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拍摄的辽宁凌源,鬼子坐在城里晒太阳,辽塔活像一只大陀螺

1932年3月1日,日本在东北扶植的傀儡政权满洲国正式成立。在成立的当天,日本发布了所谓的《建国宣言》,将热河连同东三省一并划为伪满洲国的所谓“领土”。随后日本人便以帮助“收复国土”为由,开始为侵略热河做准备。

地处辽宁西部的凌源,当时隶属于热河,是辽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1933年2月10,日伪军十万余人以锦州为基地,分三路进攻热河。3月2日,凌源沦陷。本组照片就是拍摄于这个时期。

鬼子进城

凌源东城门外,入侵的日本军队列队跨过小桥准备从进城。前方可见凌源城东门城楼以及城内的关帝庙。

凌源东门

凌源古城的东城门,又名“迎春门”。城门楼建于拱形城门的一侧,城墙上的箭垛有“吉”字型的图案,说明此时箭垛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功用,成了单纯的装饰。

东门外

迎春门外,几辆装着日本伤兵的马车正在朝城内驶去,道路旁边聚集着不少日本士兵。

东门里

大雪之后迎春门内的景象,图片中古色古香的精美建筑就是关帝庙。这座庙宇始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历时七年竣工。旧时每逢农历五月十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庙会。现已更名为凌云寺。

凌源城内

凌源城内的一群日本士兵,正坐在一堵石墙边休息,他们的武器摆放成三枪鼎立的样子,防止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可以用最快速度有序取枪。

院落

凌源城内的一所大院内,几十名日本士兵席地而坐晒着太阳。日本人在注释中写道,当时的气温很低,在零下三十度左右。大院内竖着一个篮球架,可能是当时的衙门大院或学校操场。

哨兵

凌源城外,手持上三八式步枪的日本哨兵正在站岗。三八式步枪诞生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由日本小石川炮兵工厂生产。因枪机上有一个金属的防尘盖,被俗称为“三八大盖”。

鬼子兵

在凌源城内站岗的日本士兵。手里握持的也是“三八大盖”。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曾广泛装备这种枪械。枪身全长一米二八,是二战中最长的步枪,对照着枪体大致能看出图中鬼子的身高。

卫兵所

站在卫兵所门前留影的日本士兵,身后的墙上挂着两块牌子,分别写着“大日本三十家子警备队”和“高野0队”的字样。

另一个鬼子

在三十家子卫兵所门前拍摄的第二张照片。三十家子镇位于凌源市西南部,清兵入关时,在此留下了三十户八旗子弟而得名。三十家子镇地处辽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辽西第一镇”之称。

队伍集结

早晨的凌源城外,大批的日本鬼子在此集结,一些鬼子坐在田埂上,等待出发。远处可见凌源的城门、城外民居以及大量的坟墓。

西门外

从城外看凌源的西城门,形制和东门差不多,只是城墙之上没有城门楼。城门外有日本人设置的拒马和沙包工事,凡是出入城门的百姓都要接受日本人的盘查。

西门里

雪后的凌源城西门里,银装素裹,雪地上印着两道车辙,一名男子挑着担子走在空荡荡的道路上,形单影只,看着非常冷寂。

万祥寺

万祥寺坐落在凌源宋杖子镇康官营子村庙峰山脚下,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曾两度驻跸于此,赐名并亲题“万祥寺”,后辟为藏传皇家佛门净域,整个寺庙是由山门、钟楼、鼓楼和大殿组成的宏大建筑群。

凌源古塔

图中的古塔始建于辽代,位于十八堡铺,距今已经有千年历史。此塔为七层密檐仿木结构砖塔,因为年久失修,风化严重,已然成为了一个大陀螺的形状。

热水汤温泉

此处温泉位于凌源城北五十里的万元店镇热水汤村,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日本人占据后,在此修建“翠岚山庄”,专门供日本军官和汉奸头目享用。

凌源全貌

这是日本人航拍的凌源全景图。本图片注释为:热河建昌(凌源)市街。应该是拍摄于1937年之后,因为那年三月凌源县、凌南县“两凌”合并成为建昌县。

更多辽宁家乡老照片,敬请关注,点击下方的《辽宁锦州、朝阳、葫芦岛老照片合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日本人   关帝庙   热河   鬼子   东门   辽宁   陀螺   日本   城门   城内   城外   士兵   城里   凌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