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之死:实则是一场政变

秦始皇之死,在《史记》里记述了很多,分别在《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篇中记述了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时,走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患病,晃晃悠悠走到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就一命呜呼,驾鹤西去了。人们一般认为,秦始皇由于纵欲过度(毕竟后宫佳丽三千真真忙不过来),为了长生不老吃方士炼的丹药,弄的自己体弱多病,加上出巡路途劳累,导致一病不起,最后呜呼哀哉了。

也有很多学家认为,始皇帝死的蹊跷,很有可能是死于非命。而凶手直指一人——赵高!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始皇帝

一、病死无证可依

秦始皇并不像历史中一些帝王那样体弱多病。查询史籍,未有记他有任何疾病的记载,他的身体一向健壮,真真的汉子。举个例子,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一个叫荆轲的杀手在秦咸阳宫大殿对秦始皇动手了,秦始皇能挣脱衣袖,绕着柱子一直跑,作为一个杀手来说,荆轲愣是没有伤到秦始皇分毫,你说这秦始皇像体弱多病的人吗?这段历史也造就了两个成语:荆轲刺秦和秦王绕柱。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时才五十岁,并不算衰老。在平原津得病了又走了70多公里到沙丘。在沙丘养病期间,还口授诏书给他的大宝贝公子扶苏,说明当时秦始皇头脑清醒,并不像患有致命的疾病。从当时候的情况来分析,秦始皇不至于在沙丘就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秦始皇修养的沙丘宫,四周荒凉,宫室幽暗深邃,相传原是殷纣王豢养野禽之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因庇护叛乱的儿子章,被公子成和李兑包围于此,吃也没吃的,走也走不出,生生饿死在沙丘宫中,可见沙丘宫处于何地。在这般环境下不正应了“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吗?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秦始皇发生不测的可能性极大。

秦王绕柱

二、谁是凶手

根据种种吉祥分析,宦官头子赵高弑君的可能性非常大。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曾写过一篇历史小说《秦始皇之死》,其中描述秦始皇在平原津渡黄河时,癫痫病发作,站立不稳后脑勺撞在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人当时就处于昏迷状态。当车马赶到沙丘后,过了一晚。第二天,赵高,李斯发现秦始皇已死,左耳有黑血流出,右耳孔内有一寸长的铁钉。从这篇小说看出已经有人怀疑秦始皇的死属于非正常死亡。

赵高像

那么凶手是谁呢?小说中认为是胡亥。其实,赵高进行谋害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诏书、玉玺都在赵高手中,继承王位的决定权也在他和李斯手中。胡亥即使要弑父,如果得不到赵高,李斯的配合也不得到王位,反而自己会有杀生之祸(毕竟智商、胆识不那么好看啊),而作为秦始皇身边随侍赵高,能不露痕迹的趁你病,要你命,就比胡亥来的方便多了。

那么,为什么说赵高弑君的可能性最大呢?

首先,赵高是个宦官,有人说他的父母都是秦国的罪人,也有人说是秦统一战争中灭赵时的俘虏。赵母作为秦宫里的奴婢,生下赵高几兄弟都只能为奴。后来秦始皇知道赵高懂点狱法,就提拔他做了中车府令专管宫中乘舆、印信、墨书的宦官头儿。秦始皇还让他教自己的小宝贝胡亥学习律法。在秦始皇这次出巡中,少不了中车府令的事务,而且后来赵高还“行符玺事”,也就是传达始皇帝的命令和调兵的凭证符和玺。赵高在秦始皇病重和死后的种种表现,不得不怀疑秦始皇的死与他有关。

赵高剧照

其次 赵高与蒙恬,蒙毅兄弟有仇。据说赵高曾犯过大罪,蒙毅依法要判赵高死刑,后因秦始皇的出面,才侥幸逃脱。当时,蒙恬,威震匈奴,蒙毅作为上卿。一个作为武将威震四海,一个作为文官主内谋,兄弟俩不仅深的秦始皇的器重,还为大公子扶苏所倚重。一旦扶苏即为,蒙家两兄弟的地位必将更加牢固。因此,赵高对这两兄弟又怕又恨。如果要摆脱蒙家两兄弟的威胁,必然要阻止大公子扶苏即位。为了自身利益,赵高无时无刻不在找除掉扶苏和蒙家两兄弟的机会。这不,赵高盼星星盼月亮的机会终于来了,在公元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胡亥,赵高,李斯,蒙毅都与之随从。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深的秦始皇的信任。可就在秦始皇途中病重时,蒙毅却被支走。这可能就是赵高等的计谋,在蒙恬率30兵随扶苏驻守上郡时,把蒙毅从秦始皇身边支走,也就除掉了扶苏的耳目,也为自己的接下来的计谋扫走一块绊脚石。

再次,赵高是非常怕大公子扶苏继承皇位的。因为扶苏是一个妥妥大直男,真汉子,根本瞧不起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赵高。小儿子胡亥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昏庸软弱的主,而且赵高也算是胡亥的老师,因为之前说过,赵高还教胡亥律法,二人也臭味相投。所以,赵高想立胡亥为皇帝,以便他实现他篡权乱政的阴谋。因而赵高违背秦始皇的命令,扣住诏书不发,说动胡亥威胁李斯。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假照秦始皇的诏书,让胡亥即了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职责扶苏为不孝之子,蒙恬为不忠之臣,让他们立刻自杀,不得违抗。接到诏书后,扶苏含泪自杀了。蒙恬不想稀里糊涂的死去,没有自行了断,后被关进监牢。胡亥,赵高等人在接到扶苏自尽之事后,立马动身返回咸阳。为了继续欺骗臣民,车队没有径直折返,而是继续做出巡游之势,而是从沙丘到太原,在到咸阳,绕了三四千公里。由于正处暑夏,天气炎热,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了掩人耳目,不得已买了许多咸鱼挂在车上,混淆气味,迷惑大家。到达咸阳后,昭告天下始皇帝驾崩的消息。立马安排吊丧,出殡。小儿子胡亥登基,为秦二世。赵高升为郎中令,李斯继续做丞相。赵高得势之后,双手插兜,走路带风,不可一世的样子,终于开始了他的复仇。他向秦二世谗言,陷害了蒙家两兄弟,诛杀诸公子;给李斯挖坑,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发觉赵高阴谋后,上书告发赵高,可我们这个憨宝宝秦二世,不仅偏袒赵高,还将李斯打入大牢,最后将其腰斩于咸阳。


李斯剧照

第四,秦始皇在沙丘养病,给赵高提供了一个谋杀他的机会。始皇帝病重,下诏给扶苏说:“与丧会咸阳而葬”。这明显是要让扶苏继位。赵高明白这事有关他的生死富贵的关键,必须当即立断。要让扶苏即位那自己的小命也就该交代了。当时,秦始皇身边就丞相李斯在侧,李斯私心也重,好掌控,其他侍从都是赵高的干儿子干女儿的,不足为虑。就当时的处境,赵高也只能出其下策,别无选择了。赵高扣下诏书,但不能扣下太久,万一咱们这个始皇帝一直不咽气,时间久了知道诏书未发,那他赵高也只有死路一条。万一始皇帝缓过劲,恢复了,李斯又未被说服,反向始皇帝告发,他赵高的人头还是保不住。所以,只有在干掉始皇帝后再去劝说李斯,这样才能万无一失。始皇帝一死,就不怕李斯不就范,也不会有人询问诏书之事了。所以,在此般环境下,赵高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这次秦始皇出巡患病,在深幽的沙丘宫修养,这真是天赐良机,正如赵高对胡亥所说:“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所以,赵高才敢对始皇帝下次毒手,使得秦始皇落得如此下场。


秦二世胡亥剧照

第五,赵高的言行也是最好的回答。他对胡还讲:“臣闻汤武王杀其主,在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往,孔子著之,不为不孝。”赵高不仅有以上弑君的议论,而且还有了弑君的行为。在赵高当上丞相不久,两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两位农民大哥揭竿起义了,那就是陈胜,吴广这俩大兄弟。他觉得此时天下大乱,时机成熟了,想着篡位称帝了。他又怕其他大臣不服,想着搞出戏来看看大臣们的站队情况,于是便自导自演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一天,赵高牵了一头鹿来到咸阳宫,把它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我们这憨宝宝秦二世再傻可鹿和马还是认得出来的,于是就哈哈大笑,说丞相你错了吧,这分明是头鹿啊,怎么能把鹿说成马呀?于是看着下面的臣子问到是鹿还是马?有的官员畏惧赵高的地位,不敢说实话,只好默不作声。有的官员为了讨好赵高,跟着睁眼说瞎话,硬说是马。有的官员敢直言不讳,说就是马。后来,赵高认为直言说是马的人都是反对他的人,将这些人都一一暗害了。那些默不作声和跟他指鹿为马的人都是他网罗的对象。

赵高是懂的舆论导向的,不久便派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率士兵千人,乔装成强盗,闯进秦二世居住的望夷宫。这个傻宝宝那见过这个阵仗,吓的颤颤巍巍的。阎乐在前一一述说着这傻宝宝的罪状后,逼起自行了断自己,秦二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而阎乐却一点不给这当今皇上一点面子,傲娇的说道:“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于是指挥手下要了结这憨憨皇帝,这傻宝宝也有那么一点点他爹的骨气但不多,最后胡亥只好自杀身亡。这时,赵高就把玉玺佩戴在自个身上,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晃晃悠悠地来到大殿,欲自立为帝。可是群臣不服,他无可奈何只好立胡亥哥哥也就是含冤而死的扶苏的儿子子婴为王,子婴也成为了秦三世。从赵高这些种种表现分析来看,此人心狠手辣,阴险狡诈,他弑君也不足为怪了。然后,子婴可不像他叔叔那样傻,也是为了自保,而赵高作恶多端,恶有恶报,终其落得被子婴刺杀的可耻下场。

经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秦始皇之死,实质是一场宫廷政变,而这场政变的始作俑者就是赵高,他总想着只配命运,支配他人,扶苏,蒙家两兄弟,李斯,胡亥等等都是他只配的牺牲品。要支配这些人必须要支配秦始皇,活着的秦始皇他能支配到他吗?显然不能,所以,只有将始皇帝弄死,假传诏书,才能实现他的阴谋。所以,从情理上分析,赵高弑君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都存在。

(下一篇论一下真实的秦始皇是不是一位暴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秦王   诏书   宦官   体弱多病   丞相   沙丘   平原   公子   可能性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