着凯南长电报发表,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全方位铺展开来。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的盛行也一定程度影响着美国的对外政策,美国不能容忍拉美国家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影响

在对拉美的政策中,“反共”与国家安全划上了等号

在杜鲁门第二任期内,拉美国家受到“国家安全概念”的压力,白宫甚至鼓励美洲国家与苏联关系交恶

1944年以来美危关系在冷战、美国在拉美逐步推行反共的政策下开始解触

1944年前的美危关系

危地马拉地处中美洲西北端,领土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东临加勒比海与古巴隔海相望,西临太平洋,陆地与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墨西哥等三国接壤

危地马拉从4世纪到10世纪是玛雅文化的中心地区,近一半人口为玛雅人后裔。虽然有悠久的古文明,但是其近代史是充满苦难和折磨

随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和欧洲殖民者的海外扩张,15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来到了危地马拉地区,摧毁了当地的玛雅文化并开始殖民危地马拉西班牙人带来的生产模式以及伴随而来的剥削压迫深刻影响了危地马拉的未来发展

19世纪初伴随着西班牙帝国的分崩离析,危地马拉等中美洲国家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共同中美洲联邦开始走上独立道路。1840年危地马拉脱离中美洲联邦获得完全独立

独立后危地马经济未能摆脱殖民地时期的经济模式,一直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其经济模式以单一初级农产品生产为主而且对外依附性强,土地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

当时危地马拉的识字率不到1成、人均寿命低于40岁,新生婴儿存活率也不到4成。在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背景下,危地马拉经济崩溃,政局动荡

以“希特勒”为榜样的豪尔赫·乌维科·卡斯塔涅达(JorgeUbicoyCastaneda)担任总统后,开始了极为严酷的专治统治,对内采取了终止宪法效力、建立秘密警察组织、停办独立报纸以及暗杀进步人士等一系列高压政策

对外则奉行绝对“亲美”政策以换取美国对其政权的支持。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他与美国在危地马拉的势力代表联合果品公司(UnitedFruitCompany)的交易

在乌维科的支持之下,联合果品公司进一步把控危地马拉的大宗农产品香蕉和咖啡的生产交易,圈占了危地马拉大批土地,危地马拉可耕种的土地的四分之一被其占有限制,这使得这个传统落后的农业小国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除此之外,他还将本国的重要海空军基地交给美国使用

到1944年危地马拉爆发革命前夕,危地马拉的进出口贸易几乎被联合果品公司垄断,危地马拉的所有海空军基地都被美军掌握

其中在危地马拉的联合果品公司有自己建设的军营,自订的法律,甚至对该公司工人可以任意处置,俨然是“国中之国”,是寄生在危地马拉身上的“毒瘤”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随之兴起,再加上美国在战时忙于与轴心国家对抗,放松了对“后院”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警惕

1944年6月,危地马拉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这种示威最早来自危地马拉大学的教师,学生,并逐渐蔓延到社会各阶层,形成了一股巨大的要求乌维科政府下台的声浪

乌维科由于镇压群众运动不断遭到失败,伴随着军队中同情示威者的倒戈而被迫辞职。但游行示威缺少核心领导团体,政权旁落在乌维科的同党弗雷德里科·庞塞(FrederickPonce)手里,他继续实行恐怖统治,打压革命势力

10月20日,危地马拉城的学生、市民和部分军官再次举行起义,抢获了政府军的枪支和装甲车,并炸毁圣何塞要塞和马塔莫罗斯要塞

经过激烈战斗,起义者以数千人的牺牲为代价,推翻庞塞独裁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政府,史称1944年危地马拉“十月革命”。

在革命之前,历任独裁政府为了维持其国内统治地位,均出卖本国利益给美国,以换取美国对其统治的支持

1944年十月革命后,由于广大民众的觉醒,危地马拉政府的合法性支持转移到了革命群众手中,新成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府必然要摆脱对外国的依赖,以发展独立自主的民主经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己任

而美国在危地马拉的既得利益集团大多是通过与前任独裁政府的非法利益交换得来新政府必然会与美国的既得利益集团有冲突

而危地马拉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一旦违背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拉美战略,两国关系走向破裂则无法避免

从分歧到破裂——1944年以来美危两国关系的发展

阿雷瓦诺执政时期的内外政策与美危关系分歧加深:1944年危地马拉“十月革命”后,政局慢慢稳定下来。

1944年12月,胡安·何塞·阿雷瓦诺(JuanJoséArévalo)经过选举,高票当选为总统,成为危地马拉历史上第一任民选总统

阿雷瓦诺担任总统后,旋即开始对危地马拉贫穷落后的社会现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和他的继任者的改革不可避免的触动了美国在危利益,美危关系因而渐行渐远

阿雷瓦诺以“精神上的社会主义”为指导,颁布新宪法,在恢复民众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基础上,赋予民众更多的民主权利

阿雷瓦诺政府还废除了强制劳动制度以保护劳工利益,同时大力兴办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事业

这些改革中,阿雷瓦诺政府颁布的《劳动保护法》是改革的重点,这部法律的实施直接损害了联合果品公司的利益,联合果品公司拒绝执行这一法律,这引起了危地马拉工人大规模的暴动,矛头直指该公司

阿雷阿诺政府对外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阿雷瓦诺上台的次年4月便主动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这与美国鼓励拉美国家与苏联“僵化外交关系”明显背道而驰

其还在任内支持波多黎各脱离美国独立,并倡导推动“加勒比协会”建立,用以推迟“里约条约”生效时间。

虽然这些对外政策正是危地马拉独立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但是也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危关系裂痕加深

面对阿雷瓦诺政府的行为,美国认为其颁布《劳动保护法》是对共产党人的保护和支持,其倡导的“加勒比协会”就是要破坏中美洲的和平稳定,让中美洲各国政府被共产党推翻,是破坏中美洲和平稳定的不稳定因素

1948年以后美国国务院多份关于危地马拉的备忘录中都以最严厉的词句来形容危地马拉政府的行为。

比如“共产主义”在危地马拉已经获取“惊人”蔓延、阿雷瓦诺的政策明显加剧了危地马拉的混乱并导致共产主义开始由危地马拉向其邻国渗透,已经威胁西半球的安全等字样。

1948年美国宣布对危地马拉实行武器禁运。至此,美国政府已经开始策划推翻危地马拉民主政府

时任美国驻危地马拉大使理查德·帕特森(RichardParsons)直接帮助危地马拉的反对派和叛乱分子出谋划策,1949年12月在其鼓动策划下的有部分危地马拉军官参与发起的政变未遂情况下,其转而公开号召美军进驻危地马拉城以保护在危地马拉的美国侨民安全

阿雷瓦诺政府要求美国召回这位不友好的大使,但美国却认为危地马拉驱逐美国大使更是其“做贼心虚”的表现,是“铁幕降在西半球的开始”。这表明美国和危地马拉的政治关系裂痕已经加深。

阿本斯时期的内外政策与美危关系的完全破裂

1950年,哈沃克·阿本斯赢得总统选举,次年正式上任

美国在一份国家情报评估(NIE-62)里说道,在1951年初期,美国认为对阿雷瓦诺政府时期存在的共产主义活动的宽容已经发展成为阿雷瓦诺与共产党人之间有效工作联盟,为了实现总统职位,阿本斯与共产党人做出了相互支持的承诺,这对当前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评估阿本斯上台后国内存在反共势力时,美国认为虽然危地马拉国内对共产主义势力、共产党有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存在,但由于危地马拉政府受到“共产主义”灵感启发,其宣传中将这些对政府批评“污蔑”定性为在外国殖民主义势力支持下对1944年革命原则的反对

这表明危地马拉政府能基本稳住国内局势,国内的反对共产主义势力不能成长为颠覆亲共产党的阿本斯政府的力量。这也意味着美国将进一步收紧对危地马拉的政策

阿本斯的一举一动将被美国置于是否是“共产主义势力渗透”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制定对应政策。

参考文献

艾米·伊·詹森:《危地马拉历史概况》,中国国际旅行社天津分社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60-16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危地马拉   维科   中美洲   美国   苏联   拉美   果品   共产主义   界限   关系   政策   世纪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