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合作就必须满足五个条件,美国咬牙签下,轮到我们中国反封

在阅读文章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修竹书生

编辑丨修竹书生

前言:

前不久,“神舟十五号”航天人员顺利返航,“神舟十六号”也成功发射,这两件大事也让中国的关键技术得到了实质性的突破,再一次让世界见识到了我国的自主创新的能力,无疑是给我国的航天和科研事业画上了非常浓厚的一笔。

火箭振动台

尽管我国如今已经如日中天,但又有谁能想到,我们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这其中就包括西方各个国家的科技对我国实行的封锁打击,最过分的就是美国。

在科技领域方面,美国可谓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抑制我国的发展,并不断的与其它国家联手来给中国制造各式各样的麻烦,还通过对技术信息的封锁以及设备的密封,造成了中国建立之初发展的缓慢。

但现如今我国在各项领域不仅完成了技术的突破,甚至远超西方各国,不过中国可不会像美国那样自私自利,反而热烈欢迎各个国家前来购买。

美国在看到后立刻燃起了兴趣,向来高高在上的美国现如今也要低着头前来中国寻求合作,但是却被我国告知“要购买就必须要答应五个条件”后,美国虽气愤但苦于自己国家的技术一直受阻也只能无奈的签下协议。

那么到底是什么技术让美国不惜如此卑微也要向我国寻求合作呢,这就要讲到航天科技的地基,普遍来讲所有的火箭发射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震颤”。

火箭在发射的时候有很强烈的震动,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物理现象,在火箭升空那一瞬间,有很强的一个推动力反作用于地面,这一推动就会有很大的一个震动。

而航天领域可以说是最忌讳的就是失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个小数点的失误,就可能导致火箭发射失败,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火箭解体引发爆炸。

于是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火箭振动台”便由此诞生。

火箭振动台的主要用处就是为了模拟火箭发射时的震动环境,并因此提前进行检测出火箭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压力,从而降低火箭真正发射时出现的意外。

然而当时这项技术只有美国研发并建造了出来,是一台20吨级的火箭振动台,在当时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随后当中国向美国提出购买申请时却被拒之门外。

既然美国不愿意卖给我们,我国所有科研人员便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造,随后便投身到了没日没夜的研究当中,经过两年的努力,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70吨级的火箭振动台成功问世。

这款振动台,面积达到了1000平方米,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电动震动测试平台,能够模拟出数十种发射环境,最关键的是,它还能够承载超过100吨的航天器!

中国成功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在全球扬眉吐气了一把,这下轮到美国航天局反过来向我们提出了合作申请。

起初,中国高层进行了以该科技究竟该不该卖给美国的多方面探讨,如果我国选择了拒绝该请求,那在国际上的黑媒体会不会因此抓住话柄,以我们不关心全球科技的发展为题来大做文章,但是他们在抹黑我国的同时,难道就没有想过当初美国对中国的所作所为么?

随后我们便本着大国理念和大方的态度,决定和美方达成合作,不过却制定了五个条件,如果有任何一个做不到,都不会得到我国的70吨振动台。

这五个条件分别是:

  1. 美国所购买的火箭振动台不得运用在军事领域上,因为我国最不能忍受让美国拿着自己的东西来对付自己,如果不提起进行协议,我们相信美国绝对做得出这样的事情。
  2. 不允许美方单独使用振动台,毕竟美国的可信度极低,我们必须要考虑美国是否在背地里隐藏了阴谋。

  1. 必须由我们中国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操作,这不仅是对我国出口设备的保障,也是为我国留有余地,不允许让美国全方面的掌握了这门技术。

4、关于振动台的保养和维修问题,美方的科研人员没有权力对振动台进行维修和替换,如若出现任何的问题,只能交由我方科研人员进行维护并保持绝对的话语权。

5、最后一点就是振动台所产生的所有数据必须全部由中国保管,如若出现私藏隐瞒等现象,将终止合作,毕竟如果让美方获得关键数据,一定会在其基础上进行研发。

美国虽然对这般严苛的要求心有不甘,但是碍于自身的技术确实不过关,也只得咬牙签下协议,而且这五个条件也并不单单针对美国,而是任何一个国家想要购买这款振动台都需要满足这五个条件。

但仍有不少网友质疑这次的合作,纷纷发言到,“美国已经撕毁了多少条约了,还有哪些是他们做不出来的,这个合作很明显是我们吃亏了。”

但不妨让我们换种思路,美国花了大价钱购买,可以让我们获得不少的经济利益,也可以让我们在其它更高端的领域进行研究。

而中美的这次合作,让所有国家都看在了眼里,连西方国家的“老大哥”都与中国合作了,自然也表明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得到了整个世界的认可,对于我们来讲整体是利大于弊的。

3D激光成形技术

不光是振动台,其实还有很多技术相比于全球,我们已经是遥遥领先了,就比如3D激光成型的技术。

在这项技术上,我国如果说第二,那么就没有人敢说第一。

美国很多公司都试图攻克这项技术,但到头来依旧于事无补,而它却已经被我国给攻克,并运用在月球登陆器、C919、ARJ21飞机上。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人并不理解激光成形技术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用在飞机上,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些3D激光成形技术。

3D激光成形技术的前身就是3D打印技术的一种,在1892年诞生随后在1986年迈向世界让众人所熟知。

当时被称为“3D打印之父”的查尔斯*胡尔发明了这种立体光刻技术,并发现可以利用光将这些材料催化,随之打印出物品,并在两年后推出了全球第一台商用打印机设备。

说到这里,一些比较了解计算机建模的小伙伴可能已经知道了,他的步骤就是在计算机上模拟出要打印的物品构造,便可以打印出立体的物品。

就是这种简单的流程,成为了它的强势之处,因为它的存在,可以缩短制造的时间,甚至打印出的产品比传统制造的还要好。

2011年,两名学科家利用了3D打印技术在2天的时间内造出了一台名为“SULSA”的无人机,令人们不敢相信的是,除了马达以外,这款飞机其它部件都是用3D打印出来的。

并且,这样的制造效率也比传统方法高出了数倍。

此番举动瞬间将3D打印技术推向了高潮,成为了各国的研究重点,并在多国的努力下,3D打印技术的分支越来越多,有立体印刷、分层实体、光固化成形等等,但3D激光成形技术依旧是难度系数最高的一个。

这最后一项技术让众多国家陷入了无奈,就连美国国防部联合激光研发公司也无能为力,他们多年来,先后投资了7500万美元,但仍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然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让他们苦苦研发十年都没有突破的3D激光成形技术,却被中国给率先打破。

我国3D激光打印发展的虽然比老美晚,但却用自己的行动给全球展示了一记漂亮的反超!

无轴泵推技术

除此之外,那些西方国家所垄断的技术,也逐渐被我国攻克,甚至是超越了他们,这其中就包括我国的海军。

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全国上下发展的主力都在工业上,像是核武器的研发,就一直都处于缓慢的状态。

这也就导致了我国一直落后于西方那些发达国家,致使核潜艇的领域一直是西方大国的天下,直到1970年我国才成功研发出“长征一号”,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核潜艇的出现以及运用,使得潜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也给了它更多的功能性,使它在水下的威慑性提升了一个档次。

但那时我国的核潜艇的动力并不足,噪音也非常的大,因此它的实战生存能力并称不上优秀,于是乎,泵喷推进便诞生了。

泵喷推进是现代潜艇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式,这种方式又叫有轴泵推技术,虽说这种技术能让核潜艇的噪音大幅下降,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美国人又提出了一种无轴泵推进技术。

虽然这种技术是老美先提出来的,但是直到现在他们都没有真正的应用上,而我国也不负众望的在众多顶尖技术人员奋斗下,于2017年成功反超美国,率先完成了研发和实际应用。

这种技术也堪称是美国的“噩梦”。

这下一来不仅在源头上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噪音,还加上了一层外部消音程序,将本就极低的噪音又下降了一个档次,无限接近于“隐身”。

想要将潜艇隐匿于海洋中,就需要将潜艇本身发出的分本低于海洋背景噪音的100分贝,而运用了无轴泵推技术的核潜艇所发出的分本已然接近90分贝,可以说是,就算美国想用最先进的声纳来探测我国的核潜艇,也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这样来看的话,我国目前在核潜艇技术方面是远远领先美国的,这项技术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我国千千万万的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成就。

如今在众多人员的努力下,我国几乎解决了所有的无轴泵推技术所存在的重大难题,只待未来继续对其进行发展和改进,并合理的运用新型先进的科技,在国际范围内占到巨大的优势,到此中国军事实力和威慑力将会更上一层楼。

总结:

综上所述,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美国实在没有必要来对我们进行各种阻拦,在世界这个大花园里,中国也无意去争夺第一的心思,也从来没有掠夺过其它的国家,因为我们一直都是一个提倡和平发展,共同进步的的国家,让所有人一起迎接新的未来。

我们从来不会去主动惹事,但向来也不怕事,我国不断地发展武器装备,提升军事力量,就是为了向外来者说“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美国   中国   条件   核潜艇   美方   潜艇   噪音   航天   激光   火箭   领域   我国   国家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