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电影热播与高校思政教育

文 | 千金Talk

编辑 | 千金Talk


中国的电影市场在2013年度的总票房达到了36亿美元。在这些影片中,中国土生土长的影片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受众,并从一些好莱坞大片手中夺去了中国土生影片中,一部以“运动场上穿着蓝背心的少年们,一条被太阳晒得七零八落的小路,一个被晒得焦黑的铁板,一个被扔在地上的铁皮餐盘,一个在路上发出嘎吱嘎吱声的脚步声”为题材的一部充满了青春情怀的影片,对中国的影片有很大的影响。

《山树之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青春怀旧都是票房的必备要素,而“群体性回忆”则是中国制片企业获取利益的重要手段。根据辛夷武侠小说改编的《致青春》,在2013年的总票房中,以7个多亿的成绩,排在了前四,成为了一部充满着回忆色彩的青春题材影片,同时也成为了八九十年代的一大波观众。

根据中国电影发行与播放行业协会的有关资料,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平均观看人数是21.5。到剧院里看电影,现在已经变成20多岁的年轻人的一种主要社会活动。而2009年,也就是4年之前,中国看电影的人还只有25.7岁。

对比之下,我们很容易看出,现在的电影受众越来越年轻了。从数据上来看,“青年人”们看似理所当然,也很受欢迎,但他们忽视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复古影片,并不是80后90后所处的那个年代。

现在,他们还年轻,但还没有老去。所以,目前流行的青年剧,并不是一部符合当代时代特征的青年片,或者说,与当代受众的生命体验存在着某种差距。

所以,究竟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了他们怎样的启发?

一、怀旧电影热播的主要原因

现在年轻人的需要。20世纪中晚期以后,“怀旧”作为现代性视野下的一项重大社会和文化现象,对“怀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怀旧”这个概念,即“怀旧”的对象应该是具有某种人生体验,或是饱尝了一段时间的风霜,或是曾经遭受了某种痛苦,或是曾经在少年时期作出了重大选择的成人。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80后、90后忽然成为了怀念的主要对象,这个情况是相当特别的。2008年6月18号,中国青年报发布了《80后青年进入加速怀旧时代》,在2493位市民(“80后”占897%)的问卷中,43.7%称自己偶尔会怀念,37.5%会时常怀念,1.5%没有怀念。所以,若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就不难看出,在大学校园里,怀旧影片受欢迎的怀旧情感的泛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青少年本身的需求所致。

“越是怀念,就越是代表着忘记,越是代表着过去的价值,越是代表着现在的发展速度。”从《致青春》这一类型的影片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影片的叙事方式以“怀旧”为主,题材词以“梦想”为主,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了个体和社会变迁的故事体系,最终的归宿依然是“未来”。

从八九十后的生活条件来看,中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与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他们需要尽快的发展,才能摆脱过去的贫困。但当他们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们才会发现,自己的认知还没有完全被新的认知所替代。而且,这两种力量的区别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互相冲突的地步。

这就导致了他们这一代人处于两个时代的中间,处于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之中,这使得这一代彻底丧失了对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了解,在多种价值观面前,他们变得迷茫,变得无所适从,缺少了必要的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可感。

拉康“镜像理论”指出,“意象不仅构成了真实,而且还构成了我们对于真实的认知。”所以,“乡愁”在大学校园里的传播,就成为了一种客观的、必然的现象。而大量的学生进入电影院,观看怀旧电影,是为了在虚拟世界中,找到自己的身影,从而激发一种心理认同机制,从而获得认同感。

行销战略之成效。在此之前,怀旧片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现在,它却成为了一部炙手可热的影片,除了《致青春》是一部畅销影片,它的影响力很大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它对网络、微博、博客等媒体的大量使用。

《致青春》还没正式上映,就已经在微博上掀起了一股“怀旧”、“青春”的热潮,“致青春”这个名字,在微博上被炒得沸沸扬扬。而就在影片上映的第十天,剧组也发布了一首由歌坛巨星王菲演唱的《致青春》王菲亮开了嗓子,一天之内,就有一万三千多次的转发量,六千多条的留言,让《致青春》的热度直线上升。

在此过程中,赵薇也利用她的好朋友黄晓明,为这部电影创造了一个与“青春”相对应的话题,从而为这部电影的宣传造势。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种爱叫做黄晓明赵薇,有种爱”、“人世间最远的,就是赵薇变成黄夫人,而她的老公并非黄晓明。

同时,电影公司也把人民日报给“拉来”了,帮着宣传。人民日报在推荐这部电影的时候写道:“就像是大家都在追寻年轻一样。“在一个被名利和金钱所束缚的时代,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我们的年轻,有时候,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我们的年轻就不会腐烂。”

在影片发行之后,也进行了很多的名人营销,借助影片中主演的个人魅力,来吸引更多的眼球。《致青春》取得如此之高的票房成绩,不仅说明其市场推广战略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也是大学生们对故土情怀的传播和宣泄。

二、怀旧电影热播对高校思想教育的启示

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年轻的观点领导者。《致青春》的成功行销,为新媒介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做好新媒介环境下的思想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参考。近几年,各大学一再强调要继续充分利用新媒介,以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过,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的共青团对这条微博的关注程度以及被转发量来看,这条微博的收效甚微。

高校、学院两级的微博正逐步成为高校、学院之间的信息发布、学生干部之间的沟通与沟通的平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突出,如:微博的观众面不广,影响力有限,很难和同学们产生共鸣等等。怎样才能打破学校两级在新媒体运用上的限制,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真实生活中,粉丝对名人和明星的忠诚,往往会扩展延伸到网络虚拟世界。而微博大 V在网上展示出的亲切、真实的形象,在进行软营销时,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纳并信任。为此,大学辅导员应在学生干部中培育“意见领袖”,并充分利用其“来自于学生”的身份优势,以提高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在高校开展“意见领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明星效应,可以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学校和学院以及辅导员要擅长从生活和工作中对学生的需要进行关心,要擅长发掘对学生身体和心理都有益的公众主题,通过这些主题的探讨,让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如学习、生活、学术、社会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让学生们的心理更加的成熟。

最后,对于学生社团的微博,大学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让其自由发展,要持续强化对学生社团微博的开发、使用和管理,要统筹和指导,尽可能地将新媒体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最大化。

加强对学生的感情教育,注重心理健康。

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感情教育始终是一个比较薄弱的方面。究其根源,除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外,还与大学对大学生德育理念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宋明儒家,其所倡导的“存心去欲”、“存天地之道,以三纲之道,维系独裁之道,镇压杀戮之道,并以此道之道,来维护自己的独裁。

这就使得中国人对感情的天然表现与表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了感情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少了一个可以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土壤。在教育领域中,家长和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气氛下,一直把成绩当作教育的基础,把高考当作教育的目的,因此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需要。

到了大学之后,学校却觉得80后90后已经是成人,已经没有了开设情感教育课的必要,这就造成了在我们教育领域中,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变成了一片空白。归根结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人的工作,它有着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在某种意义上,独生子女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经历在某种意义上导致了他们内心的孤独。

怀旧影片的火爆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凸显出80后90后这一特定人群的共同点他们在这一活动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戴维斯(Davis)曾说,“Nostalgia quiet [S] our fears of the abyss”。所谓的怀旧,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认同感。自我认同能够有效降低个体对社会、整体、人群、价值观等的不确定性。

在回忆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将自己的过去碎片进行重建,从而将自己的价值与定位统一起来。在马克思看来,一个人的全面并非他所想像或所想像的全面,而是他与他所生活的、思想的联系的全面。马克思认为,人的丰富性与全面性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的。

在一个社会中,人们必须把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发展到一种充实的、综合的状态,才能使人们的一切行为和一切交流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高校要对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再一次的关注,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校园氛围,让每个学生真正地在学校里寻找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从而消除孤独和与社会、与社会分离的感觉。对于有特殊困难的大学生,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由“回忆的幻象”走向“真实”。

充分发挥乡愁影片的教育作用。影视是一种集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书法,雕塑,建筑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它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教育部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既可以培养人的情操,又可以提高人的素质,还可以发展人的智慧,在推动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这充分说明了审美教育在推动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电影作品中的舞蹈、音乐、画面色彩等元素,对培养大学生的形式审美起到了有益的作用,而电影作品中的人物、主题、背景、环境等元素,则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审美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为此,大学应充分认识到影视艺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利用影视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美育、语文教学等方面的作用。

大学可以利用对怀旧电影中塑造的人物性格的分析,将主人公对未来充满信心并获得成功的因素展开剖析,从而让虚拟人物变成了真实人物。

在这两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角度,制作一些小视频,把我们要塑造的积极的形象,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启发他们的思维,加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让中国梦,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他们的内心。

在大学中,要不断强化和完善像是影视作品赏析等类公共课程的建设,以增加其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其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从而防止在商业学校中为电影而电影的不良情况发生。

要注意“怀旧”的传播,要注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整个社会都要对高校里的怀旧情绪弥漫这一现象给予足够的关注,大家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大学生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保证。

对于老人来说,怀旧指的是他们对自己错过的青春的思念与不舍,他们期望能够在记忆中,在那些记忆中,寻找到自己年轻时的那一段青涩的时光,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时代变迁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是一种逃离社会现实,寻求精神上的庇护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怀旧是一种精神障碍。

但是,缺少实际经验是造成现代年轻人怀念的重要原因。大学校园里的“怀旧”之风,折射出中国转型期所经历的痛苦,折射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年轻人的困惑和迷失。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中国已经度过了贫富差距拉大的黄金时期,阶级划分趋于平稳。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当今的大学生从“家庭关怀”的过程中,他们直接面临着就业、房产和家庭等各种方面的压力,这其中的差异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毕业生就业难、学习没有用武之地、大学生收入比农民工低等消极消息让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离开“广上”“蜗居”,这一两难选择更让年轻人迷茫。

生活的理想,在社会的重压下,变成了一种幻影。年轻人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虚拟的电影里。这一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折射出当今年轻人的“早熟”心理,也是一些大学生目前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什么兴趣的深层因素。所以,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现象的传播,并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走出“未老先衰”的心理阴影,尽早地、健康地成长、成才。

要彻底消除当前大学生的“怀旧”和“心理未老先衰”等心理问题,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加强党和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生命精彩”的管理,为高校毕业生“生命精彩”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为其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撑;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氛围,为他们打开向上的通道,为他们的成长注入力量。

要做好社会的舆论导向工作,对社会中的消极信息展开批评,防止消极的情绪的累积和蔓延。学校和父母要继续强化对大学生进行的适应性和挫折性教育,让他们能够正确地去对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让他们意识到,怀念并不能将现实中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掉,最重要的还是要勇于迎接困难,主动进取。

参考文献:

【1】朱莉·马基宁,中国电影票房 2013 年猛增 27%[N]奇佳译青年参考,2014--01-08(25)

【2】秦瑜,杨天中国电影新情况[N]今明报,2013-06--30(08)

【3】李伶.中国台湾怀旧电影在当代社会中主题的转变[D]杭州,浙江大学,201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高校   电影   中国   影片   青春   大学生   学校   社会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