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全国的电动车“新规”来了,摩托车也包括在内?

文|远山

编辑|多鱼


汽车的确是我国老百姓非常喜爱的一种交通工具,但是由于油价太贵,不少家庭也调整了自己的出行方案。

当下反倒是电动车和摩托车颇受大众欢迎,因为这两种交通工具体型小巧,可以应对各种交通路段,而且更重要的是性价比还很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7月1日起,全国的电动车“新规”来了,摩托车也包括在内,居民朋友需了解。

一、电动车和摩托车广受欢迎

在十几年前,汽车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就是社会地位和脸面的象征。

不过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汽车的价格也开始走低,汽车这类事物已经没有什么稀奇的了,当下大众都变得很务实。

由于城市地区汽车的保有量不断提高,每到了上下班的高峰阶段,堵车的情况总是在所难免,这也让很多上班族觉得压力很大。

上班族每天都要提前出发一个小时,才有可能顺利到达公司,否则就只能面临迟到。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国有关部门一直都在提倡绿色出行,环保出行。

汽车这类交通工具,虽然方便快捷,但它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弊端,那就是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已经不再成为广大民众的心头爱了,绝大多数老百姓在出行的时候会更加喜欢电动车和摩托车。这两类交通工具身量小巧,能够穿梭在各种狭小的街道。

即便是发生了堵车的情况,电动车和摩托车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只需要减速慢行就能穿梭在车流当中,轻松的离开堵车路段。

可随着摩托车和电动车的上路量越来越高,很多人就出现了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所以现在有关部门推出了新规定。

二、实施新规定

据了解,在7月1号我国将会正式对电动车以及摩托车采取新规定。

新规当中,包括的第1个内容就是关于头盔的佩戴,不管是驾驶摩托车还是电动车,只要上路行驶,驾驶人员都必须要佩戴头盔。

假设被交警发现,驾驶人员出现了未佩戴头盔的情况,那么就要面临200元的罚款,不得不说罚款的力度还是很大的。

不少网友在看到这一新规之后,都觉得无法接受,自己的电动车也才只有几千块,现在一罚就要罚200,这样的惩罚力度未免太大。

有关部门出台这项规定也是在为老百姓着想,因为电动车和摩托车速度非常快,而且整体结构比较简易。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这两类交通工具根本无法给我们提供任何的保护,此时能够依靠的就只有头盔了,最大众一定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其实关于头盔的话题,之前很多城市就已经推出了,有的地方是罚款50元,个别地方罚款5元。

还有一些地方甚至不罚款,只是要求违规者把自己未戴头盔的事件发在朋友圈集赞,通过这样的事情来警醒身边的亲戚朋友。

管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惩罚的力度也略有差异,但是最终的效果都并不是很理想,仍然有不少老百姓没有意识到头盔的重要性。

所以现在有关部门推出罚款200元这项政策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力度不大,效果不好。

新规定当中的第2点是,交警会对驾驶人员的驾照进行检查,除此之外还会检查车辆是否安装车牌。

如果您现在所驾驶的电动车或摩托车仍然没有牌照,那么就要立刻去有关部门办理了,因为在7月1号之后,该项政策就要正式落地实施了。

这项政策出台的依据是,很多摩托车司机和电动车司机在道路上肆意违反交通规则,经常超车、逆行、闯红灯。这些人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没有车牌。

在他们看来,反正交警也找不到自己,违反交通规则也没什么大不了,若有了车牌,他们就不敢这么嚣张了。

新规定当中的第3点是,交警将会对电动车的充电器进行检查。可能有不少民众觉得,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过程,充电器又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正常驾驶,完全没有必要检查。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有不少民众发现电动车自带的充电器出现了故障,于是就随便去网上购买了类似的电动车充电器。

在他们看来,充电器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有好坏之别,但其实不合格的充电器很有可能会引发爆炸。

有关部门之所以推出新政策,主要也是为了保障广大民众的安全,大众应该积极配合。

这项新规定预计在7月1号正式落地实施,如果您目前还存在着没有考取驾驶证,或没给摩托车和电动车安车牌的情况,就要及时办理了。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电动车   摩托车   大众   车牌   头盔   交通工具   充电器   交警   民众   老百姓   力度   情况   正式   人员   汽车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