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拦截?美五百枚导弹送台、200美军抵台,我们为什么不动手?

文:远笙纪

编辑:远笙纪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3年4月19日,美军遣送近200名美国现役士兵到达台湾军事基地入驻。

同一时间,美国总统拜登特别授权军方,以专机的运输方式运送500枚导弹直达台湾。

美方这一军事行动的引起两岸人民的高度关注。

早在2022年7月,美国国会在会议中表示在太平洋的军事演习中,美方有意向邀请台湾地区参加军事演习。

当时这一发言引起各界媒体的猜测,猜测美国介入台湾地区的意图和外交导向。

不过,此次东亚和南亚地区环太平洋军事演习到底是没有邀请台湾地区参加。

在环太平洋军事演习中,美国非要将台湾牵涉其中,如今又派遣美军驻台,这一系列动作都隐隐透露着中美紧张而微妙的氛围。

各国对美国对台湾的军事行为和拉拉扯扯看破不说破,而中国对美国的意图也洞若观火。

一直以来,美国虽然没有在国际场合中明确说过台湾问题,但是目光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大陆和台湾的关系,美国暗中观察着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互动沟通,迫切地寻找中国在处理两岸关系上纰漏和瑕疵。

美国想通过寻找中国的错处,“名正言顺”地发出制裁和压迫。

不过令美国当局失望的是,中国在处理两岸关系上一直都是采用的都是对话和沟通的手段,没有什么把柄能落在美国这个“外人”手中。

自2022年,美国介入两岸关系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明目张胆。美国军事动作不断的背后,是美国“印太战略”渐成雏形,对中国实力的防备忌惮的事实。

美国热衷于营造“台海危机”的氛围

这些年,美国的网络战和信息的渗透在台湾地区悄然发生。相比于显性的军事行动,大量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台湾政治、军事和经济。

在政治上,美国政府通过“智库”在社交传媒上大肆宣传民进党形象以及抹黑中国大陆。在台湾地区内部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党政机关选举问题中,美国将部分含有舆论导向的信息引入台湾地区网域,影响台湾选票的同时,美国热衷于营造“台海危机”的氛围。

政治上汲汲营营,军事上美国也不肯放手,美国四处结盟结盟,联合日本。日本菅义伟政府紧紧跟随美国太平洋外交策略,以美国“战略军事基地”的角色介入台海事务,加剧西太平洋局势紧张。

王毅和克林顿

台湾位置处于印太包围的关键区域。美国在特朗普时期就确定要遏制中国的军事发展,尤其限制中国的空中区域和海事领域。

美国政府第一步就是第一岛屿外部海域全部掌控。台湾就是美国称呼的“第一岛屿”。美国无论是从太平洋“霸权”还是从“印太战略”,最终都把目光放在了“第一岛屿”——台湾。

台湾内部党派民进党勾结美国,迎合美国做出军事防空部署的改变,想要减少对大陆的依赖。

不过台湾内部就大陆和美国,亲美还是亲中还是有着不同的倾向。

台湾地区以半导体材料闻名于世,不过自2020年,其半导体产业开始走下坡路。民进党面对半导体产业的衰落,想要依靠美国背靠大树好乘凉,转而谋求印太经济发展,脱离对大陆的依赖。

不过却掉入了美国精心布置的陷阱。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稳定生产良好。即使走下坡路,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联合民进党,要求台湾台积电、环球晶等半导体企业引资入美。同时美国对台湾半导体企业施压,索取商业数据和芯片机密。

美国打了一手好算盘,掌握住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台湾在经济上就只能高度依赖美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控制住半导体就会掌握住台湾的经济命脉。

半导体产业和芯片产业高度相似。如果把控住台湾半导体产业,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抑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介入两岸关系美国多重动机

在军事方面,美国也不会“手软”。500枚“毒刺”导弹抵台,美国把军事武器放置在亚洲敏感地区的行为,如同给亚洲局势安装了不定时炸弹。

台湾岛被美国情报局代称为“第一岛屿”,是其印太战略实施的重要着手点。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第一岛屿”以纽带的形式连接南亚和东亚,是美国西太平洋军事部署包围圈的重要切点。

美国当局政府将突破中国军事防线的重点放在了台湾问题上,将台湾地区作为“印太战略”的优先战区。

这样看来,印太战略似乎是美国在台湾地区频繁动作地直接原因。

追溯到提出印太战略时期,是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时。特朗普以房地产商人的出身一头扎进政坛,虽然他清楚商场上的刀光剑影,但是对于政坛他却不是长袖善舞的那一位。

在房地产混的风生水起的他很快就抓住了无论是政界还是商界,利益才是解决一切的关键。特朗普将矛头对准了中国。

特朗普政府忌惮中国的实力,想要从经济、军事和政策上打击中国。现在回头再看中美经济制裁和所谓的“新疆长绒棉”事件,一切都豁然开朗。

特朗普

2016年特朗普上台后,以一种怪诞的发言和横冲直撞的行事作风管理美国政府。对政治外交手段不屑一顾,只谈利益不谈感情。

为达到他的利益,手段花样频出。上台短短四年,就在世界人民面前上演了一番美国大戏。不过他能在美国房地产呼风唤雨,特郎普也不是酒囊饭袋。长久以来,特朗普给各国政要都留下了不稳健形象。

2022年,在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针对德国能源问题直击要害,直指德国存在潜在的能源危机。

不过他过于犀利和直白无礼的语言,没有引人注意。德国官员认为他危言耸听,听到特朗普的推断也只是一笑而过。

短短一年多,2022下半年,欧洲能源危机爆发,曾经在联合国席位上谈笑风生的德国政府如今也要面临严重能源短缺。

德国为它的轻视付出了代价,过于依赖某一样东西,最终失去的时候也将痛彻心扉。

特朗普和拜登

德国70%的化石能源都依赖于进口,进口的九成都来自于俄罗斯的海中运输管道北溪二号。如今俄乌冲突被美国搅得一锅粥,欧盟能源短缺最终还是找美国和中东度过了危机。

世界各国政要对这届政府的轻视一直持续到特朗普下台,如今回看他提出印太战略,对中国太平洋沿岸的封锁包围,英国脱欧。

美国这盘世界棋局下了四年之久。

相比于奥巴马政府对中国采取的“友好”政策,特朗普懒得粉饰太平,将矛头直至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

通过分裂和战争,达到巩固霸权的目的。

前总统特朗普提出美国经济要“再工业化”的口号,认为中国正在谋划通过经济制造控制美国经济,要让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付出“代价”。

特朗普

这样看来,如此急切地介入中国两岸关系似乎也找到了原因。

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在特朗普上台之后内斗加剧,政治内耗让过效率前所未有的低。白宫之耻的上演让美国联邦政府颜面扫地。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煽动仇恨中国的情绪,成了转移美国民众注意力的好办法。

从上一届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以微弱优势胜选的时候,美国政界就注意到了民众对两党的不满,从两个烂柿子里挑一个不那么烂的是美国两党的真实写照。

政治内耗和美国长期存在阶级矛盾、民族歧视最终引起美国民众的不满,挑起外部争端,转移国民注意力称为美国当局不得不执行的对策。

拜登上台后,这位政坛老油条以更圆滑的方式周转于国内利益集团,平衡与各国的外交关系,但是特朗普对中国的策略,他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承继过来了。

拜登

印太战略在美国政治界两党之间基本达成共识,不管美国两党内部如何争斗,涉及到美国国家根本利益,两党就产生“聚旗效应”,抱团一致达成共识。

相较于特朗普,奥巴马曾经的左膀右臂——拜登,这位美国总统的高明之处在于,以一种更加温和的方式,意图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对付中国。

暗中延续前政府的印太战略对付中国,同时又在国际上如笑面虎一般,逢人就说正在和中国政府进行积极的沟通,抓紧一切机会对话中国缓和两国的关系。不深入了解的话,就会被美国正在努力“缓和”中美关系的假象所迷惑。

奥巴马和拜登

面对美国军事行动中国的对策俄乌战争是一个警钟。

2022年2月,俄乌冲突恶化,本来事情没有那么复杂,双方还有转圜的余地,但是美国的介入让俄乌战争持续一年之久,俄罗斯深陷在战争的泥潭中。

俄乌冲突如果没有美国介入,局势会怎样尚未可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介入使得俄罗斯和乌克兰,乃至整个亚洲的局势变得复杂起来了。

俄乌战争如今的局面让中国看到了地缘政治最差的一种结果。中方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强大,美国虎视眈眈,不断调整军事部署将重心转向亚太地区,想要介入台海事务,挑起争端。

相比于迎头赶上,正中下怀,中方避其锋芒,以退为进还是有政治智慧和外交手腕的。

美国这么做也是冒着风险的,中国还有转圜的余地。美国千里迢迢,介入他国事务,想要把手伸到西太平洋,地域上的距离就决定了美国做出反应的时间更长,灵活性差。

东亚和南亚不稳定的印太联盟,所谓的盟友只顾追求“利益”,个个狼子野心,日本是美国最难把握的一个要素,这也是中国表面上没有出手的重要原因。美国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中国可以采取各个突破的外交手段击溃联盟。

国际力量不可逆,美国国际整合能力不可避免的下降。二战后,和平和发展的是各国的主要状态,亚洲传统国家抓住机会,迅速崛起,尤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显著。

在这样的状况下,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下降。美国与台湾接触是冒着影响中国外交建交关系的巨大风险。一旦与中国外交关系出现裂痕,这对美国自身和世界局势都会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美国在中国底线边缘来回试探,却不敢有实质性和正面性的对抗,这是因为中国的制造能力和消费能力强。美方也没有能力也没有自信可以与其他国家结盟对抗中国,威胁恐吓是对中国实力的忌惮。

“一山不容二虎”对立思维影响着美国的外交策略,面对台湾问题,中国决不会任美方兴风作浪。

台湾内部的犹豫和选择,中国抓住机会以退为进

台湾问题是中国历史遗留问题,两岸关系起起伏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始终是中国的底线。加深台湾对大陆经济贸易体系的依存度和文化交流。两岸相似的文化,大陆可以绕开军事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一致,谈历史谈情怀。

春风化雨的文化力量吸引台湾的年轻人到大陆来旅游求学,感受到祖国的大好风光,年轻人是台湾未来的政治力量,抓住这股新生力量。台湾青年们以更高的格局看待台湾内部的政治斗争,方能领悟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中国完全统一的前路仍是崎岖坎坷,困难重重。只有自己的实力发展好了,在国际上才有更强的话语权。

台湾这边亲美却又想与大陆保持亲密友好的交流,两边都不想得罪。中方把握住时机,等到天时地利人和,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此之前,中国大陆应该专注在经济发展上,提升自我能力。随着中国国家实力越来越强大,台湾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容易解决。

美国一系列动作,除了想要分化中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抑制中国发展。把握住美国行动的根本目的,我们才能“对症下药”,釜底抽薪从根本处解决问题。

祖国一定会走向统一,迎接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巴马   台湾地区   美国政府   南亚   两岸关系   太平洋   民进党   德国   台湾   美国   导弹   中国   美军   战略   政治   大陆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