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大腕宁有种乎?扒一扒陈凯歌冯小刚背后的京圈往事


陈凯歌最近心情不错。

中影集团,计划贡献百余部作品,对标“2035电影强国目标”。

陈导的新作《志愿军:雄兵出击》被列为中影主导创作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并且计划国庆档上映。


海浪电影节《志愿军雄兵出击》“李家三口”齐聚海滩。


陈凯歌也露脸,搭配《海绵宝宝》经典BGM,老陈笑得就像“蟹老板”。


不仅又一部主旋律大片预定黄金档,前不久陈凯歌还登上外媒。

据Variety报道,陈凯歌准备拍摄故事片《天鹅之歌》。


故事以“天鹅湖”之父柴可夫斯基,遭遇批评失败、因性取向遭受迫害以及神秘死亡为主线。

目测又一部历史史诗预定了。

《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再次操刀相同元素。

究竟能不能再塑辉煌,也成为影片一大“悬疑”和期待值。

除了《志愿军:雄兵出击》和《天鹅之歌》。

陈凯歌还有讲述少年拼搏故事的《少年时代》和林则徐禁烟大计为背景的《钦差大臣》排队等候中。

而凭借《长津湖》,他也早已经成为,打破中国大陆电影票房纪录的三位大牌导演之一。

难怪笑得这么舒心自在。

就连参加北影节红毯,都有人“看图说话”。

发出两张张颂文在见到陈凯歌和张艺谋时的不同状态,来对比二人的成就地位。

初看,一个好似热情晚辈:

一个犹如强哥上身:

好像有那味了。

但显然这是调侃的意味居多,并且也有小伙伴特别下场解释“强哥为何那样”的原因:

不过陈、张二位大导,这些年也一直没少被比较。

连带着他们背后的圈子“西北圈”和“京圈”,也都时时被放在“擂台”上“赶烤”。


今天柴叔就来盘一盘,京圈的本事和那些堪比连续剧的往事今朝。

1、“京圈”的“本土神秘组织”

曾经的“京圈”也的确是文化界的主场和风向标。

陈凯歌、冯小刚、姜文,再到郑晓龙、王朔、赵宝刚。

不仅影响了整个90年代,余温也一直横扫到现在。

1984年冯小刚部队”转业“,到西直门粮库,成了城建总公司的文宣干事。

学美工出身的冯小刚也迫切想干点事。


于是一面忙主业,一边搞副业,成了电影厂美工。

也正是这份“兼职”,让他认识了郑晓龙。

虽然只比冯小刚大六岁,郑晓龙却已经凭借业务能力。

当上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副主任。

冯小刚也凭借口才和智慧,打动郑晓龙。

直接”转正“,进了郑晓龙的单位,成了电影美工。

郑晓龙不仅是头衔加身。

背后也链接着,影响了京圈格局的”本土神秘组织:大院子弟。

郑晓龙出身总后大院,与出身总参大院的王朔,早早就成了”瓷“。

1985年王朔的《浮出海面》出版,郑晓龙第一时间捧场。

结果看到直拍大腿,动静引起一旁冯小刚的注意。

得知作者是郑晓龙哥们儿。

冯小刚当场认知觉醒,恳求给自己引见引见。

就这样冯小刚与王朔命运邂逅,一只脚从”院外“踏进了”院里“。

几个人还没来得及联合搞事情。

王朔先一步“爆发“。

所写的小说《浮出海面》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被八一厂大院的叶大鹰看中,带回了西影厂。

王朔又灵感大爆发写出了《顽主》、《橡皮人》。


就这样,1988年王朔四部作品相继上线。

《顽主》还被评为“JG以来真正的喜剧”。

”朔爷“就这样进入京圈编年史。

支棱着喊出那句牛皮克拉斯的话:

”中国电影界,哥们儿平趟“。

王朔的崛起,搅动了整个京圈这池”春水“。

郑晓龙的一位顶头领导,将引进的译制片《女奴》、《诽谤》等。

与本厂的传统影视”产品“作深入比较后发现:

多机位、同期声、现场切换的室内剧,不仅新鲜还好看,市场前景广阔。

于是跑到西山脚下,找了两个部队旧篮球馆。

咬牙投了巨款,改建成室内剧摄影大棚。

别看条件不太好,却是”风水宝地“。

日后许多影响时代的”爆款“,都是诞生于此。

第一个前来”接单“的就是《渴望》。

1989年7月13日,《北京日报》2版报道

当时棚建好了,不知道拍什么,只感觉经费在燃烧。

领导找到郑晓龙,让他赶紧给编排编排。

于是郑晓龙攒局,把李晓明、王朔、郑万隆喊到蓟门饭店。

吃涮肉聊剧本,一通大山,侃出万人空巷,连”小偷“都坚持追剧的《渴望》。

1990年12月7日,《北京日报》1版报道

京城《渴望》热之后,全国人民都哭惨了。

心疼刘慧芳,大骂王沪生。

是一天看不到,要打电话“投诉”的程度。


郑晓龙又接到了台里的“定制“:一定要再拍一部。

郑晓龙寻思《渴望》太好哭了,下一部得来个“太好笑“的。

于是喊来王朔、马未都。

联合《渴望》里已经拥有姓名的赵宝刚,和之前的”编外“冯小刚。


定下七字方针:写喜剧,反映生活。

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正式上线。

犀利的台词,独属京圈的”黑色幽默“,即使如今再看仍旧是”人间指南“。

做编剧马未都这是第一次正式出场,但做编辑马未都是有经验的。

王朔的文学生涯,就是从给马未都投稿开始的。

马未都也是认可王朔才华的,曾经毫不掩饰地表达:

“王朔是一个理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出身空军大院的马未都,也是有点子才华和底气在身上的。

因为不满原单位一些现象,愤然辞职。

开了间歌舞厅名曰”海马“,后来还干脆和王朔几人搞起了”海马影视创作室“。

主打”雄性繁殖“,走上了我捧我自己的节奏。

海岩就是从这间工作室走出来的精英之一。


马未都虽然创业不含糊,但现实是残酷的,歌舞厅一年间干赔了几十万。

关键时刻王朔这个大聪明再次发挥功能,告诉马未都:

你想想我们这么大一辈子,学《编辑部的故事》拍个电视剧,不就赚回来了吗?

于是《海马歌舞厅》诞生了。

虽然反响一般,但演员表,堪称又一场”京圈“小型聚会。

1992年在“编辑部“带队“之下,影视行业也进入一波小春天。

《我爱我家》、《过把瘾》等作品悉数登上京圈历史舞台,至今仍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爱情宝典。


就此走入京圈半径之内。

3、“士子文化”的“非遗传承人”

在王朔崛起,大院子女自信放光芒的时候。

京圈”士子文化“的”非遗“传承人陈凯歌也没闲着,直接跑到西影厂去”吸氧“。



从1984年开始,《黄土地》、《大阅兵》接连拿奖。

《孩子王》还入围戛纳、喜提金鸡,奠定了国际、国内的影响力。

中间陈凯歌还穿插拍了部剧《强行起飞》,虽然拿了飞天奖,但水花不大。

或许正因此,让陈凯歌找准方向。

集中优势精准发力,为了更出彩,赴美进修电影,一修就是三年。

作为师生口中“那一届读书最多的人“,陈凯歌拍电影主打一个“陪伴”。

学成归来的陈凯歌,琢磨很久。

决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话可说。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拍出了《霸王别姬》。

直接将自己从戛纳入围,升级奖杯“提现”。

顺便还抱回了金球奖,提名奥斯卡。

屁股稳稳当当坐在了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的位置上。

影片至今仍是绝唱,好到别人都怀疑不是陈凯歌拍的。

《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对京剧一生一世守护的文人情怀。

《黄土地》里对“黄土”的尊崇以及文化的反思。

《大阅兵》中“集体与个人关系”的探讨,是“生存”还是“灭亡”。

无一不渗透着陈凯歌以“士子文化”为内核,所追求的“责无旁贷的担当,傲气风骨的独立人格。”

当然他也将这样的精神用在下一代身上,贡献了“阿瑟请坐”的育儿观。

4在”大院“与”士子“之间。

在陈凯歌凭借《霸王别姬》,成为影史”一霸“的这一年。

另一位大院子弟姜文,想演“程蝶衣”,因为试戏效果过于“辣眼睛”被拒。


姜文中戏毕业,被分配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先是接受了一年话剧的熏陶。

在《霸王别姬》之前,本来说好让他拍《末代皇帝》的,等到快开机,才知道主角已经换成陈道明。

而那时的姜文已经演了《芙蓉镇》,也是小有名气和脾气的。

”皇帝“演不成,干脆跑去演了《末代皇后》。

顺带还收集了”大爆款“《红高粱》。

从“文青小生”、“傀儡皇帝”再到“西北汉子,姜文有丰富的大男主体验。



可能是闲来无事跟风追剧,一下子被《编辑部的故事》给“编辑”了,把饭都烧糊了。

马上联系郑晓龙:“你们这剧有点意思。”

郑晓龙心领神会:“我这有个剧,差个男主角。”

就这么着,姜文走进了《北京人在纽约》的片场,也留下了演艺生涯唯一一部电视剧。

昔日“顶替”他当皇上的陈道明,这次给他作配。

就连女主角王姬都是陈道明给拉来的。

《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引起轰动,就连刘欢唱的主题曲《千万次的问》都火遍大洋两岸。

男女主姜文、王姬双双拿奖。

不同于《渴望》“好人一生平安”的基调。

“北京人”讨论的“情人、异国恋、离婚”等话题,哪一件在当时都极具冲击力。

而姜文本人却与戏里,迫于现实逐渐”变得平庸,没有锐气”的王起明不同。

1993年就和陈凯歌“组队”,一块讨论起了“新中国电影里的性”。

纪录片里姜文喊话:“在电影中展现性,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抗”。

任性“呐喊”的姜文,也逐渐变得像脱缰的野马。

按耐不住”发售“了”王朔周边“,把《动物凶猛》拍成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大院青年躁动、生猛而又真实的青春成长史,让人直呼过瘾。

影片被美国《时代》周刊“挂上”年度“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

姜文自己也喜提金马最佳导演,自此从男主变成了主宰男主的男人。

《阳光灿烂的日子》集合文艺与京味调侃的台词,以及个人、时代相关的命题。

姜文却并非游走于”士子“与”大院“两种文化的中间体。

而是突破两者,建立了“汉子气”十足的“姜氏.精英英雄主义”。

以至于《色戒》找他当导演,“汉子”上头的姜文,没有婉拒而是直给:这都是“娘们”的玩意。

还因为在国际友人昆汀那推广普通话,留下了:“姜文,牛逼”的名场面。

5“京圈”的辉煌与落寞

“灿烂”的姜文马不停蹄却“龟速前进”,专业当导演三十年,只拍了6部电影。

而与此同时,陈凯歌却一直在搞科技与狠活。

憋着一口气,总希望能超越“霸王”,却毁誉参半并未形成新的“宇宙”。

冯小刚从”编辑部“开始露面,到《甲方乙方》登上内地”贺岁片之父“的位置。

“第五代“导演稳坐泰山,纵横影坛。

2005年开始,陈凯歌领头、冯小刚、张艺谋跟进。

三个人”换口味“,拍出了《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三部最高评分定格在“6”。

唯有喊着“让子弹再飞一会”的姜文,成为“电影鬼才”,实现了“站着挣钱”的小目标。

而京圈曾经热闹的剧圈,也呈现颓势。

多年来难敌”正午阳光“,也就只有郑晓龙的《金婚》、《甄嬛传》,能算作近十年年来的京圈代表作。

如今贺岁档,已多年不见冯氏喜剧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张艺谋的”四合院剧本杀“。

一部”手机“让冯小刚”哑火“之后,曾经的”小钢炮“仿佛进入“水逆”期。

拍的网剧《北辙南辕》、《回响》差评连连。

和陈冲出演电影《忠犬八公》,本是感动全球的大IP,却并未激起水花,还惨遭“嫌弃”。


接受采访还要忙着解释自己的“润”事。

同时辩解自己不再“暴躁”的原因。

一番说辞网友却不买账,拿出郭德纲来对他进行“清醒教育”。



昔日文艺界“顶配”京圈,似乎蒙上尘埃,辉煌不再。

06”京圈“可还行?

五朝古都,三千多年的历史。

融合了“三山五园”的皇家文化。

琉璃厂、大观园的士子文化。

以及天桥、胡同、茶馆的市井文化。

“京圈”汇集“三界”,拥有足够深的底蕴,和足够丰富的元素。

京剧、京韵大鼓、京东大鼓,每一项都是享誉世界的”非遗“。

光是京腔京韵,老北京人侃的大山说的俏皮话,就构成了”京圈“独一无二的性格和特色。

京剧样板戏与经典戏曲唱段,就更是成为影视剧的天然素材库。

《我爱我家》里,遍布着《红灯记》、《龙江颂》、《沙家浜》等经典剧目里的唱词“梗”。

《霸王别姬》以梨园旧事讲述家国情怀。

一下整活《霸王别姬》、《贵妃醉酒》两出传统经典。

姜文多年后拍《一步之遥》,也一定要吹口哨来一段“海岛冰轮”。

那些年席卷荧屏的经典作品里,也都少不了: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母们母们母们!”这样爽脆带感的京片子。

京圈是自信和骄傲的。

京圈的崛起与辉煌,不仅是有一帮掌握资源和才华的“大院子弟”、“士子文人”。

还在于那些年这个圈子的作品依托优势,物尽其用,立足根本,把京圈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这个根本和核心正是:以观众为轴。

台词讲人话,故事里都是人生百态。

家长里短也好,时事热点也罢。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归根结底不能脱离生活。


早年在参加一档访谈节目时,姜文这样阐述:好台词,可以洞察角色内心。

用了一个极为巧妙的比喻:就像一条河对岸站着两个聋子。

好的台词就像河两边的“聋子对话”。

三句话不离钓鱼,却暴露心虚、掩饰种种情绪。

人物的内心也活生生地落在这了,这才是台词的意义。

台词不是用来叙事的。

也直接“带货”了他背后的京圈:姜文是个哲学家,所以,文化人,还是在北京。

正如姜文所说,好的电影要有好的台词,来洞察角色内心。

其底层逻辑正是:说人话干人事。

这是创作的根本,更是创作者的基本素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当创作脱离了群众,缺失了基本素质,也就别怪大众不买账。

京圈还能不能行?

回首向来萧瑟处,京圈的未来,或许都藏在那些看似“并不发达”的”昨日星辰“里。

“经历的不必都记起,过去的不会都忘记。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甲方乙方》里一句台词,如今成了太多人的感慨。

莫失莫忘,返璞归真。

无论什么圈,归根结底还要以实力、作品和观众的口碑说话。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END——

文|丁神灯

责编|知愚姑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士子   室内剧   雄兵   志愿军   霸王别姬   歌舞厅   大腕   北京人   大院   编辑部   台词   导演   往事   明星   故事   作品   文化   电影   冯小刚   陈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