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剿匪-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保卫战

引子

呼玛县,因呼玛河得名。“呼玛”,又称“呼玛尔”、“库玛尔”,系达斡尔语,“高山峡谷不见阳光的急流”之意。

呼玛县

汉晋属鲜卑,唐属室韦都督府,辽属东京道室韦部,金属上京蒲峪路,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初,始属宁古塔将军管辖。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在黑龙江上游呼玛尔河口附近,修建呼玛尔木城,改隶黑龙江将军管辖,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区。1727年(清雍正五年),黑龙江将军于呼玛尔城设置呼玛尔卡伦。清末,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清廷批准,拟设呼玛直隶厅,驻西尔根卡伦。后因条件所限,缓设。1909年(清宣统元年),于呼玛尔河口设置呼玛尔河总卡官,节制呼玛尔河、依西肯、倭西门、安干、察哈彦、望哈达卡伦。隶属瑷珲兵备道。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7月1日,设置呼玛厅设治局,驻呼玛尔河口(又称“金山口”,今金山乡金山村)。1914年1月11日批准,将呼玛厅设治局改为呼玛县,为二等县。同年7月11日,呼玛县知县孙绳武启用“呼玛县印”,隶属黑河道;10月批准,呼玛县署迁至古站(今呼玛镇)。1915年1月,将倭西门卡伦改为呼玛县分驻倭西门县佐。1916年4月,呼玛县署正式移驻古站。1929年2月1日,倭西门县佐升改鸥浦设治局,旋即改设鸥浦县。呼玛县由黑龙江省直辖,同年4月提升为一等县。1930年呼玛全县1.4万人。东北沦陷后,初由黑龙江省直辖,1934年12月划归黑河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黑龙江省管辖。1947年3月,撤销鸥浦县和漠河县,并入呼玛县。呼玛县改隶黑河专区管辖。1964年8月,将西部林区划归大兴安岭特区管辖。1970年4月,将呼玛县划归大兴安岭地区管辖。1981年5月,将沿江漠河、兴安、开库康、依西肯公社和十八站公社分别划归新设置的漠河县和塔河县管辖。

1992年,呼玛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龙江上游右岸,是我国最北部的边境县之一。东与俄罗斯以江为界,国境线长377公里,南与黑河市嫩江县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接壤,西与新林区毗连,北抵塔河县。县境南北长230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全县总面积14335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1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4.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5万人。全县除汉族人口外,还有满、鄂伦春达斡尔、回、蒙古、朝鲜、鄂温克少数民族人口2547人,占总人口的5.7%。县政府驻地呼玛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县政府驻地呼玛镇,是1993年5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2021年,呼玛县户籍总人口4.30万人。

呼玛县,是大兴安岭地区唯一以农为主的行政县。著名特产有木耳、蘑菇、猴头、蓝莓。


江湾,俗称“八十里大湾”主要由萨莫东(俄罗斯)和江湾半岛组成,因黑龙江的江道在此要绕了一个巨大的“S”行湾,致使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的路程,乘船却要绕行八十华里,故此得名,江湾也有“界江第一湾”的美誉。

江湾,俗称“八十里湾子”,因黑龙江的江道在此绕了一个巨大的“S”形弯子(巨大的弯子由中国的江湾半岛与俄罗斯的沙漠墩半岛所组成),致使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路程,乘船则需要绕行八十华里,故得此名。江湾也有“天下第一湾”的美誉,这也正是人们去江湾旅游,去江湾观光的一大看点。

江湾为半岛,土地面积近 100 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属呼玛县三卡乡所辖。

江湾半岛的神奇,首先就突出地表现在它的进岛要先过一道险关后才能得入。江湾虽称半岛,但它和大陆的相连接处只有几百米宽的距离(究竟为几百米,这要由黑龙江的水势来决定了,水势小时不足 500 米,水势大时仅有300米左右),而这唯一的连接处还是一座山(也就是因为这座山,才迫使黑龙江在此绕行了八十里,委屈了江水而成就了今天的景观),山无正式的名字,也不算高,目测也就是在一百米上下,本无路,是人力在山腰处开凿了一条险路,险路长约五六华里,宽不足六米,路的下方便是川流不息的黑龙江,此路名为“堵里口”,又名“独路口”、“一线天”。仅凭这一连串的名字,我们就不难想象出此路对于进出江湾半岛有着绝对的唯一性和相对的危险性。

堵里口的四周奇峰连绵,江水清澈,林木茂盛,一切都清新得到了极致,唯一的入岛口掩映其中,远处不得见,这便更加增添了堵里口的神秘色彩。登上堵里口的山顶,则另有一番天地。当你于山顶面北而立时,你会看到一幅奇美的画面:左侧是美丽的黑龙江在欢唱,右侧也是美丽的黑龙江在欢唱(其实你的前面也是美丽的黑龙江在欢唱,只是太远而看不见听不到罢了),左侧是黑龙江的上游,右侧是黑龙江的下游,上游与下游之间的江水还有高达 7 米多的落差,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地创造出了如此神奇的境界,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观。

*本文原作者刘世杰

正文

1946年8月13日,原新四军三师特一团在黑河军分区警卫二连的配合下,迫降了呼玛县保安队队长、政治土匪头子雷兴云,建立了呼玛县政府。从此,人民政权在边陲呼玛诞生了,呼玛县人民解放了。但是,被推翻的反动派并不甘心于失败,他们正积极地组织反革命武装,以百倍的疯狂妄图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人民政权面临土匪的层层包围。呼玛的主要土匪有三股:第一股是以伪鸥浦县城为巢穴的赵志民光复军。赵志民在日伪时期是鸥浦县桂花站的警察,因同日本人有矛盾,于1943年1月,杀死一名日本军官,过江投靠苏联。1945年8月,苏联红军解放鸥浦时,将他带回任鸥浦城防司令。由于其本质决定,他大耍反革命伎俩,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暗中网罗反动武装光复军,成为呼玛地区的主要匪患。第二股是被黑河军分区剿匪部队围剿的逃窜到呼玛地区的国民党残匪张伯钩匪部。他们与赵志民的光复军相勾结,形成地方土匪核心,同儿股土匪相比,势力很强。第三股是在日伪时期就为日寇效劳,他们是以李长友为代表的少数鄂伦春族猎民。虽然人数不多,但熟悉地理情况,善于骑射,成为赵、张土匪集团剿杀我军的主要帮凶。

这三股土匪反革命的能量很大,张伯钧号称中央军,要光复呼玛;赵志民在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阻止我军接收鸥浦;李长友经常偷袭我军,抢夺民财,无恶不做。他们时刻想颠复人民政权。因此,清奸剿匪是党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1946年9月初,特一团主力回访黑河,只留三营部分兵力,在刘副教导员带领下,驻守呼玛。10月初,为防范土匪抢劫金矿,八连驻兴隆沟一带,二连开到三分处、四道沟、五道沟布防,呼玛城里只留了不到一个排的兵力,守备相当空虚。张伯钩匪帮以为时机已到,打着光复军的旗号,拉起了300多人的队伍,号称一个团的兵力前来围攻呼玛。

县委县政府得到土匪要攻打呼玛的情报后,马上做好了准备,并调四连回防县城,加强了两个外围炮楼的防守,每个炮楼晚上派一个班驻守,岗哨之外又安排了班长带班,排长查哨。

11月25日晚,张伯钧匪帮接近了呼玛县城外围,包围了夜间巡逻的自卫队,掌握了守城部队的查岗口令和城内布防情况。于是他们就冒充自卫队员,在城里进行活动,侦察情况,布置岗哨,占领炮楼,待机下手。同时在金山镇和呼玛之间的暖泉子投放一个连,防范我军驻金山部队回援。次日拂晓,正当我守城部队吹响了起床号,两个外围据点要撤岗,出早操的队伍尚没集合的时候,突然一个战士发现四个持枪的匪徒正向我军驻地靠近,当即鸣枪报警。一排长唐大虎和通讯员小周等五名战士,象猛虎一样扑向四个匪徒,匪徒见势不妙,连枪栓都没拉开,撒腿就跑。一排长等五名同志一枪没发,一直追到呼玛小学跟前,活捉了这些土匪,其中有伪少校副官李某(外号叫小白龙)。与此同时,另一股匪徒也悄悄接近了县政府。哨兵问其口令时,他们不言语,匍匐在几根原木的后面,恰好县政府司务长老孙出门赶上,拿了两个手榴弹扔了过去,当场炸死一个土匪,另外几个土匪抱头鼠帘。县政府的警卫人员闻声冲出宿舍,以围墙为掩护,猛烈地向土匪开火。在县长邱北池和代理县委书记王玉的沉着指挥下,打退了这一股土匪的进攻。

呼玛城里有五个炮楼,原八连院里两个,县政府院内一个,街北头一个,西边城壕一个。听到鸣枪报警,驻守在北炮楼的三排七班加强了防守。排长袁宝金为了弄清匪情,亲自到连部去联系,走到半路就被土匪射来的子弹击中了,当即牺牲。副排长徐长生又命令战士王建涛从江边绕到连部取得联系,接受命令。王建涛冒着枪林弹雨,迅速从江坎下绕到连部。连长命令要不惜一切力量死守住北炮楼,王建涛接受命令后,迅速返回北炮楼,向战友们传达了连长的命令。排长袁宝金的牺牲激怒了三排七班的战士们,他们把满腔的怒火集中到枪口上。这时土匪组织了70余人向北炮楼压过来,妄图以此为突破口,攻下县政府。北炮楼的战士们以猛烈的火力,击退了土匪的三次进攻,毙敌二十多人,将北炮楼牢牢的控制在我军手里,守住了通向县政府的通道,保卫了县政府的安全。

土匪利用两炮楼撒岗的空间,迅即占领了它,并利用炮楼封锁了一条横街,对我军的反攻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但在我军火力的压力下他们没有发挥作用,反而以攻为守。于是他们便改变战略,企图占领北炮楼和八连院里的炮楼,打开占领县政府的通道。此计又没得逞,于是张伯钩又另想新招,想从居民点突破我防线。他们一面不断打枪打炮,一面派人试图偷袭。连长李保宏派人登上房顶,以烟筒为掩护进行观察,根据敌情进行指挥,组织力量还击,很好的发挥了我们各炮楼轻重火力的作用。因为距敌不足二百米,所以把小炮撤到江边,向敌人占据的炮楼、交通壕轰击。同时派一个战斗小组插向敌人进攻的中心——雷兴云大院,击毙土匪多人。在战斗中副班长郑秉义负伤,战士李凤玉一颗手榴弹投出去,炸死炸伤匪徒各一人,剩下的匪徒仓惶逃了回去。这样,我们在敌人前沿又楔入一颗钉子,虽然敌人的子弹不断穿过板墙,射进屋里,但战士李风玉、尹泽平等以板房为依托,简单地填了些泥土,一直在瞄准敌人,伺机射击。张丕纪鼓励他们坚守阵地,坚决把敌人压下去。李凤玉坚定地回答说:“请领导放心,有我在,就有阵地在,我们与阵地共存亡。”

吴景春副连长带领一排二班的十二名战士在街道里打游击战,他们时隐时现,神出鬼没,有力的杀伤了敌人。同时集中火力,用小炮轰击土匪的马群,炮弹一发发在土匪的马群中开花,100多匹马一会功夫就死的死,逃的逃,所剩无几。

驻守在原保安大队院内的黑河军分区老三旅的一个排也向围攻他们的土匪展开了激烈的反击,土匪们刚爬上墙头,就象穿糖葫芦似的一个个被打死,剩下的土匪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各班排除在炮楼上向敌人射击外,连长还组织了一个班的兵力,从江边向东南迁回包抄敌人,由于中间是一片开阔地,又没有重火力支援,所以没能成功,战斗进行的相当激烈。此时,呼玛城已被土匪层层围住,形势十分危急。

就在我呼玛军民同土匪浴血奋战的这天中午,奉命前来呼玛剿匪的特一团副团长兼骑兵大队长毛和发率部行至距呼玛一百八十里外的三卡村,他们接到县长邱北池的告急电话,立即集合队伍,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就火速向呼玛进发。当天下午,土匪几次强攻都没有攻下县政府,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调整兵力,企图在天黑以后再次组织进攻。这时,我方守城人员纷纷要求出去,因敌众我寡,县委没有同意,所以双方保持着相持的局面。

下午四时许,天快黑下来了,敌人开始行动了,他们在街北头堆积茅草,妄图借烟雾为掩护,发起新的进攻。这时县委通知:骑兵大队驰援将到。听到这个消息后,全连干部无不欢呼雀跃,消灭张伯钩匪帮,杀敌立功的决心就更大了,全力以赴做好配合骑兵大队出击的准备。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阵惊天动地的机枪、小炮的轰鸣声和骑兵战士们的喊杀声。毛副团长率两个骑兵中队直奔城里冲来,插入了敌人心脏。他们奋不顾身的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有的用刺刀捅,有的用枪托砸,还有的跳下马与敌人搂到一起撕打。土匪见骑兵大队都是老八路,勇敢善战,装备精良,顿时慌了手脚,乱做了一团,跑的跑,降的降,仅两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

这次战斗中,我军缴获敌人步枪40余枝,子弹3000余发,机枪两挺,毙敌俘敌80多人。战斗中我部队也有伤亡,二连牺牲了两位同志,骑兵大队也有三位同志牺牲,另外还有一些同志负伤。

这次保卫战的胜利,为彻底消灭土匪,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奠定了基础,使呼玛人民看到了前途,看到了希望.

(本文根据《黑河党史资料》以及王建涛、展金成回忆整理》

资料来源:

《边塞剿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呼玛   大兴安岭   黑河   呼玛县   炮楼   黑龙江省   边塞   匪徒   黑龙江   保卫战   县政府   我军   土匪   敌人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