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狠城,10个考生9个上本科

中国高考江湖里藏着许多“考霸城市”:有号称“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安徽六安,还有河北衡水、湖北黄冈......不过,在一座平时十分低调的江苏城市面前,它们都算“晚辈”。以考卷为最出名土特产,她就是“南北通州通南北”里的——南通。

江苏“十三太保”里,南通平时低调,一到高考季就存在感爆棚。比如,众所周知江苏高考卷奇难无比,以至于其他省份的高三生有不刷江苏卷的“特权”,而江苏考生,默默刷着南通小卷和启东大试卷长大;南通人葛军老师出几次高考题,无不让江苏学生“闻风丧胆”,哀嚎一片。

因为考试“难”,所以名校“通”——南通学生高考的各项指标数据,都领先江苏乃至全国。据南通市教育考试院统计,全市高考本科录取率超过92%,一本率常年超过50%;江苏每6个一本生里,就有1个来自南通;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里学生占比最多的,也都是“节棍”(厉害)的南通人!

低调的南通,为何如此不凡?

这里虽与“苏锡常”仅一江之隔,但南北岸却是不同的风情——后者围着太湖,安稳富庶,是“小桥流水”般的江南风雅;而前者,则直面风尘凌厉的大江大海,脚下滩涂藏着无尽的变数。

所以,南通作为"考霸城市"的背后,是敢拼敢争、敢闯敢干的江海精神,是近代“父教育、母实业”之风的传承,是江苏十三市GDP第四,长江以北非省会城市里GDP第二的,被低估的“铁军”实力!

文 | 舒小简 李亦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原文首发于2022年6月8日,原标题为《中国高考第一狠城,10个考生9个上本科!》,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江、河、山、海,
如何塑造南通?



一代代南通人,沐浴江风海浪,千百年间不断向江海开拓、索取,江海塑造了南通,也促就南通人自成一派的江海文化。对于脚下这片土地,南通人常用八个字来概括:长江之尾、东海之头。


相比江对岸的上海,南通更独特之处在于,这里是黄海、东海、长江“三水交汇”地。“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220余千米的江岸线,和210余千米的海岸线在这里交错,启东的圆陀角向东延伸去,是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
所以,南通既拥有长江,也拥有两片大海。长江奔腾到南通时豁然开朗,江面最宽处达10公里,浩渺无边,延入天际,根本分不清哪里是长江,哪里是东海、黄海。在这里沿着沿江公路开车,很容易又会开到沿海公路上。

长江南通段(2021年10月25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摄

比起江海浪潮,城中山河更滋养出这座城市的宜居样貌。长江畔的五座小山郁郁葱葱,其中的狼山是中国八小佛教名山之首,唐代大诗人骆宾王也长眠于此。
众多河流与运河在平原上交织成纵横水网,老城区那凿于五代的护城河——濠河,形状宛若葫芦,河水过处,杨柳幽篁间一派民国建筑点缀。
长江与大海,今天看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古代却是隔绝世界的天堑。两千多年前的南通大部,还是一片汪洋,长江泥沙日渐堆积,才形成了几片沙洲。
最早移居南通的移民,就在沙洲上“煮海水为盐,开铜山铸铁”。据史料记载,宋元年间,南通还一度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其中不乏犯了事的蒙古贵族。所以在南通,至今还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许多南通人有着蒙古族血统。
江海能纳百川,一千多年来,南北移民在这江海之畔繁衍生息,他们向西开凿运盐河,向北探索海航线,财富在江海交流中汇聚,开放、包容的江海精神也由此孕育。在南通街头走一走不难发现,天南海北的移民让这里成为中国方言最繁复的地区。
江苏南北分别是吴语区与江淮官话区,地处苏中的南通,就处在两种方言的过渡带。江苏“十三太保”虽然方言不通,但大部分城市内部语言总是相近,偏偏在南通,一个城市的南北都能形成“方言内战”。
南边的通州、海门、启东与北边的海安、如皋、如东,分别以吴语和江淮官话为主,但又与其他方言交错、碰撞、融合,形成了南通本地的5种方言——南通话、海如话、金沙话、通东话、沙地话(启海话)。
除了金沙话和南通话互可听懂以外,其他方言彼此很难交流。南通两个陌生人见面,因为不确定彼此方言通不通,还是以普通话交流为主。所以有趣的是,方言繁复的南通,普通话普及程度也出奇地高,而方言水平极佳的南通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不只是通江达海,不只是方言“散装”,南通在行政区划上,也很像一个缩小版的江苏。
江苏各市对省会南京的认同感低,南通各县级市对市区认同感也低。因为南通的行政区划和江苏高度相似:市区在全市的西南角落,就像南京在江苏西南角落一样。
说到高考,南通的教育优势也并不集中在市区,各县市考霸学校云集,一只手数不过来,甚至一个小镇都藏着“神级”中学:如皋中学一本率最高,海门中学清北学子最多,海安中学状元和高分段最多,启东中学竞赛最强,南通中学综合实力突出,如东中学出过数学满分……
“如果你认识一个东北人,几年后你可能不知道他是黑吉辽具体哪个省的;但如果你认识一个江苏人,你可能连他哪个村的都知道。”这个笑话如果描述南通底下各县市的“内斗”与“散装”,大概也没错。

2

南通“学霸”,
铸就中国近代第一城!



无论是唐代长眠于此的骆宾王,还是宋元流放至此的犯人,他们可能都想不到的是,如此偏远、贫瘠之地、古代历史里的“小透明”,却在近代百年舞台上,“逆袭”为风采耀眼的“第一城”。

此般成就,绕不开一个南通海门人,老南通人嘴边的“张四先生”——张謇。
他是清末科举状元,却在甲午战争爆发的那一年毅然弃官从商,在清末民初的实业界叱诧风云。他是近代南通的缔造者,在家乡办了许多事,却也只有三件事:实业、教育、公共建设。
看看先生创下的7个中国第一吧:

南通博物苑,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博物馆,比故宫博物院成立还早20年;

军山气象台,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气象台;

伶工学社,中国第一所戏剧学院;

南通纺织专门学校,中国第一所纺织学校;

通州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

通州公立女子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

狼山盲哑学校,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这7个独属于南通的中国第一,不只是南通人的历史骄傲,也是中国人努力自强的最好见证。在中国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是南通这座城市最早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迎来现代世界的新风气。
教育方面,张謇敢破敢立,废旧私塾,建新学堂,和沙元炳、孙宝书、孙儆等一批近代教育家,在南通创办大、中、小学共计400多所!
这里最早兴办师范,提出以人为本的国民教育,还有以盲哑学校、女红传习所 、纺织专门学校等为代表的特殊教育、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体系......如此教育盛况,让1920年受邀来南通讲学的美国教育家杜威不吝赞美,甚至说南通可望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
如今,南通办学历史超过百年的中小学仍有近80所,形成“群狼”般的名校群体。重视教育的风气延续至今,正是南通人高考成绩傲视全国的根基。
不只在南通,张謇还创办以及联合创办了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17所大学。仅他创办的原南通大学分出去的支系,都形成了今天的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东华大学和扬州大学。

2020年11月13日,家长带着小朋友在南通博物苑自然厅参观生物资源主题陈列展。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公共建设方面,张謇先生在南通创建了博物馆、图书馆、剧院、气象台等众多公共服务设施,令南通面貌焕然一新。先生未必预料到,他当年主持修建的各类城市地标、公园,会成为百余年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南通民国建筑群。
实业方面,张謇创办了共计数十家企业的庞大商业帝国,覆盖了纺织、船业、电气、金融、垦牧等众多行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的面粉、玻璃等产业从此开始起步,南通成为近代民营企业发源地。
中学历史课本上讲述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地方,必定会提到张謇和他在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那是中国近代实业的标杆,开辟我国近代规模化、工业化制造之路,为南通乃至整个江苏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毛主席曾说:“中国实业有四个人不能忘。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了张謇。”就像武汉人纪念张之洞一样,南通人也推崇、尊敬、怀念张謇先生。
有了张謇,以及与张謇同行的诸多志士,南通就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两院院士吴良镛说,南通,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第一城。

3

“南通铁军”,
不只是高考生



承袭百年自强奋进的基因,南通人如今依然敢闯敢干。2020年,南通经济总量超过一万亿,在长江以北的非省会地级市里,仅次于青岛。如此经济实力,与它的独特产业密不可分:建筑、家纺与造船业。

多少海上的“国之重器”,都在南通制造。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全球最大的海上施工船舶“津平1号”……陆续从南通启东的造船基地下海。它们有的是“造岛神器”,有的则帮助建造了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
而要问起南通有什么知名本土企业,南通人的回答可能让你觉得惊奇和好笑:“南通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建……”说的正是南通一支支建筑“铁军”。
从1920年代建造南京中山陵开始,建筑就成了南通的支柱产业。此后,修建上海国际饭店、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开发大庆油田、开发浦东,一直到今年疫情修建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都能看到南通人与南通建筑企业的身影。
南通全市人口773万,其中建筑从业人员在2020年就多达210万,这意味着,南通每4个人就有一个人是从事建筑行业,还有20-30万“南通铁军”在外流动作战,走遍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
他们撑起魔都的“钢筋铁骨”——上海每100所超高建筑(超过200米的高楼),就有15所打着南通印记;他们夯实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承担其土建部分;他们甚至承包了以色列全国一半的建筑市场。
南通,还是纺织之乡,那是张謇时代就铸就的优势。
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和纺织,“支柱”到啥地步呢?有南通人这么描述:小时候班上同学的家里,如果不是盖房子的,那就是卖被子的。
南通人生产的床单、枕头、被褥,堪称第二著名的“特产”(第一是试卷)。但凡你网上购买床上用品、窗帘等,发货地大多都是南通。
海门区的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是中国最大的家纺基地,今天,全国有40%的家纺都是来自这座家纺城里的超级家纺产业集群;那些奥运会、青奥会、世博会上的“福娃”“砳砳”“冰墩墩”“雪容融”,许多就是从南通生产。
江苏各市各县都有特色产业小镇,南通也不甘落后,如皋市的如城街道是全球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研制和生产基地之一,高端的天文产品已用于中美各国的空间站。还有如皋的氢能小镇、海门正余的机器人小镇,也都是江苏乡镇经济的极佳例证。
江苏省的散装内斗,根本原因是各市皆强,发展均衡,南通也是如此。
南通“六县(市)”,通州、海门、启东、如皋、海安、如东全都位列全国百强县之中。在通州撤市建区后,通州区和海门市,就分别成为了江苏的江北最强区和江北最强县级市。在海门撤市建区后,如皋市又担起了新的江北最强县级市的称号。
回望历史,南通这座城的命运颇让人感慨。
从一座滨江临海的透明小城,逆袭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有过耀眼的光彩,可终归受制于长江天堑,无法与上海同日而语。而且,尽管南通基础教育很强,如今却没有一所985、211的大学。
诸多原因导致的南通人口流出也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心病”。不少南通人都惋惜过:“这就是将人才培养起来,却往外面送呢,难怪南通人遍布了全国各地。”
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会说:“过几年会回去的。都是张謇先生的晚辈,都爱家乡。”
谁不怀念广教寺的晨钟、婉转的濠河水、素雅的蓝印花布、奇特的板鹞风筝,谁不怀念老虹桥小吃的烟火,谁不怀念狼山上谈的那场青涩的恋爱呢?

这是江苏省南通市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沿江景色(2021年10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在未来,“八龙过江”连接起南通与上海、苏南,第二座机场落地,南通不再“难通”。过往的优势仍在,未来的机遇可期。
这片土地没有悠久的历史,没有显赫的大名气,但江风海韵承载游子的眷恋。这浩渺江海孕育的“高考名城”,这被低估的江苏“第四城”,将不负张謇先生的期望,不论今时往日都会扬帆起航。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译出版社为库叔提供15本《并购的江湖》赠予热心读者。本书作者王巍是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美国留学回国后参与了中国本土资本市场的创建过程,也参与了早期的大量企业改制、重组、并购和上市交易,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本书基于作者的真实体验,讲述教科书上读不到的并购逻辑和故事,对金融从业者、企业家、创业者都是重要的参考读本。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2名(数量超过30)将得到赠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海安   如东   中国   如皋   启东   海门   通州   南通   长江   江苏   上海   方言   近代   考生   本科   建筑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