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不抑兼并提升商人地位,四项经济手段改变我国千年社会经济形态

赵匡胤的新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不抑制土地兼并,另一个是振兴商业。

1、尊重市场,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首先来看不抑制兼并的土地政策,就是国家不再干预土地的自由买卖。 从秦汉王朝开始,不让土地过分集中在私人手中以至动摇国家权威,是政府的基本倾向,绵延了大概1000年之久。

唐朝前期实施均田制,政府按人口给农户分配土地。土地的产权并不完全属于个人,通常不许自由买卖。 这样一来,土地兼并被大大放缓。 农民只能依附政府,为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源和兵员。 但到了中唐时期,均田制就失效了。

一方面,国家的剥削压迫并不轻巧,经济极为脆弱。 稍有风吹草动,农民就会大量破产逃亡,再招揽新人,行政成本太高。 另一方面,普通农民遇到婚丧嫁娶或天灾人祸,急着用钱,也希望出售土地。握有社会财富的特权阶层,也热衷于购买田产,而让卖地农民租种自己的土地。

农民再就业

真实的市场存在,国家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放弃对农民的直接控制。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中央集权重新加强。 不过他没有退回抑制兼并的老路,而是选择顺应时代潮流,接受时代观念,成为第一个公然声称“不抑兼并”的皇帝。

966年,赵匡胤下诏宣布,战乱过后由国家控制的荒地不再以国有土地的形式颁授,而是对社会全面开放,谁开垦就归谁,甚至免去开荒者租税。 这等于放弃了土地国有化的传统手段。

969年,赵匡胤又要求私人买卖土地时,需要到有关部门进行公证。 由有关部门向买卖双方出具盖有官印的契约,并收取一笔手续费。 这一次,朝廷不仅不再反对土地兼并,而且还做起了土地买卖的公证人。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正式以法律形式获得确认。 赵匡胤,这一系列做法被宋代后继者们继承。

农忙时期

到了北宋中期,私有土地已占全国土地的98.63%。 此后的近千年里,历代王朝再也没有全民性的国有土地政策。 土地私有得以确立,由此产生了正反两个极为深远的影响。

先来看反面的影响。 放任土地自由买卖后,土地按照经济规律快速集中,贫富分化加剧,容易诱发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这成为后来元明清三代王朝更替的主要原因之一。

非常正面的影响。 由于国家放弃干预土地经济,农民的人身依附减弱,得以自由流动。 有些流向地广人稀的区域,把精细化的农业技术带到那里,促进了农业发展。 另一些人则流入商业部门,商品经济开始从宋代走向繁荣。

2、赵匡胤的四项经济政策,使宋朝的商业繁荣达到了

自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历代王朝遵循重农抑商的政策。 在士农工商四大传统身份中,商人的地位最低。 哪怕是在以开放性和国际化著称的唐朝,商人也备受歧视。 比如商人不许骑马,穿衣服不能超过限制,商人子弟不能参加科举,甚至不能做官。

即便是有限的商业活动,政府往往也加以管控。例如,唐代只允许在州,县以上的中心城市中设立市场,而且市场和居民区要分开,是场外有围墙,还有军队把守,早上开放,傍晚关闭。 其他时段或者地点的商业活动都属于违法行为。 这就是所谓的坊市制度。 不过到了唐代中叶,市场需求和规模随之不断增大,方式开始松动。 当时的乡镇出现了自发的市场,城市中也出现了夜间经营的夜市。

五代战乱频繁,从朝廷到藩镇,士兵都是领工资的职业军人,维持军队就需要大量的货币。 从现实角度出发,放任商业的发展,从中征税,可以直接解决军饷问题,大大有利。 因此,五代时期各方势力设有专门征收商税的机构。 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政权更是利用地理优势,大力鼓励海外贸易,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宋朝建立后,赵匡胤认识到商税的重要性,于是推出了振兴商业的4个新政策。

第一个新政策是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960年,也就是宋朝开国。当年赵匡胤下令各地关卡不得随意扣留、刁难商人,对铜钱之外的货物不得搜查。 商人地位提高,体现在开封罢市事件中。 赵匡胤有一名非常宠信的特务叫史规,不少商人被他诬告犯法,甚至丢了性命。 974年5月。 开封的商人突然在大白天集体罢市,抗议史规的迫害。 赵匡胤得知消息后,立刻组织调查,随后下诏书表示会为商业出台专门法律,到时犯法的就会严惩,而公布法律前的违法行为则一概既往不咎。 赵匡胤还因为这事疏远了史规。

第二个政策是开放经营限制。 宋初,赵匡胤下令,草市贸易都要顺从民间的便利,官府不予干预。 草市合法后,乡镇市场迅速崛起,与大中城市一起构成了全国商业的市场网络。 到了965年,赵匡胤又规定不得禁止开封城里的夜市。 每逢元宵,端午,七夕这些节日,城中的夜市甚至会通宵达旦。 到北宋中期,坊市制彻底瓦解。

第三个政策是设置市舶司,推动海外贸易。五代时期,南方沿海政权就积极鼓励海外贸,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 971年2月,赵匡胤派遣潘美率军进入两广,攻灭盘踞当地的南汉政权,并任命潘美出任广州最高行政长官。 到了6月,赵匡胤在广州设立了一个全新的机构——市舶司,来专门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市舶司的长官由潘美兼任。 从市舶司成立之快,规格之高,可以看出赵匡胤对海外贸易极为重视。 市舶司的重点任务是吸引外国商人。 为了鼓励海外贸易,赵匡胤甚至规定要举办大宴欢送离港的商船。 后来,宋王朝在更多的港口设立市舶司。 整个宋代与中国建立海上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50多个。

最后一项新政策就是提出商税则例。 五代时期商业税的征收十分混乱,这成为商品流通的一大障碍。 960年,开国伊始,赵匡胤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行全国的商业税务法规,商税则例。 要求各地的商税,税务部门都要公开张贴。

在赵匡胤4项振兴商业的政策的影响下,宋代商业空前繁荣。 到了北宋末年,已经有了清明上河图中繁荣的城市商业场景。 商人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仅开封城里向官府贷款的商户就多达2.7万。 这一切促使财政结构在宋代发生了变化。

繁华都市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赚得盆满钵满。 到北宋中期,宋朝每年从海外收入中获得财政收入有50万贯。 到1159年的南宋,增额已高达200万贯,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0%。 商品经济繁荣,巨型商业城市兴起,商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持续增高。出现于宋代的这些经济变化,成为此后元明清三朝社会经济发展高峰时的一种常态。

可以说,在赵匡胤掌权的16年里,五代时期禁军兵变和藩镇割据这两大顽疾被基本消除,宋朝即将完成统一。 司法和政治领域开启了宽仁之风,经济领域施行了影响深远的新政策。 但由于他突然去世,使得许多事业尚未完成。 这可能是他名声不如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商人   王朝   宋朝   宋代   社会经济   形态   手段   千年   地位   土地   海外   政策   我国   国家   商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