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召伯文化的“三公”

研究召伯文化的“三公”

文/姚晖 诵/闫育乐


在长江以北研究召伯文化的人群中,有三个人特别有名。

这三个人是陕西岐山的杨慧敏,三门峡的吴启民和河南宜阳的张长升。

由于我是宜阳县召伯文化研究会的顾问,所以和张长升比较熟。而杨慧敏和吴启民,就是通过张长升而熟知的。熟知后我是在2020年6月5日、宜阳县香鹿山镇所组织的“召伯甘棠万里行”采风活动中,才和他们相识的。

和他们认识之后,尽管接触的时间不多,但他们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慧敏,今年52岁,现任岐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岐山县周文化景区管委会主任,并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

杨局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十分的干练。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同为陕西老乡的缘故吧,所以我总感觉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关中学者特有的那种气质和风度。

6月6日这天,杨局长和他的一名副局长一起,一直陪着我们采风团的十几个人,游览和参观了召亭村(原为刘家塬村)、召公庙遗址、周公庙、周文化景区以及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等,每到一处,杨局长都亲自给我们担任讲解。他的讲解,普通话夹杂着陕西话,很幽默,也很有风趣。他的讲解,不时的会被大家的笑声和掌声所打断,气氛十分活跃,场面也十分的热烈......。

杨局长是个典型的、研究三公(周公、召公和姜公)文化的专家和学者。他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很有学问。他除了在全国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过多篇的学术论文外,还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作过有关周文化的学术报告。他和当地政府的官员一起,接待过前来周公庙视察的原国务院领导,他也给前来参观和学习的一些省部级领导,担任过讲解。由于他在周文化研究上的影响力,因此曾有不少的高等院校都先后聘请他去担任客座教授,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从岐山返回后,我们又到三门峡市专门拜访了三门峡市召伯文化研究会的会长吴启民先生。吴先生今年58岁,长须飘逸,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吴先生是灵宝市阳店镇李曲村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便饱尝了因家庭贫穷所遭受到的饥饿和磨难。母亲为了孩子、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的一件件往事,xiang针一样刺痛着吴先生的心。

改革开放后,吴先生在经过了多年的打拼、在他所开办的召威公司有了一定的成效后,他除了积极的从事多种公益活动外,又先后投资2500多万元,在三门峡市陕州公园内原陕州钟鼓楼的遗址上,建成了甘棠苑,以此来纪念甘棠树下爱民的召公,并以此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后吴启民先生又被河南省和三门峡市评选为优秀的政协常委等。

走进甘棠苑,亭台楼阁,流水潺潺;花草繁盛,曲径通幽;奇石嶙峋,牌匾林立。在园中浏览,除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之外,又能使游人在游览中感受到召伯文化、以及由召伯文化而引发的廉政文化、慈善文化和孝道文化的魅力,效果确实很好!

今年62岁的张长升,是宜阳甘棠村人。他是个典型的、朴实的、憨厚的农民。他三十年如一日保护“邵伯听证处”的石碑以及研究召伯文化,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并先后得到了杨慧敏局长和吴启民先生的支持和帮助。

凡熟悉和热爱召伯文化的人,没有不知道杨慧敏、吴启民和张长升的。就连在甘棠苑打工的几个小民工,提起这三个人,也都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因一棵甘棠树,而将杨慧敏、吴启民和张长升三个人连在了一起;因召伯一个人,而将陕西的岐山、三门峡的陕州以及河南宜阳的甘棠,又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他们三个人,尽管出身不同、阅历不同、层次不同,但他们对召伯文化研究和传承的精神,却是一致的,追求也是相同的。他们之间因甘棠和召伯而结成的友谊,是真诚的,也是永恒的!

在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可能是一本很有价值的文学专著......。

我敬佩他们,也更感谢他们!

我敬佩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执著的态度,更感谢他们对研究召伯文化默默的奉献以及无私的付出......。

我相信,人们是不会忘记他们的;历史也更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岐山县   宜阳县   宜阳   灵宝市   钟鼓楼   岐山   文化   先秦   史学   陕西   河南   景区   研究会   局长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