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丨医美行业既要走得快,更要走得稳

不久前,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突出问题保持“露头就打”的态势,向医美乱象斩下“监管剑”,有助于构建完善贯通协同、高效联动的监管体系,为高速前进的医美行业系牢“安全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相关技术进步,中国医美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从光子嫩肤、注射玻尿酸等轻医美,到假体填充、植发修复等手术类项目,花样繁多的医美项目,为“颜值经济”注入源头活水。与此同时,一些无良商家看到其中的商机,靠虚假产品、不良服务牟取不法利益,相关行为亟待整治。

行业走得快,更要走得稳。《指导意见》明确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购买医美产品不仅仅关乎是否美观好看,更直接关乎是否健康安全。医美产品服务货不对版,会造成“美容变毁容”“医美致死致残”等恶劣后果,不可小觑。另一方面,医疗美容兼具医疗属性和消费属性。现实中,医美广告中讲“美”不讲“医”、谈预期不谈风险的现象客观存在,其消费属性被“过度开发”,很多人将医美融入生活日常。消费群体规模大,参与服务种类多,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必须以规范高效的监管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2年初,吉林省吉林市警方在一起进出口案例中,打掉一个产销假劣玻尿酸等产品的犯罪团伙,包含生产、代理、销售在内的犯罪链条得以清除。相关案例说明:从上游的药品生产、设备制造,到中游的美容机构、医院,再到下游的网站、APP,医美产业链条长、关涉主体多,违法犯罪形式也较为多样,包括非法行医、非法经营、医疗事故、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等。这就需要公安、税务、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强合作,盯紧行业全链条、各环节,形成监管合力。

治理医美行业乱象,既要治已病,也要防未病。对于“黑机构”“黑医生”“黑药械”等,必须重拳出击、猛药去疴,及时清除行业成长中的“杂草”,对不法分子形成震慑。在日常监管方面,《指导意见》就登记管理、资质审核、抽查检查、协同监管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在市场主体准入方面守好关卡,在事前事中加强监管排查,有助于将风险隐患化解在源头、消灭在萌芽,以更完善的监管换来更放心的消费。

产业路径日益成熟、行业规范日渐清晰之时,我们也呼唤培育更加理性审慎的医美消费文化。时下,在公共空间里,以“学生党”“低龄友好”为噱头的医美营销屡见不鲜;社交媒体上,真假参半、鱼龙混杂的“种草帖”令人目不暇接。如何保护消费者免受误导、树立正确医美观念,有待管理者、从业者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有关部门大力宣传,从业人员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形成反对“容貌焦虑”、拒绝“服美役”的舆论声势,才能推动医美行业有“面子”更有“里子”,在正确方向上阔步向前。

(来源:评论微信公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吉林市   公安部   吉林省   尿酸   行业   高效   链条   视点   属性   后果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