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杨塘郑氏宗祠 源自名相郑畋脉下

被誉为“才子之乡”的江西省抚州市的临川区,位于江西省东部,抚河中游,东邻金溪、东乡,西倚崇仁、丰城,南濒南城、宜黄,北毗进贤。临川可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临川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王安石、晏殊、汤显祖等名人外,其实还有一位唐代中期的宰相——郑畋。

郑畋(825年-884年),字台文,唐朝一代名相、诗人,三次入相,晚唐时平黄巢叛乱,又延唐命三十年。说郑畋是抚州的,可能一些对文史感兴趣的朋友会说不对啊,郑畋不是河南荥阳的吗?《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确实有记载郑畋为荥阳人。但明代

正德《新城县志》卷八《名臣》:“(唐朝)郑畋,邑之旌善乡集贤里人。唐咸通中,由翰林学士出为梧州刺史,政暇游览,多所题咏。官至宰相,谥文昭。子凝绩,户部侍郎。”这个“

旌善乡集贤里”说的是现今的抚州市黎川县境内。在《新城县志》卷六《祠庙》中载:

“郑府君庙在县西北三十里。旧志云:棲灵山南高峰上有此庙,故老相传云,山之下乃邑之旌善乡地,有唐丞相郑畋子户部侍郎凝绩之墓在此。庙盖侍郎墓庵也。”

(黎川郑畋后裔2023年清明祭祖活动)

另有《湖田郑氏宗谱》及黎川《湖岭郑氏宗谱》记载:亚公被贬之后自闽之长乐徙居新城郑家山后来葬十八都戈坊冷水坑,夫人崔氏葬南丰二十四都鹅卵窠,二夫人李氏葬新城十六都塔水桥;子二畋畯。畋公为亚公长子,唐僖宗中和四年(884)甲辰二月葬右山岭上窠内,子二凝缵凝绩。凝缵官拜荣禄大夫,世居郑家山。凝绩懿宗咸通庚辰年(860)为户部侍郎,光化壬戌(902)卒于凤翔归葬新城旌善乡十八都棲灵山赤脚寺。南高峰上有郑侍郎庵也,夫人饶氏葬十八都邓坑,子绍余。

此外为南宋大家陆九渊及大儒朱熹为《湖田郑氏宗谱》作序:“郑畋曾祖郑少邻过江入闽,自闽迁新城旌善乡集贤里(后人呼为郑家山),畋相平黄巢乱卒于官,敕葬黎源东坑。”、“昭宗畋复相僖宗平黄巢乱卒于蜀,凝缵归葬新城北三十里公村赤脚寺前。子凝绩俸禄大夫户部侍郎绩子通于同光三年赘于青泥余氏……”。

郑畋病逝后,其子郑凝绩生子绍余,绍余生子迪、通、达、述。长子留居公子村,通入赘抚州青泥,达、述也相继迁往抚州各地。郑畋所居之邑,后被呼为郑家山,由于郑畋以公卿之名葬此地,其公子郑凝缵迁居此地得名公子村。今天在黎川及周边,郑氏依然绵延不绝,一代望族默默在黎川繁衍生息。曾有种说法:钟贤四大姓,高刘郑宁。另因郑畋平叛黄巢,此后黄巢部将朱温夺得天下,诛杀前朝官员及后人,因此郑畋脉下子孙为避仇隐姓埋名,见姓就改,路遇就说过路的改为过氏,说作伴的改为潘氏。

位于抚州临川区嵩湖乡杨塘郑家村也是郑畋脉下子孙,村中修建的郑氏宗祠每年正月初一会举行大型的祭祖活动。郑家村村民大多姓郑,附近还有多个村落的村民也属同一支系。祠堂属于赣派风格,祠的左右两面墙建有明显的封火墙,挑檐微微翘起,有别于徽派挑檐。屋顶为青灰瓦片覆盖,中间一块屋脊突出,辅以青色彩瓦,屋脊正中是脊兽镇守。祠前为宽敞的院坝,便于举行大型文娱、祭祀活动所用。院坝中间一尊石质香炉,上刻“世代昌荣”,上插高香,佑保平安。祠堂正门左右两侧分别是一对高大的石狮和石象,石狮镇守祠宇佑护一方平安,石像寓意吉祥如意。

郑氏宗祠为砖木混结构,门楣之上二对户对托着一红色牌匾,上书“郑氏宗祠”四个苍劲鎏金大字。走进祠堂大门,只见几根红色粗大的柱子撑起一顶歇山顶戏台,戏台做工精致,红色为主调,梁柱框架,构建均有彩绘,上悬一红色牌匾,上书“且看收堂”。戏台两侧为回廊,回廊有阁楼,便于阴雨天气族人相聚不至于淋雨。穿过天井,便是享堂,享堂两侧墙壁为公告栏和郑氏文化墙,这也是族人举行祭祀活动、商讨族事的主要活动场所。

穿过享堂,便是寝堂,也就是祠堂的核心所在。这里供奉着郑家村始迁祖子祥公的神像和香案。逢一些传统节日,郑氏子孙均会在此祭拜列祖列宗,感怀先祖恩德,传承优良家风。随着祠堂修建完毕,各项族事也文件推进,修谱圆谱之事近期族人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让子孙后代能够熟知自己的家系源头。励志崇实担当归根已经成为杨塘郑氏的精神,将与千年优良家风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鸣谢:郑志军、网名“郑钱花不完 ” 等宗亲提供相关文图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宗祠   抚州市   集贤   荥阳   抚州   灵山   院坝   宗谱   户部   戏台   侍郎   祠堂   族人   新城   黄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