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名冒死从台湾游回大陆的国军连长,后来怎么样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9年5月的一天晚上,台湾省的一名国民党上尉连长,在金门岛趁着夜色跳入海中,他冒着生命危险从金门岛游回了大陆,大概用三个小时游完了超过两公里的路程。

当国民党发现这名上尉连长“叛逃”以后,对他进行四处搜寻,甚至还下发了通缉令。

然而,正当国民党忙着抓捕这个名叫林毅夫的金门驻军连长时,他早已回到大陆,开启了自己的崭新人生。

时至今日,很多人都知道林毅夫的名字,他担任过世界银行副行长和北京大学的教授,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

那么,林毅夫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呢?他当初为什么会冒死游回大陆?如今四十四年已经过去了,林毅夫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文章所叙述的故事之中。

林毅夫在台湾的人生经历

1952年10月15日,在台湾省的宜兰县,林毅夫出生了。

林毅夫的父母最初给他们的儿子取名为林正义,意思就是要他以后内心要有原则,坚持自己内心的正义感,维护世间的正义,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参军时,他使用的名字叫做林正谊。后来返回大陆以后,林毅夫依据中国文化里“弘毅致远”的说法,给自己改名为“林毅夫”。

意思就是要勉励自己做事保持恒心和毅力,要做好为自己的理想事业进行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林毅夫后来的经历也说明,他当之无愧叫“毅夫”这个名字。林毅夫没有显赫的家境,他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一生养育了多个孩子,林毅夫在他的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

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林毅夫为人正直,有正义感,跟兄弟姐妹们的相处也十分融洽。

1971年,19岁的林毅夫完成中学学业顺利毕业,之后他考入了台湾大学,进入了这所台湾省最好的大学继续深造,主修农工专业。

在台湾大学,林毅夫刻苦努力学习,学业成绩一直非常优秀,而且他的能力十分出众,被选为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在很多人看来,林毅夫这个年少有为的优秀青年,会在求学之路上拥有一个美好的光明未来。然而,仅仅在入学一年以后,林毅夫就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光辉前途”。

1972年,年仅20岁的林毅夫弃笔从戎,响应台湾省政府的号召,毅然选择了实力远远不如台大的军校,由此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从军之路。

要知道,当时台湾的“高考”实行的是联考淘汰制,无数学子都想方设法考高分,以此来争取一个攻读名牌大学专业的机会。

然而,林毅夫却不走寻常路,他选择了只有那些“高考”淘汰者无处可去之后才会选择的军校,这也正体现了他名字的含义。

林毅夫的父亲林火树教育自己的儿子要心存正义,要遵从自己的本心,发挥出最大的人生价值。

林毅夫从小到大都一直牢记着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始终将振兴中华作为自己最高的责任和使命,始终从事那些能够为人民谋福祉的事业。

林毅夫选择读军校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社会对此议论纷纷。

作为一名来自台湾大学的高材生,还是学生会主席,林毅夫选择从军几乎等于是放弃了原本的大好前途,这让人们始终都想不透为什么。

台湾省政府非常高兴林毅夫能够选择从军,他们想要用林毅夫的例子,来勉励台湾省的青年踊跃参军。

林毅夫转读军校后,被军校授予了极高的荣誉,台湾省政府把他树立成了台湾青年的榜样,把他评为台湾的“十大青年”,蒋经国甚至还亲自接见了林毅夫。

1975年,林毅夫以名列前茅的成绩顺利从台湾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因为表现优异的缘故,林毅夫被破格留校,担任了军校学生连的连长。

1976年,林毅夫考上了台湾政治大学的企业管理研究所,于1978年毕业取得了MBA硕士学位。

林毅夫不仅学历高,能力强,还有非常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再加上他漂亮的人生履历,很快林毅夫就被台湾省委以重任。

林毅夫奉命担任了台湾省金门岛马山观察哨所的连长。这个连队是驻守金门岛的队伍中最优秀的一个连队,其官兵素质和武器配备都是最好的,享受的待遇也是最高的。

那么,既然有着这样的优厚条件和光明前途,林毅夫为什么还要“叛逃”并冒死游回大陆呢?

冒死游回大陆,开启崭新人生

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来,林毅夫可能很早就萌生了要返回中国大陆的想法。

他从小在父亲的的教导下,养成了正义刚直的品格,从台湾大学的高材生到陆军军官学校的天之骄子,林毅夫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心中那个宏伟的计划——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金门岛是台湾省离中国大陆最近的一个小岛屿,而马山哨所又是整个金门距离大陆直线距离最近的地方。

从马山哨所眺望海对面,可以直接看到福建省的厦门一带,两地在退潮时的最短距离不超过2.5公里。

在来到马山哨所任职连长以后,林毅夫的心里产生了非常失落和难过的情感。他想不到,因为国民党的一意孤行,他竟然会与祖国分离。

看着近在咫尺却难以企及的大陆,林毅夫心如刀割,他想起来了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希望回到大陆建功立业的渴望成为他了“叛逃”的动力。

在金门马山哨所服役的一年多时间里,林毅夫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今后的台湾到底该何去何从?

林毅夫清楚的意识到,台湾如果想要发展和强大,把希望寄托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是绝对不取的。

台湾与大陆之间存在着血脉联系,这种无法割断的联系可以成为大陆和台湾彼此信任、彼此成就的基础。

从军以后,林毅夫见过了太多军队贪污腐败的消息,跟大陆比起来,他在台湾看不到任何希望,凭借他一个人的力量,如何能够左右台湾政局的发展呢?

与台湾相比,大陆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实施了改革开放,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呆在马山哨所的林毅夫,每天守在广播旁边听着大陆方面不断有好的消息传来,这更坚定了他“叛逃”台湾的决心。

林毅夫在台湾有父母亲人,甚至还有自己的家室,他在台湾享受着风光无限的生活,可是他对于眼前的富贵名利毫不动容,也可以为了报效祖国而暂时牺牲种种世俗的牵挂。

很快,林毅夫的机会就来了。

来到马山哨所之后,林毅夫在与战友的日常聊天中得知,之前有一名排长就孤身游到了大陆对面,在到岸之后受到了大陆的优待和褒奖。

林毅夫听到这件事之后,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既然别人可以游回大陆,那他也可以。

就这样,林毅夫开始悄悄酝酿自己的计划。当时的林毅夫身体素质过硬,但是并不擅长游泳。

为此,他专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游泳训练。在一切都准备好了的时候,林毅夫开始悄然实施自己的计划。

1979年5月16日晚上,林毅夫假传军令,告诉连队士兵们要进行军事演习,并且还对全连士兵下达了“宵禁令”,警告他们不论听到任何声音都不能出来,也不能向海面张望。

当全连士兵听从了林毅夫的命令之后,林毅夫马上开始实施“跳海叛逃”的计划。

对马山连队下达完假命令之后,林毅夫借着打篮球的名义呆在哨所外面。

等到没人注意的时候,林毅夫抱着两个篮球跳入海中,经过3个小时左右的煎熬,终于游到了福建厦门一带的海岸。

在林毅夫“失踪”以后,台湾方面开始铺天盖地地寻找他,可是此时的林毅夫,双脚早已踏上了大陆,哪里还能够找得到他的影子。

连队中的很多士兵都猜到林毅夫连长是游回大陆了,可是都不敢明说。

事后,台湾方面没有从大陆方面听到关于他的任何消息,也没有在台湾发现林毅夫的踪迹,最后当局只能以失踪案草草结案了之,还给林毅夫的家属发放了抚恤金。

其实,在林毅夫返回大陆的第二年,他就给远在日本的表兄写了封家书,汇报了他在大陆的情况。

其实,舍弃小家为大家,林毅夫的心里还是非常难过的,他对不能奉养父母双亲和分担妻子养家的负担而深感愧疚。

可是,人总是要学着向前看。那么,回到大陆之后的林毅夫又有着哪些经历呢?

留学海外名校,失散夫妻终团聚

其实,台湾方面之所以没有听到任何关于林毅夫投诚的消息,是因为林毅夫和台湾方面达成了约定,只要林毅夫在台湾的家属没有遭到当局的迫害,就不用公布他来大陆的消息。

来到大陆之后,林毅夫才给自己起了“毅夫”这个名字,开启了自己在大陆的崭新人生。

林毅夫在大陆安顿下来之后,就开始计划自己新的人生。他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之前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于是,林毅夫决定在大陆继续进行自己的学业。

要知道,当时的林毅夫可是一个主修过农工专业的MBA硕士,这种条件在哪里都非常受欢迎。

刚开始的时候,林毅夫向中国人民大学提交了自己的就读申请,可是,由于是身份不明的“黑户”,林毅夫的就读申请没有被学校批准。

但是,林毅夫并没有就此灰心,他又向北京大学提交了就读申请。

当时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副主任在看完林毅夫的就读申请资料以后,觉得他的基础好,发展潜力非常大,就这样把他招进了北京大学经济系。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林毅夫开启了他的“开挂人生”。

1980年,林毅夫在北京大学见到了荣获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舒尔茨。林毅夫的英文水平非常不错,在北大接待舒尔茨的时候,他负责翻译工作。

舒尔茨看着眼前这个口语流利的中国小伙子,眼神里流露出赞赏之情,还问他想不想到美国去读博士。

面对舒尔茨的询问,林毅夫想都没想就作了肯定的回答。林毅夫以为舒尔茨只是随便说说,并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谁知道,舒尔茨回到美国以后,真的把林毅夫推荐给了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对林毅夫这个中国年轻小伙子的条件非常满意,而林毅夫也非常愿意到美国继续深造,将来学有所成回来报效祖国。

1982年,林毅夫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获得了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

之后,林毅夫就去往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林毅夫师从经济学大师舒尔茨,主修农业经济专业。

在这个时候,还有另外一件好事来敲门,那就是林毅夫联系到了身在台湾的妻子,她带着孩子从台湾赶往美国,他们分离了数年的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林毅夫的妻子名叫陈云英,林毅夫在读大学时与陈云英结为夫妻。

林毅夫有一次回到家对妻子说,要是有一天他突然消失了,她愿不愿意做“苦守寒窑十八年的王宝钏”。当时陈云英还以为丈夫是在开玩笑,谁知道丈夫后来真的“失踪”了。

当年林毅夫游回大陆的时候,他和陈云英的大儿子已经三岁多,而陈云英当时还有着身孕。当陈云英听到林毅夫“失踪”消息的时候,她还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丈夫了。

1983年,陈云英带着六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来到了美国和丈夫团聚,他们一家人也终于团圆了。

1994年,林毅夫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8年2月,世界银行的行长任命林毅夫为世界银行的高级副行长,作为资深的经济学教授,林毅夫完全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在中国经济学领域,林毅夫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履历,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国家智囊。

结语

1979年,林毅夫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游回大陆,他刻苦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养。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留学海外并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他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理论研究。

比如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穷人经济学”等理论,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的林毅夫不仅是北京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和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他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在大陆,在自己的领域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为国家奉献着自己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连长   台湾   芝加哥大学   马山   台湾省   金门岛   哨所   北京大学   国军   美国   大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