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的历史人物(56)-刘墉


刘墉

刘墉是山东人,清乾隆朝的名臣、政治家、书法家,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清代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的长子。

刘墉成长于官宦世家,家族成员世代为官,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1751年因父亲恩荫而直接以举人身份参加科举,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馆担任编修,不久又升迁为侍讲,成为其步入仕途的起点。

1756年起,刘墉被外放为地方官,先后担任过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和江宁知府等职。为官期间,刘墉对科场积弊、官场恶习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整顿。

为政大案

1.“国泰案”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御史钱沣(fēng)弹劾山东巡抚国泰“贪纵营私,所属多亏空。”刘墉奉旨同和珅一起赴山东审理此案。

事发后,皇妃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也从旁附和,和珅亦有意袒护国泰,一路拖延时间。而国泰知道自己贪赃案发,遂凑集银两,妄图掩饰罪行。刘墉从民间查访获取证据,据理力争,历数国泰罪行,终使国泰伏法。

2.“和珅案”

嘉庆四年(1799年),刘墉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

刘墉奉旨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但在处理和珅时,刘墉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还曾为和珅向嘉庆求情。和珅下狱之后,清廷官员纷纷上奏,要求将和珅处以凌迟。但此时刘墉却表现得十分宽容,也是为了考虑先皇脸面,他请求赐令和珅自尽,保其全尸。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等人又及时协助嘉庆帝,妥善做好善后事宜。

书法大家

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刘墉之书尤善小楷,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

结语

刘墉不仅博通百家经史,更工书善文,一生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总体而言清正廉洁,成为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但在为官期间也曾几度出错,遭到弹劾。

嘉庆九年(1804年),刘墉在家中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刘墉   嘉庆   国泰   乾隆   法家   知府   大学士   御史   书法家   历史人物   罪行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