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烟台(完结)

我曾经很早之前就写过同样标题的文章,发表在了新浪博客。而我之前发表在新浪博客的文章,现在只留下了《边城印象---湖南行》,其他文章我几乎都没有留。时隔这么多年,我再也没有回过烟台。每每想到这个,内心总是不免有些遗憾。烟台真的好远,我在浙江的南部,回烟台要经过杭州北上,穿过江苏,再到济南,还得再往东边走。烟台就在那东边靠海的地方。以前交通不发达的时候,我要先坐汽车到杭州,然后在杭州坐绿皮的火车一路颠簸到烟台,好像光在火车上的时间就要超过12个小时。

图片:沿海地图

我生在南方的浙江温岭,高中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小县城。对外面世界的认知几乎为零。电视上看过蓬莱仙岛,知道在烟台那边。也曾在历史书上读过,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中就有烟台。但烟台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不知道。高考后,我当时考的分数并不高,但是还可以在山东经济学院和烟台大学或者别的一些诸如成都理工大学或长沙理工大学之中选择(我当时没有考虑省内的院校)。而我却选择了烟台大学,或许是命运使然。烟大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就像一个青年。成立之初是高起点,是北大清华援建的,是山东省属重点大学,而且学校靠海,和厦门大学一样,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出门就是大海的大学。或许当时是因为这些吸引了我。我高考那一年,家里面有安装电脑的家庭寥寥无几,信息都比较闭塞。而我当时知道烟台大学,也是从我语文老师口中获知,然后在我姨父家中上网查找。哦,烟大是这样的,那就选这个学校吧。现在来看,当时确实有点仓促。如果我不以名字评价,选择山东经济学院,现在已经升格为山东财经大学;或是如果我当初考虑成都,选择成都理工大学,现在也已是双一流大学。当年这些学校取分都差不多,我也足够上线。然而没办法假设,人生没有后悔这一说。

图片:原中书协主席沈鹏题写的校名

当然这不代表我后悔去了烟大。不可否认,烟大算不上一所优秀的大学,可能现在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比不上山东财经大学或是成都理工大学。但是有个例子说得好,马云也是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的。当他和刘强东,马化腾等出身院校非常优秀的大佬相比,也丝毫不逊色。好的出身或许能在前几年给你提供助力,但是人生是一场长跑,关键还是今后的规划。如果缺少规划,清华北大毕业的照样也会慢慢没落。

图片:烟大主校区

忆烟台,实际上是忆烟大。其实烟大挺漂亮的。主校区是老建筑为主,非常有特点,围绕着三元湖而建,最高的那栋是钟楼。而南门那边是新建不久,有逸夫图书馆和综合楼,建筑风格差异明显。校内有不少的小树林。从西北门到东门有一条步行道,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出了东门就是大海。

图片:从南门遥看钟楼

忆烟台,是忆我那四年的青春。那是我最美好的时光,压力最小,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迷茫,但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在烟台,我遇到了我的室友和联谊宿舍几个漂亮的小姑娘们,通过日语又结识了很多小伙伴。以至于毕业那年,当我踏上去上海的汽车的时候,我卧在车后排,莫名的哭了。我记得我是我宿舍之中最早离开的,室友们在昏暗的路灯下来到烟台长途汽车站送我。我和他们一一道别,心里想着我就这样离开了,眼泪就湿润了双眼。

图片:烟大东门沙滩

我们室友几个人,几乎都是清一色南方人。现在也都分布在了全国各地,一个回了安徽,一个去了广东,一个留在了烟台,一个去了天津,还有一个在江苏。我最与众不同,从上海到了深圳,然后回的浙江老家。我记得很清楚,我第一次踏上烟台这片土地的时候,我第一次坐上了双层巴士,一路沿着烟台迷人的海岸线到达烟台大学。然后我和我爸两个人拖着行李找宿舍,而当时烟大分为两个校区,一个南校区,一个北校区,南校区是新建的,主要是用来安顿大一新生,上课都是北校区,两个校区相隔还挺远。我记得有一年,烟台下大雪,我们踩着厚厚的积雪从南校区步行到北校区,很是兴奋。离开烟台回到南方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么厚的积雪了。说实话,虽然下了那么大的雪,但印象中并没有那么冷。反而是回到老家的这些年,感觉每年冬天很是难熬,冷风刺骨,湿冷湿冷的。

图片:烟大雪景

冬天的烟大也承袭了北方人的澡堂子文化,宿舍条件有限,没办法洗热水澡,每次洗热水澡都要去学校里面的澡堂。澡堂里面乌泱乌泱的都是人,有时候甚至要排队。第一次体会到北方的特色,很是新奇。当然不止于此。校园里面的饮食也是各种北方面食,而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馒头,个头又大,他们本地人就点咸菜就开干,而我虽然在这里待了四年,却没办法习惯吃山东的大馒头,我还是更喜欢南方的甜馒头,发的软软的,吃上去很软很松,像蛋糕一样。当然我也喜欢上了一部分北方的饮食,比如七餐的陕西宽面,还有学校外面的杂粮煎饼和鸡蛋灌饼。那几年的饮食没少犒劳我的胃。我很喜欢烟台的韩国料理,因为靠近韩国,相对比较正宗。我也很喜欢学校旁边的一家名叫熊老头的四川菜馆。七餐是学校所有餐厅中我去的最多的餐厅,七餐的建筑面积比较大,有三层,里面很多餐饮都是外面承包的,那些商户想尽办法讨好学生的口味,所以花样百出,争奇斗艳,总觉得每天都能换个吃法,事实也确实如此。而六餐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餐厅,室友曾在六餐为我举办了生日宴,让我终生难忘。

图片:烟台大学第七餐厅

图片:六餐生日趴

朴树有首歌叫《那些花儿》,里面的歌词是这样的,她们都老了吗?她们还在开吗?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烟台那四年有我最疯狂的青春,我们室友几个人骑着单车将近五个小时从烟台出发到威海,并且到了传说中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我们几个人大晚上还坐上了渡轮,从烟台海港到了对面的大连,清晨到的大连,漫步在空空荡荡的大街上,游荡到了晚上,还去了大连市里的俄罗斯风情街。在后来的日子里,除了老马出差来过一次我家。我去广州参加广交会的时候见了另外两位老友。其他人基本再没有打过照面。

图片:烟大一角

每年教师节,我还会问候给我日语启蒙的北大硕士毕业的唐老师。还有曾在兰州大学读书,后来在日本留学,回烟台后自己开办日语培训班的罗老师。还有在北京新东方讲授日语一级考前培训,有过一面之缘的安宁老师。太多太多的人在我脑海浮现,他们就这样停留在了记忆的最深处。我记得和我一起在罗老师那里培训的还有一位大姐,她好像要考二级,去日本务工。现在罗老师也没有在烟台教日语了,他已经去了日本定居。还有和我同时毕业的日语系的两个小姑娘,我曾经请她们帮我辅导过,也不知道她们现在还好吗?而我现在居然在教日语,是当初那时候的我绝对无法想象的。

图片:第一次烫头发

你永远都无法去猜测人生,正如你永远无法预料将要发生什么。生命中的人总是来了又走,或许过个几年,你还会想起有那么一个人。当所有的繁华褪去,没有勾心斗角,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听着老歌,回忆过去的种种。是喜悦?还是悲伤?我曾记得我宿舍楼下看门的大妈,喜欢种植物,那花开得老漂亮了。每天一边看着宿舍,一边种着各种植物,乐此不疲。而我们大学毕业前,怀揣着各种憧憬,到最后慢慢被社会削去棱角,最终湮没在这人群之中,过着所谓的平凡人生。周边的人会说这样好,或者这样不好,你应该要怎么样。人生可能更像是一个超级大迷宫,大多数人为了不被困在里面,都会选择捷径,选择一条既定的路线,没有波澜,没有艰险,一马平川。而也有一部分人耗尽大半生,也没有走出去,蹉跎光阴。

图片:毕业前合影

大学毕业之前,我先在大三下学期考了英语六级,随后又在大四上学期结束前考了日语一级。最终如愿拿着英语六级和日语一级来到大上海闯荡。而当时罗老师是建议我去日本大学院进修。正如我在填报志愿选择大学那时候一样,我面临着不同的选择。是留学?是考研?还是直接参加工作?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直接工作。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我们都无法去评判别人的人生。我曾在抖音中刷过一个名叫唐尚珺的广西的高考复读生,已经连续复读了15次,期间被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录取,也没去上。我也在抖音里面看到过有个90年代的双硕士流浪汉在街头给学生辅导英语。在他们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都无法得知,也无法去评价,毕竟那是别人的人生。

图片:烟台大学东门

在烟大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有事没事的时候走出校园,出了东门,跨过马路,去对面的海滩上走一走。看着海浪不停的拍打着海滩,看着海边热闹的烟火气息,自己也会很惬意。我突然想起诗人海子的一首诗: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烟台海边有个有名的景点叫月亮老人,那座雕像是无数爱情的见证。听说有一天月亮老人被大风吹到海里面去了,然后在某一天又被打捞了上来。雕像可以失而复得,但是过去的岁月不可能再回来。

图片:月亮老人

“向海而生,为梦而来”。从我踏上烟台这片土地,到我收拾行囊离开烟台。烟大和烟台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我时常会想起那座海边城市,想起陪伴我四年的大学,相距很远,却又感觉近在咫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烟台   东门   日语   成都   山东   室友   宿舍   学校   人生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