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七十载融媒策划从建站到建城之广州篇:筑梦大湾区



前言

“建站”,枢纽八方,通联四海;“建城”,改善环境,铸就美好。回首70载,中铁建工集团应国家铁路建设需要而生,在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壮大坚定迈上“打造一流城市建设服务商”崭新征程,以一项又一项精品工程,精心标注出企业成长的历史轨迹,见证了奋进征程的灿烂辉煌。


时光不语,镌刻不凡。值中铁建工集团建企70周年之际,特别策划推出《从建站到建城》专栏,让我们一起回拨时间指针,探寻前行足迹,重温建工集团从“建站”到“建城”的奋进故事。


云山叠翠,珠水流光,广府胜境,岭南风华。1997年4月,中铁建工集团首次进驻广州,按下了中国“南大门”建设“加速键”,开启了广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新征程!二十六个春秋的日夜兼程、砥砺前行,中铁建工人将青春与梦想印入“羊城”发展的历史长卷,在筑梦大湾区的前行道路上收获累累硕果,以勇毅与实干助力广州续写胜境华章!



一条条道路,沟通东西、汇聚南北;一座座车站,人来人往、迎新送旧;一个个交通枢纽,开怀拥抱、海纳百川;一桩桩工程奇迹,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在一座被冠以“英雄城”之名的城市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建设故事不断酝酿和产生,持续传承、融汇和续写新时代的英雄故事!

广州南站

2010年1月30日,广州南站(原名:广州新客站)正式开通运营。作为全国“八纵八横”核心站之一的特等站,广州南站于2004年12月动工建设,5条高铁线均从此出发,始发高铁可直达全国23个省级行政区;年到发旅客达到1.87亿人次,单日到发旅客最高峰时达86.5万人次、号称“日均搬走一座城”,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铁路现代化车站。看着现场攒动的人流、归乡的笑脸,共同攻坚的建设过往不由浮现在每一位参建者脑海中。

2009年6月2日,北京室外风和日丽,一个上级急令的到来,打破了午后的宁静:广州新客站主体工程建设兵力不足,建设单位点名请求中铁建工集团派出精兵强将打增援!接到命令后,中铁建工集团分别从北京、广州、深圳、天津、武汉、长沙等城市抽调了2000多名精干、成立了3支突击队,快速汇集抵达施工战场。

战役尚未打响,战前动员应势开展,建设者纷纷递交了激情洋溢的决心书、请战书,在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等旗帜的召唤下,建设者们冲锋陷阵,竞显风流。盛夏的岭南,骄阳似火,广州南站建设工地一片沸腾,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施工生产高潮。随着春运的逐步逼近,为打赢攻坚战,中铁建工集团汇集技术智慧,在方案论证后把三步“跳仓法”施工改为两步,有效节省工期;通过不断增兵遣将、排兵布阵,整个施工现场呈现超5000名建设者多层次、多工种协调交叉作战的壮观场面,最终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

广州白云站

“广州要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州后作出重要指示。在广州南站投运10年之后,广州世界级TOD现代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广州白云站建设使命再一次落到了由中铁建工集团建设者肩上。项目于2020年10月10日正式开工,站房面积14.3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达263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广州南站,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白云站站房建筑采用“云山珠水、木棉花开”的建设概念,运用先进设计理念和建筑科技,秉承“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站房建设理念,打造“国内领先、世界前列”的精品站房。创新提出了“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智能概念,“呼吸广场”平时作为舒适宜人的休闲景观广场,春运时上方将伸出大型顶棚,变身容纳大量旅客临时聚集并可直接进站的“扩展候车室”,旅客容量可以增大三倍。站房东西两侧设置“光谷”,各有25片花瓣造型的墙面,营造出木棉花开的形态,增加站房的自然采光,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


广州白云站

为确保工程按时交付,项目吹响了“假期不停工、疫情不减速”的冲锋号钢筋切割机的声响回荡在每一个假日,刺眼的焊花飞溅覆盖了每一个本该团圆的暖色时光。中铁建工集团严谨策划、统筹全局,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依然有超过2000名建设者奋战在不同岗位,争分夺秒抢抓建设进度;疫情放开后,项目果敢决策快速进入昼夜轮转的决战决胜阶段,十年前广州南站5000人攻坚大会战的场面透过历史的岁月映射到新时代,英雄的无畏建设者精神隔着时空再次得到传承,“父子档”“夫妻档”等接力事迹不断上演其间,书写着新时代奋斗者的感人故事!

地铁,城市肌体中流动的经济动脉,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衍生了一个个城市繁华中心,并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城市框架、地段平权、辐射经济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塑造力和影响力。当前,广州城市单日地铁客流量达1030万,地铁已承担起全市公共交通过半客流,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中铁建工集团勇扛“开路先锋”大旗,投身城市路网建设,积极助力广州市从“大广州”到“强广州”的空间战略跃升。

广州地铁运营指挥中心

随着广州市综合吸引力的不断提升、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广州地铁单日客流量不断向“千万级”靠近,为提高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管理指挥水平,满足运营安全和集中管理需求,线网运营管理指挥中心的建设需求已十分迫切。在各级统筹下,中铁建工集团于2013年承担起了广州地铁运营的“大脑”和管理的“神经中枢”建设工作。为确保2016年春节前移交使用,项目开展了节点冲锋劳动竞赛,广大参建职工为了工程早日交付、企业妥善履约,不问条件讲奉献、不问回报讲付出,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的集体赞歌。

“光有干劲是不够的”,项目坚持科学调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为四个施工区域,成立3个突击队,按日倒排工期,整个现场犹如一台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极具效率。由于建筑结构限制,最顶部连续3个楼层无法安装材料运输工具,通过“人机结合”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近2000平方米玻璃幕墙、30吨脚手架钢管的材料运输。大家争分夺秒,团结协作,现场困难被各个击破,工程进度得到了有效保障。项目顺利通过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验收,获广东省金匠奖、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广州市五羊杯,诞生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4项。

建设中的金融城站

金融城站是广佛城际重要站点,除了广佛城际金融城站,项目区域内还将集结地铁5号线科韵路站等交通要素,建成后将为金融城片区大发展构筑坚实的交通引擎和出行保障。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由于施工环境复杂、环保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为能按时完成工期任务,项目部科学合理调配可利用资源,优化施工组织,加大人员、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将每个工序细化到周到天,确保工程推进有条不紊。


晶莹玉帛已成,锦鲤馔玉终现。当前,项目获国家级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广东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示范工地、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进步奖3项,广东省建筑业协会科技进步奖2项,广州市建筑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5项。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赤沙车辆段


项目设计构造新颖、施工工法创新性较高,各项科研成果如春笋般冒出,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共计10项、国家级BIM奖项8项;广东省建筑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建设行业QC一类成果1项;广州市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市建设行业QC成果评比一等奖1次。

城际中心

城际中心项目位于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是实现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保持相对独立运营的“大脑”中枢。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科学制定施工方案,消除质量隐患,数次掀起建设高潮,有效解决了1至10层调度指挥中心正式运营,26层以上续建施工的难题,确保按期节点工期完成调度指挥中心建设任务。目前,调度通信光缆已铺设至广州集团调度所、广州南站和广州东站,可实现城际铁路独立运营,并与国铁互联互通。

广州从埔高速

从埔高速是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北部交通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建标的线段全长约10公里,共设置桥梁7座,包括1座神岗特大桥及6座大桥,桥隧比例达35.62%;设置神岗互通立交和太平互通立交,从化南服务区1座,主线段设置7座涵洞。项目将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资源,精心组织生产,严格控制运架梁时间节点,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减少对营运高速的影响,不断构筑广州东部区域新的南北向大通道,有效缓解街北高速、京港澳高速、广州绕城高速的交通压力增强广州中心城区、产业核心区对从化区的辐射能力,积极助力从化、白云、黄埔地方经济发展。


奋进路上步履不停,支流聚合方能汇聚广阔大海。广州在全国率先编制大城市战略规划,确立完善形成了“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拓展十字方针,实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打造宜业、宜居、宜商、宜游的美丽广州。中铁建工集团坚持融入服务广州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融入新赛道,不断助力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

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铁建工集团始终致力于城市环境改善。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按照国际领先标准建设,采取先进成熟的处理工艺,突破了清洁焚烧关键技术难关,打造出国际一流的垃圾处理标杆设施,日均处理生活垃圾达3000吨、年处理规模约109.5万吨,年发电总量约6亿度。项目的交付投用将显著提升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水平,极大改善人居环境,助力广州市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目标。项目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广东省詹天佑故乡杯奖、广东省优质结构奖等奖项。

建设中的番禺区计算机科学与大数据产业园

科教文卫事业的繁荣彰显着城市的活力,关系着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中铁建工集团始终积极参与城市公共建筑建设,打造魅力广州。番禺区计算机科学与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定位为信息产业、公服配套、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位于大学城中轴线上,是落实大学城“产学研一体化”目标重要的产业基地。该基地在提高广州大学城的高起点、高水平合作办学的同时,进一步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发挥高校资本聚集效应、挖掘数字资产价值并且对接企业、对接产业、对接市场,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人才、科技、资本、技术各要素流通,构建大学城产业创新生态,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城市地标及信息产业孵化基地。

改造完成的何贤纪念医院

何贤纪念医院是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属于“广州南部医疗中心”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的配套民生工程。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旧建筑改造工程新建医技楼建设完成,显著改善了医院患者就医环境,有力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配套工程问题,及时向辐射区域提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2022年9月1日,随着邓仲元将军铜像揭幕、钟楼钟声敲响,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广州市十大高中”之一的广东仲元中学第二校区正式启用,招生规模共设108班、约5400人,对广州缓解优质学位供需矛盾、优化调整教育结构、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校区建设完成的广东仲元中学

广州番禺大镇岗气象塔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概念方案设计,具备气象科普、观光、展览等功能,是华南地区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天气重要的气象探测设施在满足航空限高前提下,气象塔总海拔高度达335.25米(建设地点高147.25米,气象塔塔身高188米)、刷新了全国钢结构气象塔高度。

广州番禺大镇岗气象塔

在城市投资领域,中铁建工诺德品牌扎根广州,深耕市场,倾心打造了广州番禺中铁诺德名都、广州番禺自在城市花园、广州诺德天街、广州中铁诺德中心、广州中铁诺德·梓悦台等优质项目,叫响了诺德品牌。其中诺德·梓悦台作为“诺德系”高品质人居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位于荔城中央生活区,紧邻四大核心商圈、荔枝文化公园、增城图书馆、增城区中医医院等配套设施,是中铁建工集团以“城市合伙人”身份积极融入广州城市社会发展的大格局,积极践行央地合作使命,集聚发展动能,在广州缔造品质人居的又一佳作。

中铁诺德·梓悦台




岁月峥嵘,初心依旧。在广州谋篇落子期间,中铁建工集团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积极融入城市建设,获得了广州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获评广州市优秀建筑企业、广州建筑诚信企业、广州市工程建设企业信用AAA级单位。责任在肩,惟有奋斗。中铁建工集团将继续深耕区域市场,匠心铸就精品工程,高质量推进广州白云站等重点工程建设,以坚守实干当好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建设的开路先锋,携手广州共同撰写新时代发展华美篇章!



本期策划:第五建设公司

本期编辑:王颖 孙威

本期审核:侯玉强 付涛 李子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广州   增城   从化   建设者   工期   广东省   广州市   枢纽   助力   气象   交通   建筑   项目   集团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