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奸被判10年的李天一,出狱后最恶心的一幕还是出现了

2023年2月22日,李双江夫妇的小儿子李天一终于走出了监狱的大门,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

十年前,十七岁的李天一因与一起轮奸案有牵涉,被关闭了看守所。尽管父母在外面多方活动,李天一也未被免责,获刑十年。

十年铁窗生涯过去,李天一走出牢房,在父母的眼泪和拥抱中回到现实生活中。他准备开始新生活,然而恶心的一幕还是出现了。

李双江夫妇不但没有潜心反思,反而大摆筵席,邀请乐团演奏,大张旗鼓地庆祝李天一出狱。一家人欢乐庆祝时丝毫没有考虑受害者家属和社会大众的感情伤害。

李天一本来可以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中,为何会屡次以身试法,最终沦落为阶下囚?答案应该在他的成长和家庭里寻找。

01李天一的成长史

李天一的爸爸是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妈妈梦鸽比爸爸小二十七岁,和爸爸是师生恋,在歌唱界也小有名气。

李天一集父母的万千宠爱于一身,他是在爸爸妈妈的娇生惯养下长大的。

李双江夫妇在儿子的才艺教育上不惜血本:请名师一对一教授,四岁学钢琴,八岁练书法,孩子酷爱冰球运动,马上请私人教练教。

李天一也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天资聪慧的他,学有所成,钢琴、书法在各种比赛中都榜上有名,冰球也学得有模有样,十岁就成为了中国少年冰球队中的一员。

父母对他的未来充满希望,妈妈给他制定的发展目标是摘得诺贝尔桂冠,史上留名。

父母关注的只是孩子的才艺成绩,却忽视了孩子人格的发展。李天一在小区里经常欺负同龄的小朋友,在学校里也蛮横不讲理,会在游戏中推倒小朋友,若小朋友稍有反抗,便拳脚相加。

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李天一一定会暴力夺取,据为己有。

不知是不是他父母的特别关照,发生类似的事情,老师批评的往往是没有过错的一方,无形中助长了李天一嚣张的气焰。

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开启了一段短暂的留学生涯,留学期间,他也不和同学正常往来,以欺负同学为乐,甚至把洗衣粉倒入同学的饮料中,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后来因打架被开除。

回国后,父母也没有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妈妈梦鸽居然把自己的宝马车送给只有十四岁的儿子,让他开着玩。

之后,李天一经常开着这辆宝马车到夜店玩耍,期间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狐朋狗友。每天夜里两三点钟才回家,进院还按喇叭,根本意识不到喇叭声会扰民。

李天一无照驾驶,在2011年前9个月,竟违规违章32次,令人疑惑的是一次也未受到处罚。难道社会也因为他是李双江的儿子,而纵容他的不法行为?

孩子的三观尽毁,父母竟然视而不见,任孩子胡作非为。

法律不会因为你是谁的儿子,就法外开恩。2011年9月,李天一因无缘无故地殴打一对中年夫妇,被关进少年管教所。

令人遗憾的是,经过一年的劳动教养,并没有让他的三观有所改变,也没有对法律产生敬畏感,反而胆大妄为地去触碰法律的底线,终于把自己送进了监狱的大门。

纵观李天一的成长史,自由散漫,无法无天,倨傲骄横,以欺压攻击别人为乐,因此形成了目空四海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他走上犯罪的道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02分析李天一性格的形成原因

  1. 父母的功利心态让李天一发展出妄自尊大、以自我为中心的欺压人的性格

李双江夫妇在李天一身上花费教育心思和金钱,更大程度上为名和利的驱使。李天一小小年纪就头顶多项桂冠,着实让父母骄傲了一把。

妈妈梦鸽给孩子定了一个高标准的发展目标:获得诺贝尔奖金,当大人物。李天一幼小的心灵在这种鸿鹄之志的重压下,心灵发展严重受阻,父母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其实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适合孩子的方式,让他们自己体验生命的艰辛和负荷,然后勇敢地承担起这份重压。

但许多父母却剥夺了孩子体验的机会,一味地关注孩子取得的名和利,而忽视孩子的素质教育,把孩子教育成无情无义,不知道关爱,不知道容忍,冲动暴躁,简单粗暴地以武力征服世界。

父母给孩子定的标准越高,孩子越容易体验挫败感。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抗压能力,一味地加码,那么孩子将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②李天一的挫败感

李天一就读的学校虽然是重点学校,但都是靠父母的关系进去的,而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据说成绩一直是垫底的。

从小在父母营造的聚光灯下长大的李天一,在学业上不能出人头地,必然心有不甘,所以就制造各种事端,为的是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李天一经常无事生非,不停地制造冲突,然后以暴力解决冲突。小小年纪还懂得私了,哪有同学会喜欢与这样的同学为伴?

在学校里,他的心是孤独的,这对于众星捧月般长大的李天一来说,是非常挫败的。

不知道是因为老师对李双江的崇拜,还是李双江夫妇有所关照,老师对他的错误行为也不批评,反而批评无过错方,这让李天一有了一种身为李双江儿子的傲娇感,李双江之子是他的护身符。

不知道他在哪里习得了私了的解决办法,打伤了同学,不用父母出面,自己就可以和对方家长谈私了事宜。

受伤害同学父母的妥协,助长了他用金钱可以摆平一切的错误观念,对法律没有敬畏感。

李双江儿子的身份和遇事私了的解决办法,让他逐渐滑进犯罪的深渊。

有个著名的挫折固执理论,认为引起的犯罪一般动机是心理欲求和挫折。鉴于挫折的犯罪通常不计后果不虑得失。因为挫折会让人的情绪高涨,如果遇到诱发攻击的导火索,那么挫折就将转化为攻击。

李天一在学校的攻击行为,就是由他学业、交友的挫败感转变而来的。

③李天一青春期角色的混乱

发展到了青春期的男孩,特别渴望受到异性的关注。他们如孔雀开屏般展示自己的魅力。学习好的靠成绩,有特长的靠特长,那一无是处的孩子呢,则靠欺负异性。

埃里克森称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所谓自我同一性,就是指一个人充分体验自己的过往与现在,综合分析自己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表里如一的自我。

李天一的自我体验是杂乱无章的,父母把他营造成神童形象,现实却让其自卑,因此他无法形成表里如一的自我,青春期的角色处于混乱之中。

形成不了自我同一性的孩子,则会形成反社会人格。缺少同一性的感觉,就会感觉自身的虚无,那么,他就会抑郁如行尸走肉或做一个挑战社会秩序的坏孩子。

李天一就是一个挑战社会秩序的孩子,他以欺负别人为乐,反社会秩序生活为荣,他的一系列表现,让人有些怀疑他小时候的形象是父母刻意包装而成的。

自我同一性形成混乱的人抵触亲密感和爱人的能力,这就不难解释李天一成为轮奸案主角的原因了。

④李天一父母对他霸凌行为的熟视无睹

李天一上学期间,欺负同学是家常便饭,被他殴打的同学,都选择了忍忍,没人敢报案。他不遵守校规校纪,学校竟听之任之,后来发展到殴打老师,也只是离开学校,并没有被处罚。

李双江夫妇好像在纵容孩子的霸凌行为,如果他们足够重视,和孩子正面交流这种行为,加之引导,孩子会变本加厉地欺负别人吗?

在孩子因打人被劳动教养后,李双江夫妇好像也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居然奖励给孩子一辆高级跑车,这显然是在强化孩子的打人欺负人的行为。

教育需要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杜绝孩子小的不好行为,必然会导致更大的错误行为的发生,落入犯罪的歧途。

03李天一案件给我们的教育与启示

李天一从天之骄子堕落为阶下囚,和家庭、学校、社会的无原则纵容有关。

①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当发现孩子有欺负和攻击行为时,一定要正视。

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让其明白欺负别人是一种不良品质。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培养孩子的情商和爱心。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淡泊名利,少嫉妒,少暴力,培养孩子的伦理道德,乐于合作,让孩子明白生命是平等的。

必须给孩子立规矩,对法律要心存敬畏,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给孩子立规矩,是父亲的责任,著名心理学家弗罗姆曾说父亲的世界是“法律和秩序的世界、纪律的世界”。

李天一无照驾驶,以殴打他人为乐的事件,就是典型的缺乏规则意识的行为,也是李双江作为父亲的失职,对孩子疏于管教、不给孩子立规矩,任其横行霸道。

给孩子立规矩,让他们按规则做事,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不是单纯的限制。

②学校方面,学校是孩子最先进入的一个小社会,应该把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作为教学任务之一。

学校发现霸凌行为,要及时制止,可以给予霸凌者一定的惩罚,行贿,走后门的歪风,不应该进入到校园。

学校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北大吴谢宇杀害其母亲的案子,各大学校园投毒案,令人震惊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反思学校在育人方面的缺失?

教育应该使人心向善,去除邪恶,狡诈、贪婪与放纵,教育层次越高的人,应该越有同情心和爱心。

反观李天一,在学校的种种欺负人的行为,校方未作出任何处罚,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办法,无形中纵容了他的行为。

③社会应创造良好的青少年教育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孩子。模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有破坏欲望的孩子,生活环境一定是脏乱差、你争我夺,胜王败寇。

社会应形成一种正面的教育合力,给青少年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处处有示范,处处有榜样。

关注青少年的精神贫困,也是一种慈善,精神痛苦比物质困乏更容易让人崩溃。如果社会不关注患有精神混乱的孩子,那么他们将会危害社会,危害他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发现和培养孩子天然的爱心,会把伤害和悲剧扼杀在萌芽中,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社会纵容李天一无照驾驶,屡次违章违规,未作处罚,让他误以为他是可以逍遥法外的,变本加厉地作,法律终于亮起了红灯。

结语

十年的牢狱生涯,归来也不是少年,不知道已经成年的李天一,是否学会了规矩,是否知道法律不可逾越的红线,是否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但愿经过李天一这次牢狱之灾,李双江夫妇也能有所觉悟,担负起为人父母的职责:帮助孩子认识到他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所造成的危害,让孩子对家庭、对社会承担应尽的责任;

提高孩子的道德和法律意识,让其真正地明白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减少反社会的行为!

为人父母者,也要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能放弃管教,做好孩子的指明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冰球   青春期   规矩   夫妇   挫折   儿子   父母   自我   同学   妈妈   老师   孩子   法律   学校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