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火了!丹江口发现野大豆,曾被美国卡脖子,可解决进口壁障!

文/万物知识局

编辑/万物知识局

5月31日,有工作人员在湖北丹江口库区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据了解,这是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开展湿地巡护过程中发现的,而且这是库区湿地首次发现野生大豆,该事于6月7日被湖北林业部门公布,一经报道便被众多网友关注。

可能有不了解的网友就好奇了,为什么发现野生大豆就会引得人们的关注?野生大豆很珍贵吗?

一、野大豆的价值

野大豆是豆科大豆属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被收录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保护级别是二级。

由于长期被人为大量的采挖,所以也一直有陷于“灭绝”的危险,不过野大豆的生命力极为顽强,加上在中国境内较为普遍,只有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时才会灭亡,所以基本的保护措施是在开荒、放牧或者其他土地建设中要注意对野大豆进行保护。

根据前几年的世界粮食组织发布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受到疫情的影响,全球饥饿人口的数量增加了很多,相比疫情爆发前增加了两亿多,于是,对于粮食储备的需求自然也就跟着上来了。

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对于粮食的储备是相对充足的,不过这种粮食大部分是稻谷、小麦等主粮,还有部分农产品是比较重要的,而日常食物肯定不能全靠主粮来支撑,就算短时间内没有问题,但是时间一长它们还是不能完全的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而其中部分的农产品就包括了大豆

有营养学家表示,大豆内有着丰富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B,与其余谷物或者薯类食物相比要高出不少,是一种非常优质且理想的植物蛋白食物,也可以说是肉食的一种替代品,长期食用有降低心脏疾病出现的几率,它对预防心血管病以及肿瘤等慢性的疾病有着一定的作用。

大豆已经被营养组织视为一种健康的食品,而我国自古以来都有煮食、烹调豆制品的习惯,比如豆浆、豆腐等,可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大豆这种美食。

而根据网络资料显示,我国还是粮食进口大国,而进口的粮食中大豆这一种农作物也在其中,而且数量还比较多。另外数据还表示,我国大豆每年的消耗量是远远大于产量了。

我国大豆产量在2022年首次迈上2000万吨的台阶,可是在21年进口的大豆数量就已经到达9652万吨了。

根据野生大豆的长势来说,它们的平均高度普遍会比大豆植株要高上不少,其中比较高的可以达到四米以上,而普通大豆的植株高度大多是在30厘米到90厘米之间,一般是在80厘米左右。

也就是说野生大豆具有的基因要比普通大豆还要好上一点,不管是从耐盐碱、抗寒还是抗病来说,都普遍要比大豆优秀,同时它与大豆是近缘种,也就是它们之间并不存在障碍,进行杂交会更简单一点,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大豆品种

另外生长的形状可以说是大豆与野生大豆之间最直观的区别了,人工栽培的大豆多是单棵呈现为树状,而野大豆的植株是是藤蔓状的。

根据资料显示,与人工种植的大豆比起来,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会更多一些,大概在十分之一左右,并且用来榨油的出油率也更高一点!

最重要的是野生大豆对于环境以及土壤的要求没有普通大豆那么严格,这意味着它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环境中生存,再加上它抗病、抗旱还高产,如果将这些优点改良进人工种植的大豆中,那么无疑可以提高我国大豆的产量。

其实,这并不是我国第一次发现野大豆,不久之前在湖南的浏阳便发现了一片面积在2600平的野生大豆群落,另外江苏泗洪也进行过发现野生大豆的报告,随后在长江流域的台州以及甘肃的青城县都有过发现。

二、那么既然有这么多,为什么野生大豆还是这么珍贵呢?

其实也正是因为它遍及大江南北,这说明了它可以适应中国境内不同的环境、温度以及土壤,而且野生大豆相较于人工培育的大豆保留的基因更多,比如有一些野大豆的豆荚再成熟后,会通过爆裂喷射的手段将豆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但是这些特征会给收割带来不便,于是这些基因就被人为优化了。所以如果能够对野生大豆的基因进行研究,培育出可以适应我国不同气候、土地等种植环境并更符合当下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的大豆种子,改变当下中国大豆产业的结构,最终实现大豆的自给自足。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并且大豆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主产区是在东北,不过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不管是东北、华北还是长江下流地区都有种植的地方,在19世纪引入了美国,在20世纪就已经是美国南部以及中西部的重要作物了。

由于我国地少人多所以为了满足人们的主食需求,很难在兼顾其他的农作物,所以这些作物大多只能依赖于进口,而现在大豆产量最多的国家便是美国,每年的产量大概在一亿吨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它地多人少,实现了区域化、规模化以及机械化的生产,与我国的生产模式相比生产效率更高。

再加上它们种植的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大豆,相比正常的大豆抗药性更强,换句话说就是生命力更强,对于农药的抗性高,所以可以尽情的喷洒农药,减轻虫害的损失。

据统计22年大豆种植的总面积在1.54亿亩左右,而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全国耕地总面积在19.18亿亩,假如按每亩200斤大豆产量算的话,至少需要将近8亿亩地才能让大豆产量达到1亿,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这样肯定会影响到主粮的产量,虽然大豆很重要,但是主粮更加重要。

事实上,我国大豆的产量每年都在上升,不过想要赶超国际上美国、巴西等大豆生产大国却还需要一段时间,不说总产量,光是亩产量都是远远不及,其中问题主要就是在种子上,毕竟提升一亩地的产量可以不需要看实际的种地大小。

三、种子便是农业的“芯片”

种子是农业的“农业的芯片”,没有种子便无法种植,而没有良好的种子便无法提高产量。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目前我国的育种技术还在完善,主流使用的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结合分子育种,而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利用生物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来培育种子了,简而言之一种是靠人工,另一种是靠电脑。

据统计,以传统的育种方式来培育新的品种,需要的时间起步按年计算,如果想要成功的话可能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于是,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投入精力以及时间,对于育种的积极性都不高。

然后便是对于优质良种的推广比较慢,国内育种有没有一些结果呢?

答案是肯定有的!不过这些良种都有一个问题,以大豆为例,它属于较为敏感的作物,一旦种植环境发生了变化就肯定是影响产量,出现“南橘北枳”的情况。

之前也说过,我国各地都有种植大豆,而各地的气候是不同的,再加上各地区的耕作制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很难实现跨区域的推广,美国不同,他们主要就是在一个地区集中种植,所以不用在意环境会出现太大的变换。

大豆总产量低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农民种植意愿的低,由于它的亩产量偏低,所以农民很难挣到钱,就算国家有一定的补贴还是不如其他农作物,所以大多数农民不愿意种植。

以数据为例,我国大豆每亩地的产量在两百到三百斤左右,最高产的地区大概达到了八九百斤亩产;而美国大豆每亩地的产量平均在四五百斤左右,最高亩产量超过一千三百斤

四、农业曾被美国“卡脖子”

就像对于芯片的控制一样,在国际之间种子资源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虽然普遍认为农作物本身是无法申请专利的,但是对于种子内存在的基因是可以申请专利的。

事实上在2001年就有美国公司申请了大豆内某段基因的专利,事件起源要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中美建交,在多个领域都展开了合作,当然包括了农业领域,而其中就有大豆培育相关的技术。

当时美国以“考察”的形式带走了大量优质的种子,这批种子回到美国后,便引起了美国转基因公司孟山都的注意,在经过实验后,它们获得了全新的转基因大豆,这种大豆的产量以及抗性都有一定的提高,后来它们快速的对于这段基因片段申请了专利,而这个专利也对我国大豆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为它改良的大豆是从中国带走的大豆种子上研发的,如果后面我们改良的大豆中涉及到了它申请了专利的基因片段的话,是有可能会被认为侵权的,或者简单点说,只要携带了这些基因,种植出来的大豆就是侵犯专利,可能会影响使得中国大豆受到国际贸易的制裁。

孟山都公司是美国的一家农业公司,可以说是垄断一个行业的巨头,在全球超过六十个国家内都设有分支机构,主要生产各类农作物的种子,据报道该公司目前拥有全球大部分的转基因种子以及超过六百项生物技术的专利。

而且他们还有特殊的保护手段,那就是从他们手里购买的种子需要定期购买,因为就算是自己通过留种的方式留下来的种子,在三代后产量就会下降,如果想要提高产量的话就必须重新购买他们的种子。

我国不断在专利上受到了限制,但是大豆这类比较重要的产物,一直依赖进口也不现实,所以还是需要自己研发高产量的大豆,而通过对于野大豆的研究,便可以改良处更加优质的大豆,增加大豆的亩产量,亩产量上涨也就意味着利润上升,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农民愿意通过种植大豆来养活自己。

所以发现野大豆的消息才会这么引人注目!希望通过专家们不断地研究,让我国实现大豆自主,降低进口的比例,不再受制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美国   丹江口   大豆   主粮   亩产量   发现   转基因   湖北   农作物   中国   基因   粮食   产量   种子   专利   我国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