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终于对“哑巴演员”出手了,殷桃的话应验了

文字/儒医行歌

编辑/儒医行歌

6月10号,央媒在微博发布了一篇文章,毫不留情的批判了娱乐圈愈演愈烈的“哑巴演员”现象,言辞犀利,字字珠玑。

这篇文章,相当于往一些演员脸上狠狠的扇了一巴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演艺圈开始流行“配音”这一职业,甚至到了后期,演员用“原声”演戏反而会迎来称赞,甚至成为“卖点”。

这些演员,可能演技还没怎么琢磨明白,就开始在台词功底上“摆烂”了,完全将演员必备的四个基本功“声台形表”抛之脑后。

这也导致一些当红明星演了不少戏,却还是有很多粉丝并不知道他的原声是什么,因为他们无论演啥都是用配音。

比如被誉为“古装男神”的任嘉伦,俊朗的外形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公子如玉,迷人的嗓音更是让无数少女魂牵梦绕,然而事实上这些魅力他可能只占了一半。

因为他出演的很多古装剧,配音演员都是张杰。

这也导致不少网友调侃,张杰不是任嘉伦的“嘴替”,而是任嘉伦是张杰的“脸替”。

任嘉伦的演技如何不好评判,但能确定的是,他确实没有在台词功底上下过功夫,少有的几次“原声”出演,他就凭借吐词不清、说话黏糊等毛病被不少网友诟病。

这也是为啥许多演员一定得找配音的原因,本来提炼演技就难了,学习配音这种事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吃力不讨好,还不如直接找配音演员方便。

这也使得当下的大多数影视剧,面孔来来回回的换,声音却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个。

比如被誉为配音界“四大巨头”的张杰、边江、季冠霖、乔诗语,就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流水的主角,铁打的配音演员”。

四个人两两搭配,合作过无数影视剧,上演了一场场虐恋情深,成了影视界“不见面”的荧幕夫妻。

还有凭借《苍兰诀》大爆的王鹤棣,精致的妆造配上富有魅力的嗓音,让这个角色一登场就火遍全网。

然而离开了荧幕,非科班出身的王鹤棣却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只能顶着一口浓重的川普口音讲话,也难怪被人诟病为“哑巴”演员了。

如果说有些演员是因为地域出身自带口音,或者前期得到的栽培不够,后期又不肯勤学苦练当了“哑巴”,那么也有的演员是从一开始就放弃挣扎了。

金星在早年就批判过影视界盛行的“数字小姐”现象,有些演员演戏时甚至连台词都不背,上来就念“1234567”,后期再由导演将配音剪辑上去,连口型都对不准。

不仅是这些草台班子,像一些央戏出身,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也会在最后图个省事在演戏时找配音,比如已经出道12年的成毅,用自己原声演的戏屈指可数。

按理说他基本配音功底也是有的,却还是走了这条捷径。

而像一些当红老花也不逞多让,比如现在还十分有热度的唐嫣,也是科班出身,却足足当了18年的哑巴演员,几乎已经成了乔诗语和季冠霖的“脸替”。

因为这个原因,唐嫣当年在进行国家演员评级的时候只被评为了二级,就算这样也还是有很多粉丝为她打抱不平,却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像这种“哑巴演员”的现象,除了在内地盛行,在香港也是重灾区,众所周知内地人想去香港拍影视剧,最低的门槛就得是会粤语,当年的利智还曾因为讲不好粤语而被媒体嘲笑。

然而风水轮流转,现在香港影视剧逐渐没落,许多港星跑来内地捞金,不仅不用学普通话,还被媒体奉为上宾,大肆夸赞他们一口“港普”地道。

比如蔡少芬和钟汉良,来内地捞金十几载,还没学好普通话,戏里要靠配音来撑场面,戏外还要炒作自己的“港星”身份。

这次央媒下场点名批判这种“哑巴演员”的现象,认为演员不开口就不能称之为演员,只能叫“演贝”,似乎也印证了殷桃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对于怎么看待演员用配音一事,大满贯视后殷桃就曾直言了一番话。

知名导演徐静蕾也曾在采访时提到过这个话题,认为原声演戏是演员的基本素养,如果声音都不是自己的,那这个表演都是不完整的,甚至不能评奖。

而一些相对权威的奖项,确实也对配音这方面做了限制,比如金鸡奖就在2020年公开了这条规则,指明了参赛作品的主演必须得是本人配音,而不能找第三者配音。

但依旧挡不住铺天盖地影视剧,只为薅一波流量,对所谓的奖项根本不感兴趣。

然而影视界真的没有优秀的原声演员了吗?还是有的,像已经63岁的香港演员车保罗,就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原声配音毫无违和感。

要知道车保罗并不如娱乐圈那些俊男靓女出名,当演员前甚至还只是个小保安,就算这样,入行后他还是兢兢业业的磨练了各项演员的基本技巧。

又比如老戏骨王志文,就有着极其优秀的台词功底,声音洪亮,情感充沛,吐词清晰,被许多导演和同行赞不绝口。

而常年出演各种历史大剧的陈宝国,在表演时用的也是原声,浑厚有力,完全撑得起所处的时代背景。

在回过头来反观如今的各种流量小生,当红小花,不难看出,他们采用配音演员,本质上还是一种敷衍。

他们骨子里缺乏对影视艺术的热爱,能不费力气拿到片酬,那自然懒得花心思去练习,而也正是粉丝对这种现象的纵容,才让“哑巴演员”有了肆意生长的土壤。

除了说不出话,“脑袋空空”或许也是对这些演员的最好诠释。

糊里糊涂演着戏,连自己演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今的影视界,这样的演员已经越来越多了,一部戏杀青后,女主演接受采访,做个简单的人物分析,却颠三倒四的什么都说不出来。

像极了没预习却上课被老师点了名的学生,浑身上下写满了“绝望的文盲”几个大字。

又比如一些更离谱的,连字都写不好就跑来当演员“靠脸吃饭”,这种人又怎么会花心思在打磨台词功底上呢?

而像王一博这样的娱乐圈顶流之一,国外名校毕业的人,在面对媒体采访时也只会局促的说句:“我无法回答”,半天吐不出个像样的说法。

而在配音这件事上,他也曾在综艺上对另外一个抱怨自己有口音的演员说:“找配音呀”,可想而知这一批新生演员对自己的职业有多敷衍。

反观草根出身,文化水平不高的王宝强,都能在长年累月的演戏中积累起基本的艺术造诣,对自己出演的角色也能有一针见血的点评。

以前的演员要吃透角色,要有基本的文学素养,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只为了在荧幕上为观众呈现一个最好的角色,而或许只有这批人,才能称之为演员。

而还有太多的人,本质上还是明星,靠着营销和蹭热度等手段维持自己的粉丝团体,而不是靠硬实力博取人们的好感。

后记

影视界熙熙攘攘,许多演员追名逐利,早已丢失了成为演员的初衷,甚至连基本的演员素养都已经丢下。

希望央媒的这次下场批评能为当下“图省事”的演员们敲醒警钟,让他们知道拍戏用配音不应该成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

也希望这些演员能对得起观众对他们的喜爱,对得起他们在粉丝身上获取的利益,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哑巴   儒医   保罗   演员   配音演员   影视界   荧幕   香港   口音   功底   原声   台词   影视剧   出手   粉丝   现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