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黄飞鸿的伞能打,泸州的油纸伞也一样能打!



引言


说起岭南武术界一代宗师黄飞鸿,大家除了想到他的佛山无影脚,还有没有留意到,他打架的武器还是一把伞呢?

● 李连杰饰演黄飞鸿的电影剧照


伞是我们身边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艳阳,我们出门带一把伞总是有备无患的。这可以理解,为什么黄飞鸿随时带着把伞,甚至可以活用他的武术功夫把伞作为御敌的武器了。


黄飞鸿的钢骨尼龙黑伞能打,其实四川泸州分水的油纸伞的工艺也一样能打。

● 旋转着的油纸伞


作为业界中唯一的一项国家级非遗,泸州油纸伞兼具遮风挡雨和拍照凹造型的实用性和颜值。它与众不同的古韵,又更像是知性典雅的象征,让目睹的人在无尽的遐想中无法自拔。



油纸伞工艺


“油纸”谐音“有子”,有幸福美满,子孙满堂之意。因此撑起饱含祝福的红色的油纸伞,是当地婚嫁中必不可少的习俗。烟雨中的朦胧,一把油纸伞也是唯美爱情的隽永。


那一把传统的油纸伞是如何做成的呢?

● 油纸伞的零部件:伞头、伞把和伞木顶


制作油纸伞的第一步,是挑选上好的竹子做骨架的原材料,即号竹。挑选质地好的竹子并不容易,一般要选择五年以上的深山老楠竹。这样的竹子既结实、弹性又好,做出来的伞才耐用。

选好竹子之后,第二步就是制作骨架。工匠先把竹子削成不同部件所需要的形状,同种部件竹子的长度和宽度需要保持一致。

● 切刻凹槽

然后工匠依次把伞头、伞木顶和伞把拼接在伞柄上,在特定的位置对齐削出槽位和钻孔,用铁丝穿好撑骨,一根根地插入伞头的凹槽中。

● 用铁丝穿好撑骨,并卡在凹槽中

工匠将支撑伞面的长骨安插在伞木顶,定好位之后,把撑骨卡在槽里面。然后用线分别在每根相邻的撑骨和长骨的孔之间串起来,在长骨里每穿一根,还要绕线三圈来固定。这样,一个能伸缩张合的伞骨就基本做好了。

● 穿线

第三步是裁伞纸和上伞面。裱伞用的纸也是有讲究,太脆的纸很容易破损,匠人们一般选用韧性好的棉纸或构皮纸,如果不满足市面上生产的纸张,有些工匠甚至还会用古法亲手造纸。

工匠把伞纸折叠成锥形,然后按照一定的轮廓在末端裁剪出一道弧线,展开稍微浸湿之后的纸就可以糊在长骨架上。

● 裱糊伞面


经过晾晒风干后,第四步是对伞面进行装饰。伞面的装饰是奠定油纸伞韵味的重要环节。装饰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的直接用有印花的棉纸,有的喜欢手绘花鸟,有的采用石印的技术转印花纹图案,也有的将处理过的植物标本放在伞面上装饰。

● 装饰伞面

经过再次晾干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上桐油了。给伞面涂桐油是一件看起来最轻松但实际上最考验质量的步骤,桐油的质量以及工匠抹油的厚度和均匀度,都影响着油纸伞的遮阳防雨程度。

油纸伞再次晾干后,就大功告成了。

● 涂抹桐油


一件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油纸伞,可见每一根竹丝、每一丝牵线、每一片伞纸,都是工匠的心血。

● 古韵悠扬的油纸伞


毕六福:油纸伞传人


说到四川泸州油纸伞,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毕六福。在笔者看来,他除造伞手工了得的匠人以外,他还是个能把传统泸州油纸伞工艺搞活的人。

● 毕六福和他儿子在制作油纸伞


毕六福家作油纸伞的历史,到他这一代已经第六代了。他的父母是分水油纸伞厂的工人,毕六福小的时候,就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地学会了做伞的本领。但是一开始,父亲并不同意他学做油纸伞,原始是因为这一行工资太低,难以保证生活。


毕六福中学毕业以后,当过知青,其后又回到了这家伞厂。但是,随着尼龙折骨伞的兴起,完全依靠手工精雕细琢的油纸伞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大部分的油纸伞厂都倒闭了。


眼看着市场越来越不景气,但毕六福毅然当上了伞厂厂长,并且把伞厂承包下来。风雨飘摇中苦苦支撑,他的坚守换来了光明。

● 倒挂在室内的油纸伞与灯饰


在政府的调研和视察下,油纸伞得到了重视,分水油纸伞的传统技艺和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认可。2006年到2008年之间,他的泸州分水油纸伞就相继列入了市、省和国家的非遗名录,毕六福也被推举为代表性传承人。

申遗成功之后,为了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他将“六福”注册为分水油纸伞的品牌,耗时半年做出的一把巨型油纸伞还打破了吉尼斯纪录。

● 毕六福的油纸伞获得吉尼斯记录


在守望中,毕六福还将油纸伞进行电商推广,为传统油纸伞文化寻谋到了出路。

盖、簦、伞


现在我们身边看似很普通的伞,其实历史十分悠久。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谈到“盖”和“簦”。

据《周礼·考工记·轮人》记载,“轮人为盖,达常围三雨,桯围倍之,六寸。”

这句话的意思:轮人制作车盖,盖柄的上节围长三寸,盖柄的下节围长增大一倍,为六寸。这个在马车或轿子上搭建的盖,就有了伞的原型在里面。

● 古时的车盖


古时候,这个“盖”除了给贵族们出行遮阳挡雨,它还是战场上的防护盾牌。在《左传》当中就曾经讲过这么一段历史,是讲到魏公让他的手下拿着雨盖,遮挡在车上面的这个空的地方,目的是为了遮挡远程武器的攻击,即挡箭。

而最接近伞的祖先的,应该是“簦”。

隋唐历史学家颜师古在《汉书》里记载,“簦笠,皆所以御雨也。小而无把,首戴以行谓之笠。大而有把、手执以行谓之簦。”这句话的意思是:簦和笠都是用来挡雨的。体积相对小又没有把手,戴在头上的是笠;而体积相对大,同时要用手支撑着走路的是簦。

● 斗笠蓑衣


那时的簦,伞面是用绸缎做成的,价格不菲,只有有钱人家才消费得起。另外,它与伞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簦没有伸缩收合的功能。


那真正的伞是怎么来的呢?关于造伞的起因,众说纷纭。


● 传说鲁班与妻子造伞


有的说是鲁班看到小孩头顶着荷叶一边遮挡着烈日,一边玩耍,于是心生灵感发明了伞。也有的说是鲁班的妻子云氏给鲁班送饭的路上遇上了大雨,在凉亭里躲雨的时候起的灵感,之后夫妻合力便造了一把“亭子”模样的伞,供出门时使用。因此就有中国最早的伞是由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以及鲁班造伞的说法。

● 悬挂在室外的油纸伞


为了适应环境,我们的祖先创造如此功能性强大的“伞”,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后记


泸州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据清光绪时期《泸县志卷第三》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崇义分水岭亦多此者,而已分水岭所制最佳。”由此可见,至少在清代,泸州分水的油纸伞已在城乡广泛运用。

● 油纸伞的丝丝竹条与棉线


在现代技术追求效率和利益的今天,手工技艺正面临严酷的生存挑战。油纸伞存留至今,全赖于匠人对中国古老手艺的执着与坚守。当我们拿着一把油纸伞摆拍着照片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每根竹丝、每丝棉线和每片纸品,都凝聚了匠人的汗水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纪录片 《手艺中国:油纸伞制作过程,精湛的工艺,只为撑起头顶一片天》

纪录片 《讲究2:竹隐:油纸伞下的烟雨江南》

综合网络资料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泸州   长骨   车盖   棉纸   竹丝   桐油   匠人   凹槽   工匠   遮挡   竹子   技艺   中国   传统   工艺   黄飞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